目前分類:重要文件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領你的一生】

我還記得,我的同學蘭迪•波許教授在我們的母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做了一場風靡全美的講座,題目是《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該講座的視頻在不同視頻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這次講座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的講座”。在美國一些高校裡,“最後的講座”是著名教授退休前的最後一課。蘭迪教授並沒有準備退休,但是他患了胰腺癌,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這次講座對他來說,竟真的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講座”了。
  
我的親友紛紛在電子郵件中向我推薦蘭迪教授的此次講座。我和女兒一起看了講座的視頻。看完後,我們感動地含著眼淚,同時又因為感悟和興奮而相視一笑。 我們像每一個聽過講座或看過講座視頻的人一樣,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對這樣一次出色的講座,我的感觸很深,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幽默、樂觀、無懼」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今天一開始就和心理師分享到這一週的改變。

面對考試強大壓力,我逐漸可以從中調適。一開始是很緊張拼命準備,唯恐來不及,不敢隨便休息也不敢荒廢,只要歇息就會有很深的不安與罪惡感。畢竟我從「零」開始,既非本科系,,只剩下一顆與白髮同在而一樣無法消滅的熱情。

或許是因為篤定這是我人生最終極與渴望的目標,我後來慢慢也調試過來。因為這場戰不是一時半刻來決勝負,而是長期抗戰。所以我就決定按部就班來準備。就從零開始吧。像這周我就老老實實花兩個整天在算統計,一題一題去做。最後週五的考試我也算考得OK。雖然還是有些概念還有待去釐清,不過比起一開始的慌亂不安,我感覺這樣踏實多了。

至於甄試部分,我最感到頭痛的是研究計劃。其他對我而言就比較不是問題。畢竟我長期有筆耕與沉思的習慣。但是我也有找人去詢問如何因應。同時電腦也安裝了台灣碩博士論文的圖書網頁。現在就只能一步一步來了。這還真是急也急不得啊。

至於頗遜的英文,現在就每天看TED,一邊補充最新心理學的相關訊息,一邊進修英文。可說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開始我就提到兩個清晨之夢。

『一個就是我夢到和老公感情很不錯。後來我一直在一棟大樓裡找廁所,找到的不是透明的,就是裡面有很多大便無法如廁.......雖然我夢到大便通常就會有意外之財進入。.......』

『夢到大便和蛇確實有時是意外之財。但是你是感到壓抑,無法宣泄,同時無法找到隱秘之處.........』心理師說。

『我接著再起床前又夢到我在一個地方打掃,作勢要擦地板。我一開始是用自己的衣服,後來發現用這衣服太可惜,就改用小寶的衣服來擦。可是又發現小寶的衣服很小,我只能擦得很慢。後來男老闆就說到我吃了兩相好,我很生氣地說沒有,而且當場對質說,我願意和你打賭,如果我有吃我願意賠很多錢給你,不然你就要賠我錢。他不置可否。我更生氣。後來看到老闆娘,我就過去要求她幫忙與作證.......』我說。

『你想到什麼?!』心理師說。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纏足幽靈~從榮格心理分析看女性自性追尋

 黃金變稻草-焦點解決資訓練手冊

榮格自轉~回憶,夢,自省

 當下與你真誠相遇-完形諮商師的深刻省思

 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格面具(persona)
接下來我們進入對幾個重要的原型意像的簡略介紹,這幾個原型意像對我們一生有著至關重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的是人格面具(persona),這一個詞來自於演員在一齣戲的表演中所戴的面具,為的是讓他們能恰如其分地扮演好他們在劇中的腳色。同樣的,我們每天的生活除了內在的深層意義之外,意識的內容與生活的品質也是人類完整性一個正當而必要的部分,而決定此一部分攸關重要的便是我們所賴以維生的外在社會(外在環境)。所謂的人格面具乃表示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所發展出來並不斷地使用的那一個部分的個性,意即我們意識表層的部分,也是我們的社會面罩。我們的人格面具可以是順應社會要求的一組角色:如稱職的經理、忠貞的配偶;也可以是發展成熟卻與社會規範背道而馳的:譬如反叛的藝術家、革命分子等…。無論如何,人格面具都僅只是用來表達自己以及顯示給他人的面罩或角色而已。
容格的許多追隨者由於專注於內隱世界的探求,因此很容易將人格面具視為心理上膚淺而無趣的部分。就像多如過江之鯽,汲汲於爭逐名利的現代人,儘管事業成功,但卻過於認同自己的面具而棄內心世界的真實於不顧,這反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儘管如此,人格面具仍有其必要性,因為它是外在世界與自我(ego)之間的中介與調停者,其重要性與周旋於自我與本我之間的阿尼瑪(anima)
/阿尼瑪斯(animus)不相上下。基於此,容格以為人格面具具有集體的意義,這是由於人格面具的形成與功能與外部社會的現實休戚相關,它就像是一層皮膚一般,把內在的自我保護起來。因此一個好的人格面具,應該要扮演好這一個中介調停的腳色,既能呼應內在自我的真實、又能回應外在社會的要求。

陰影(shadow)
就像任何亮光總會投下陰影一般,自我意識的光亮也會在人的個性中投下一道陰影。所謂的陰影指的是:人會把自己不願面對的、與自我認知的形象不符的、以及讓自己不舒服的特質放到無意識的暗處,結果這一些特質就在暗處聚集在一起,緊隨著在明處的人對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知,產生的巨大莫名的恐怖。儘管我們為了維持自己道貌岸然的外表以及虛幻不實的完美感,而將陰影壓抑至無意識深處,然而陰影的力量仍會持續在無意識中發揮作用,它所產生的負向影響則是身心症或強迫性行為,或者我們會把陰影投射到別人身上,導致我們對別人莫名的憎恨與傷害。例如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便是陰影原型的集體作用。但是陰影也會有正向的影響,簡單地說,它就像是人類性格中「動物性」的一面,會使人富於活力、創造性、以及生命力,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被陰影盤據的人會讓人感到特別失序及瘋狂。
然而,「陰影」僅只是一種令人討厭而又無法面對的原型而已嗎?它對人類心靈發展的作用又是什麼呢?在榮格心理學的脈絡裏,心理發展的整體工作﹝個體化﹞是整合,而且整體是透過跨越對立的崇高價值所達成的。因此,如何正視「陰影」的存在?去整合「陰影」以及自我認知的「人格面具」﹝persona﹞之間的鴻溝,便是當務之急。其實,一般人的自我認知大多隱含著文化的規約,個人覺得羞恥的人格面向﹝如陰影﹞往往是一種對邪惡的感受,然而陰影的內容通常不是邪惡的,它之所以會被覺得邪惡,往往是由於與自我認知不符所致。就像同性戀在性取向上做為異性戀的陰影一樣,反而提供了異性戀在尋常的性別認知之外另類了解自我性別的可能途徑。
在榮格的某一位病患寫給他的信中,說明了這一種整合的心路歷程:
「因為邪惡而使我得到許多良善,藉由保持安靜、不壓抑、保持注意與接受現實等實事求是的觀看,而非一昧順我之見的觀看,使我得到非凡的知識和力量…,現在我願以隨順的態度來生活,不論什麼是發生在我身上我都接受:善與惡、陽光與陰影,永遠在交體輪換著,我也以這種方式接受自己本性中的正面與負面,於是每件事變得更加有生氣。我過去是多麼愚蠢啊!我竟迫使每件事以我認為應該的方式進行。」

阿尼瑪(anima)/阿尼瑪斯(animus)
Murray Stein在《容格心靈地圖》中談及阿尼瑪(anima)/阿尼瑪斯(animus),標題便是〝通往內在的道路〞,便很清楚的點出在個體化的過程中,阿尼瑪(anima)/阿尼瑪斯(animus)這一組原型對於人的追求深化以和完整是一條必經的道路。Murray Stein說:「阿尼瑪(anima)/阿尼瑪斯(animus)所代表的主觀人格,是比陰影更深層的無意識。無論好壞,它們都顯出靈魂的特色,並帶領我們進入集體無意識的領域。…和陰影一樣,它也是心靈內與人格面具反映出來的自我呈現與自我認同不吻合的一種人格。但是它與陰影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歸屬於自我的方式不同,比陰影更另類。假如人格面具與陰影是好與壞的區分,是自我的增減與正負的面向的話,自我與anima/animus是以陽性及陰性來區分的。」 
anima以及animus的主要功能為:1.它是對人格面具(persona)補充的心靈結構2.也是連結ego與心靈最深處的self的意像與經驗的心靈結構。因此當人格面具對外在世界,進行必要的調適與協助時,anima以及animus則向內面對內在心靈世界,同時幫助個人適應挑戰自我的直觀思想、情感、意像以及情緒。 
anima/animus的另一個面向則與性別相關。在anima/animus這一組文字的拉丁文意義中,指的分別是靈魂與精神,而精神與靈魂這兩個字往往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因此有關個人的anima/animus,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我的靈魂與精神是什麼樣子?」再者,由於這兩個字的字根則顯示了性別的差異,榮格在此似乎也構築出兩性本質(或原型)差異的心理學。依據傳統解釋:anima是男性內在的女性人物,而animus則是女性內在的男性人物。但我們特別要anima/animus當作一組記號來看待,它所指的是男人與女人間一個共同的心靈結構(對立性別的轉化結構)。也就是說,榮格在提及anima/animus時,似乎避免將人類截然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性別團體,其實男女都具有陰陽的面向。
我覺得這個理論的重點是在於:這一種內在意像對於人格面具的補充作用,也就是說,依據心理法則,凡是在個人有意識在適應主流文化的過程中所排拒出來的事物,都會被轉移到無意識中,而且會匯集在Anima/animus這一層結構四周,也就是說,對於外表上極端女性化的男人,他內在態度的性質是陽剛的,因為這正是他的人格面具的調適過程中所遺漏的。但是這一種補充的內在態度基本上粗糙、不精緻的,更需要我們去面對及發展。不過,Anima/animus不只是人格面具的逆反而以,或只是某個時代集體態度的負面反映而已,它必然植基於更深的集體無意識中,及原型和原型意像的結構中。於是,Anima/animus將成為持久的型態,以及塑造心靈的力量,它強大的程度強盛過心靈對它的塑造力量;此外,它們也是破除文化形式的動能。榮格說:「每個男人都在內心藏帶著女性的永恆意象,不是這個或那個特定的女人,而是一個明確的女性意象。」這一些意象是由Anima/animus原型所發射出來的,與實際的異性並不相同,可見這樣的內在結構常會扭曲真實。anima/animus就像是就像是製造幻象世界的瑪亞女神一樣,而ego所安居的世界,大抵是建立在投射的基礎上,這可以解釋通常Anima/animus的效應在情慾生活上的影響。和陰影不同的是,我們對陰影的事物常會令我們恐懼,而接近Anima/animus常會令我們感到興奮刺激,比如有一些人常會駛離Anima/animus的淺攤,避免擱淺。自我的防衛本能常常會與這一種誘惑保持距離。但若是自我夠強能忍守情緒與激情之火,並清楚地與這一些經驗及意象對話的話,人就可以被轉化,Anima/animus就變成是一條通向自我的橋樑。

人格結構的交互作用
在掌握榮格所描述的人格結構中諸元素的交互作用,有幾個基本的原則不能忽略。
1. 對立(opposite)
榮格自己就曾經說過:「對立面是所有人類心理生活中原本就存在、而且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我們從榮格的人格理論中,便可以看到這一組組對立面的存在(譬如:意識/無意識、內向/外向、心理功能的正向影響/心理功能的婦像影響、原型的正向影響/原型的負向影響等等…。)而對立面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是:在對立中所產生的張力,能促使心理發展的發生。
2. 對稱(enantiodromia)
對稱性的意思就是:任何事物,遲早都會轉換至它的對立面。榮格認為對稱性主宰了人類心靈的歷史以及個人的發展。而唯有藉由意識的作用(將無意識的事物及動力提升至意識的層面與之對話,並採取行動因應之),人才有可能逃離這種宿命的循環。
3. 補償(compensation)
榮格不只看待人格結構為一組組對立的機制所組成,並認為心理系統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調節機制去達到平衡及補充,這一種人格系統的現象便稱之為補償。譬如我們每天的生活幾乎都是在發揮我們的意識功能,因此晚上睡覺時便會作夢,好讓我們的無意識也能發揮作用,藉以達到意識與無意識的一種平衡。
4. 超越(transcendent function)
如果人格是由一組組對立所組成,那可想而知人的生活不就便成了充滿了衝突及矛盾的戰場?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榮格認為對立的兩端經由關照及辯證,遲早一定會有更高的第三點來統合這一種對立的狀態,這一種功能便稱之為超越的功能。超越的功能在榮格的神秘合體的研究中便有詳細的論述,又譬如我們看待性別總是陽剛(masculine)或陰柔(feminine),殊不知還有所謂的陰陽人(androgyny)把這兩種特質做更高的統合。榮格的心理學便是這一種超越的心理學,而超越的目的便是要達到人內在的統整與圓滿。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0604記錄

(本學期最後一次個案記錄。L代表個案說的話。我就我說的話。個案是個被診斷中~輕度智能障礙的小孩。從幼稚園就開始上資源班。如今是小四同學。他因為被導師與特教老師都視為俱有「對立違抗」特質的學生,就是表面恭敬,實際會趁大家不注意做一些攻擊欺負他人行為。所以有人際相處與溝通問題。)

 L:我昨天吐了.媽媽來接我家!!(個案一看到我就很開心旳說)

 我:媽媽來接你回家很開心對嗎?!

 (看得出來他很開心)前面是上什麼課呢?!(我猜想除了身體不適,好奇是否有些課程讓他難以下嚥XD)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敘說中成長(上)

──敘述的基本概念

page1image8384

國教之友•第 58 卷第 3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如何進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敘說方法學(Narratology)

Todorov 於 1969 年提出敘說方法學(Narratology)一詞,是為當時「實在論」 對科學研究的有限性被深切反省後,敘說方法學(Narratology)便被廣為採用,成 為一股「述說思潮」(narrative turn)(Rissman,1988;引自張翠芬,2001)。

Bruner 將目前知識的獲得來源區分為典範知識(paradigmatic knowing)和敘 說知識(narrative knowing)。典範知識是根植於目前的科學思考模式,採用抽象、 去脈絡的思考,以及邏輯與預測的方式來獲得知識;敘說知識則是將社會世界所發 生的具體事件,以敘說的方式來組織成故事,並藉由故事的溝通和思考來理解世界 (張慈莉,1999)。所以,敘說是人類用以表徵事實與建構事實的認識方式,遵循的 不是「否證」程序而是「文化上的慣例」,無意達成「客觀的事實」。Polkinghorne (1988)認為敘說原是指任何口語或書寫的表達,比較特殊的說法是:故事的形式 展現組織的基模。因為,敘說如同說故事一樣(張翠芬,2001)。因此,敘說是一種 利用說或寫故事的歷程來呈現經驗,並用以詮釋或溝通的方法。

在當代思潮中,敘說建構在人性、科學以及行為的哲學觀點中扮演一個重要的 角色;人類藉由事後訴說去知覺發生的事件而具有存在的意義。敘說亦被認為是人 們獲知與理解自我與世界的普遍方式;換句話說,敘說是人類行為特徵的基本與重 要的類型。無論是敘說(narrative)或故事(story),都是生命的一個基本現象;是 製作故事的過程,也是故事的認知基模或過程的結果;人們藉由敘說的方式述說和 重述一個人的生活,是呈現一個人或社會成長的基本方法。可見敘說是人類一種用 以思考、闡述、理解與建構自我的一種方式,而且這是人本質上就獨有的方式與能 力。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604記錄

我昨天吐了.媽媽來接我家!!

(個案一看到我就很開心旳說)

健康課。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28記錄

個案一進來就說隔壁帥哥在廁所尿尿。還東張西望去看。我也跟著去看。結果走出來一個年輕帥哥。。他和個案看起來不認識。但個案卻對他很感興趣。

不認識

(仍在東張西望)

燈下那是蝴蝶嗎?!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21記錄

西瓜老師退休了。

資源班老師。

 

我喜歡他教書。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514記錄

奔魯~奔魯~老師你知道奔魯嗎?!

於是他在白板上畫賓士車。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江小姐:

一:本來想做「華人世界下的依附關係或家庭結構對ADHD生的社會適應力的相關與影響」。但是因為我個然還是擅長質化研究,我在國圖的碩博士網上也看到一些人將ADHD做成質化研究。所以對我而言或許這是一個相對比較容易下筆與完成的方式。

因此我想改成『」本土教育現場下的ADHD人際互動的觀察,記錄與反思」我主要是想談ADHD者常見的內心動力,還有諮詢與因應之道。因為我們常見ADHD的成因,特質,用藥與管理之道。但是不常見到有關ADHD的國小生是如何因應難免挫折與攻擊不斷的人際模式?!為什麼他們總是

 

二:婚姻親子(或心理諮商對女性自覺的啓蒙)的歷程與反思~根據超過兩年的心理咨商對於一個家庭主婦內心理歷程的覺察與改變,帶給傳統社會下的女性如何的自覺與自我實現,以及對婚姻親子關係的變化與反思。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體關係在FRUED的文章就已經出現。

佛洛伊德很擅長截取別人文章拿來佐證自己想法。他是寫論文的高手。讓別人的文字堆砌或成就他論文的墊腳石。

客體中有一些人一成不變會被提到。最為客體中的模型,或敵對者。

個人關係中的父母老師或手足一直是精神分析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個體構成的社會現象。這其實就是開客體理論的先河。

講群體的第一人~LE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江小姐~

昨天在空中(電話)與你相談甚是愉快,可以感覺你的熱心坦誠與專業素養。想必也是一個很稱職優秀的心理工作者。

我叫做***。長期擔任家庭主婦,由於在學校擔任輔導志工兩年,而樂在輔導咨商工作,同時也有被諮商輔導長達兩年。目前亟欲想進一步考研究所,當個專心于此領域的研究生,未來最想從事相關的實務工作者。

由於我個人脫離學校長達快二十年(懷孕生子前曾經擔任老師工作),加上非本科系畢業。 只是單純一股對心諮的喜愛,所以決定中年再度當學生學習。

重新當學生很開心很興奮,也很忐忑不安。因為對於這些專業科目的學習與記憶相當有挑戰,畢竟我過去是中文系畢業。對於這種很有科學邏輯底子的科系可說頗有挑戰。猶如你說的,文科的舞文弄墨與心理學科的理性特質其實很不一樣啊!!

我個人平常最喜歡寫作看電影閱讀心理相關叢書等等。目前在補習班一邊準備專業科目的學習,一邊準備龐雜的甄試資料。

在準備甄試資料,最大的考驗是我對研究計劃比較沒有頭緒。目前對於質化研究最感興趣。(量化研究可以研究研究看看也不錯)

目前深感興趣主題包括

一:婚姻親子(或心理諮商對女性自覺的啓蒙)的歷程與反思。但是如你所說,要寫得感人肺腑與背後有充分或宏觀的理論架構來支撐這些素材,對我目前能力應該有相當困難XD。畢竟我只是有被諮商經驗與實際改變過程,但是若要整理出背後相關理論架構,仍需下一番相當工夫做整理與整合,而我之前根本就沒有接觸專業教材,只是看一些不至於過於艱澀的心理書籍。不過我聽說我的諮商老師擅長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和認知學派。目前看到客體關係的一些簡介,發現心理師也有應用相關用語與影子成分。而精神分析客體關係也剛好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部分。

二:從客體關係看宗教與心靈合一現象(我要從山達基的紀錄片與長達多年的親身參與經歷探討相關議題)但是我就得好好研究客體關係啦。昨天我有買「人我之間」和「嫉羨與感恩」(都是談客體關係的書籍)想要研究看看。但是怕一時也未必就可以完全消化與輸出啊。但是這是個我十分有興趣與多年親身經驗的議題。

三:台灣城市獵人之歌(主要是說台灣歷史地理位置的過動與傷痕特質,對於ADHD者,或者台灣本身的影響與現象觀察)。我對於台灣日本各自不同的民族性,造成的民族差異很有感觸,也有所觀察。同時我有接觸不少台灣企業精英。我發現他們可以說是充分發揮相關精神不遺餘力。所以我對於這樣的議題也高度有興趣。

四:做ADHD的家庭結構依附關係對ADHD社會適應力的影響(屬於量化研究)。這是我們已經討論過的部分。或許誠如你所說,這個議題可以研究,問題是那對心理領域有什麼助益?!如果已經很多人做過相關研究,又或者家庭或依附關係本來就會影響孩子人際適應力已經是普世共識,我做這個的目的不是多此一舉,只是為了研究而研究?!!當然我個人一開始最想做的是ADHD者是否可以不用藥而獲得良好改善?!我個人對此最感興趣。但是研究設計該要如何就變成一個難題,你有任何想法嗎?!!至於我個人是更傾向于心理咨商的歷程,還有就是各個系統的合作(包括家庭,親子與親師的合作)對於ADHD或亞思柏格的幫助可能更大而深遠。(主要不是反對ADHD者用藥,而是反對依賴藥物或神化藥物功能)

五:你提到對於研究計劃要有議題敏銳度與科學邏輯性。還有背後要有完整的架構,相關脈絡與更高的觀點去支持凸顯,而不是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這點也是我進入研究所最想要補充的能力。不過也想借重你的專業做一些方向與目標的釐清與慨括。

六:你有提到敘事觀點。我也該讀一下敘事治療的相關書籍嗎?(我書架上剛好有一本「從故事到療癒」的敘事治療入門書籍)

七:還有我該先去總圖查看學校過去碩士論文資料是嗎?!!我沒去做過這樣的事情。我是否就去總圖直接上網查是嗎(我家旁邊有一個中央圖書館分館,這樣可以嗎?!)這問題應該很白癡。但是我是真的有些茫然需要具體指點XDD

八:在週一以前我還會看看可以整理出什麼題目來。不過大致不出以上的相關議題與範圍。畢竟那些都是我個人目前最感興趣,同時有所經驗或觀察體會到的東西。至於是否有相關文獻資料或前人研究資料,我個人是完全沒有慨念。其實我也很希望你可以部分協助我對於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打擾之處,敬請見諒包容。屆時也恭候你的回覆。感謝~1040602AM10:47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樂原則之外         

 

1920年代,二次戰後的維也納籠罩在一片死亡之中。當時戰爭武器落後,近身肉搏,死傷無數。而且佛洛伊德遇到以下幾件事情:

一:1919 愛徒Victor Tausk自殺。

二:1919 Anton Von Freund癌症死亡。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要知道“三高”真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2014-10-12 / 作者 : Nitamade / 45704

第一章 高血壓的秘密
我們的心臟每天跳動,將血液送往全身。心臟將血液打出來后,進入大動脈,大動脈接到血液后,會不斷透過收縮,不斷傳接,將血液送到動脈,毛細血管,送到全身各處。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心智架構(Frames of mind)一書,打破傳統智力的偏頗論調,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為人類的心靈教化開啟了新的一頁,拓展了發展方向,也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

壹、前言

1905年比奈(Alfred Binet)與西蒙(Theodore Simon)受法國政府委託而編製出的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是世界上的第一個智力測驗,其目的在預測可能會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然而這種傳統的智力測驗雖然滿足了行事上的便利,但也由於理論與測量方法的偏失而潛在地製造出更嚴重的問題,傳統的智力測驗通常僅將智力的範圍侷限在語文與邏輯方面,並假定個體特質能被單一的、標準的、可量化的數據所描述,如此的IQ式思維(IQ-style thinking)不僅使得人們近乎被洗腦(brain-washed)地忽略智能的多元發展,造成許多具有其它方面的天賦與才能的學生受到了貶抑與忽視,同時也合理化了制式(uniform)的教育方式,採用單一的課程、教法,以及標準化測驗來對待所有學生,而輕忽了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心智架構(Frames of mind)一書,打破傳統智力的偏頗論調,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為人類的心靈教化開啟了塵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寬廣的發展方向,也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解釋,ADHD的主要病徵是:(1)注意力散渙(inattentive)或集中困難(Attention-deficit);(2)過動(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3)衝動(impulsive)。

只要下列症狀中,孩子出現至少六項,且持續六個月以上;同時發病年齡在七歲以前;廣泛發生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場合(例如:在學校、或公共場合及家裡);明顯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受挫或障礙,就可能患有ADHD。

(一)注意力不足
 1. 常忽略細節,在學校功課、或其他活動中粗心犯錯。
 2. 做作業或遊戲時不能持久、專心。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有ADHD的人,其實天生就是「追求新奇」的構造,事實上這是個進化上的獨特優勢。這些人跟大部分的人比起來,他們覺得日子因為過於常規、缺乏刺激,腦中的報償迴路沒有被給予足夠燃料而顯得意興闌珊。

為了彌補這樣不足,他們因此被新奇經驗給吸引,對於現代生活裡軍團式嚴格控管的生活結構,感到極為不耐與焦躁不安。簡單說來,有ADHD的人,也許根本沒有病,那些一連串不符合我們當代文化期待的行為特徵,也不是病。

對於世界上大部分老師與家長來說,有ADHD的人就是看起來缺發注意力與行為衝動的人,但是,如果你有這個「病」,真正的問題是:這個你居住的世界,對你的大腦來說,根本就引不起你興趣。

我有個20多歲年輕女孩的病人,她就很典型,她已經吃利他能好幾年。和很多人一樣,要她乖乖坐在課堂裡讓她難以忍受,幾分鐘後她就會失去注意力。她嚮往新奇刺激的經驗,對於她喜歡的事情,例如她喜愛的藝術畫畫,她卻可以連續坐上好幾個小時。

報償機制就像性愛、金錢、迷幻藥與新奇情境都會促使多巴胺的釋放,在內腦皮層下方深處的報償迴路引起作用。除了引起愉悅感,這個多巴胺也會對你的腦袋發出像「注意,這是值得記住的重要經驗」的訊號。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