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書推薦 (39)
- Feb 19 Fri 2021 15:22
女性童話個體化演講心得
- May 08 Fri 2020 11:45
書籍「會紀帝國」
渾水調研機構,是一個會漢語的美國人所創辦,此名即是取自中國的「混水摸魚」典故。他如何透過精密調查把一些地雷股、虛胖的上市公司,包括一度被人以為是星巴克的勁敵-瑞華咖啡,即被渾水公司盯上,最早發現轟轟烈烈上市的瑞華咖啡透過報假帳、浮報消費金額等各種手法來吸收資金,渾水派出上千名員工實地勘察調研,發現這家公司華麗上市、過度成長飆漲的背後,是個很有問題的公司!渾水研調機構如何揪出「行騙天下」的吸血鬼,並且提早賣空以獲得暴利(禿鷹??),這種反向操作背後充滿很多商場企業的過人洞察智慧。
實地勘察有其好處,但也有專業上的限制,很多全球連鎖上市公司很難做到這部分,但自從AI與大數據出現後,這問題幾乎可以獲得很大的突破,看來會記公司最大得勁敵與幫手就是AI與無人飛機等先進科技來進行勘察。當然還是會有死角,但仍可以透過觀看公司資產負債表中是否有不合理現象,還有與公司過去的比較(縱向比較),以及橫向比較(和其他工作做比較),就可以看出是否有不合理的蛛絲馬跡,得以推測很多事情,判斷出虛實。
就像很多人憑著光鮮外表與舌燦蓮花,你很難判斷他是真材實料,還是虛有其表,實地勘察當然一是一個方法,但透過與他過去歷史的比較,還有與他親近者的比較,還有很多細節,包括與產值、產能做比較(通常這個會被膨風),也是可以推敲或推測是否合理。
這書或許不好看下去(我平常更不看這類硬書XD),但他絕對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籍。
- Sep 08 Sun 2019 15:11
被提1992-宗教是救贖還是防衛機轉??
宗教究竟是心靈的救贖、昇華?還是一種心靈逃避的防衛機制??
這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釐清或道盡.....
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最近剛好也和老師提到自己過去的一些宗教或心靈成長的經驗。曾經想過研究論文要來研究投入各種心靈成長團體(包含宗教)者的秘辛與訪談。
這本書在韓國一出版就受到很大的注目與肯定。我也深感好奇與興趣.......
他剛好正要拍成電影。在接下來的旅途期間可以來看看~
- May 12 Sun 2019 22:55
書籍『失物守護人』~失落之苦與囤積症
連續幾個週六的研習,
今天總算有空陪小寶去聽故事了。
今天聽到的故事是「失物守護人」。
遺失的東西包括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 Feb 12 Tue 2019 21:11
關係的慢性病痛(夫妻這種病讀後感)
- Jul 09 Thu 2015 20:33
心靈治療與靈性的整合
諮商與治療好書介紹:心理治療與靈性的整合】
所有從事或有志於諮商與治療的人們都不能再迴避靈性議題了。超個人心理學是從心理治療開始的,不管你喜不喜歡,都不能無視快速增加的靈性需求及產業。靈性議題的討論對實務工作者來說已不僅是一種生活的調味料,更因為這個議題已大量衝擊了這門專業的界線及前提,讓心理治療必須正面迎受這個來自底層民眾對物質社會及唯物主義的反動。
你一定發現了,各式各樣強調靈性的工作坊、課程訊息充斥在我們周遭。有天使、有光、有脈輪、有精微體、有人類圖、有禪修靜坐、有香油花精、有占星塔羅等。啟蒙運動誓言為人類掃除迷信,科學的無上成功更是推翻了宗教的教條主義,全世界的宗教在破敗,控制力衰頹後的靈性空白由誰彌補,如何彌補?許多哲學家都已提出這樣的問題。原本該當仁不讓的心理學在這個議題上猶豫不前,但治療師面對群眾的靈性需求首當其衝,我們不得不回頭重新檢視理論的缺失以及我們的工作:人,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從心理治療的發展史來說,超個人心理學的崛起可以說是演化下的自然結果。心理學的發韌自19世紀末始,強調科學的典範,漸以可見的、可測量的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於是我們開始有了心理治療第一勢力的行為主義學派,由它衍伸了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同時,以古典精神分析為首的精神分析學派也逐漸壯大,稱為心理治療第二勢力,著重人的潛意識動機與自我的結構;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Rogers與Maslow促使人本心理學興起,後者創造了人類成長的第一張地圖,是為第三勢力,包含完形治療與存在治療都屬同個範疇。
心理學的前三勢力都屬自我的領域,即使在人類潛能運動最興盛的時候,已有不少人發現在全人的觀點下,這些理論仍有許多不足。最著名的當屬Maslow,他已提到需要「就超人類(transhuman)進行思索,這是一種超越人類本身的心理學和哲學。它尚未出現,但即將出現。」接著更在《存在心理學探索》裡說「我認為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是一個過渡,是對更高級的第四心理學的準備,及超越個人的、超越人類的、以宇宙為中心而不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超越人性、同一性、自我實現等的心理學。」
- Jun 27 Sat 2015 21:09
「逃避自由」一書介紹
二十世紀哲學大師佛洛姆享譽世界、洞見觀瞻的經典
一本影響現代人精神生活最深遠的社會心理學著作
什麼是自由? 現代人如何理解/誤解所謂「自由」?
人為什麼逃避自由? 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嗎?
- Jun 24 Wed 2015 20:24
《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新方向》~取自愛智書
諮商與治療經典介紹:《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新方向》】
存在主義的心理學在臺灣已經相當為人熟悉,但國內對於其理論的掌握與實踐仍然幼稚。在心理諮商界裡,我們可能認識歐文亞隆,卻對羅洛梅沒有深刻印象。遑論這本被稱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聖經的鉅作!
本書是由歐文亞隆的老師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所編,臺灣亦曾翻譯他多本著作,著名的包括《焦慮與意義》、《哭喊神話》、《權力與無知》及《愛與意志》等。羅洛梅是將存在心理學和存在心理治療思想由歐洲引介入美國的重要人物,因為他,美國存在心理治療才得以發展。他曾與人本主義心理學家Carl Rogers論辯,學派思想相互激盪的結果使得兩者都在美國成長茁壯,與行為主義及精神分析分庭抗禮,共同形成心理治療的第三勢力。他在此書中曾指出兩者的異同。他認為,人本主義研究多數墊基於短期治療,存在治療則是以長期治療為研究基礎。而Rogers的樂觀主義太過天真,存在治療更強調人類的悲劇與危機。但他們都同樣重視個體變化的過程(這也正是being這個分詞的意義)、成長、和自由。
此外,熟悉羅洛梅的讀者一定知道,他曾反對美國醫學會把心理治療當作醫學專業,試圖壟斷心理治療的權利,並投身參加各種社會運動。因為治療者的角色與病人相同,都是一個受苦的存在,由此點出發,可以知道他如何看待治療與人性。但他並未因此將治療關係的重要性置於專業之上。他只是反對治療者將專業當作迴避「會心」的工具,例如精神分析做的那樣。
存在心理治療的目標不在消除症狀,而是使人轉向更真誠的存在,真誠地面對死亡、無意義、責任、存在的孤單與焦慮。他們使用的是與以往相當不同的語言,方法則借鑑於現象學,企圖將人類的問題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脈絡裡考察。其視野是行為主義及精神分析遠遠不及的。特別是多數的治療是將目標放在調整個人的狀態,使之能較好地適應環境,這個觀點對存在治療來說無疑是對存在的否定。羅洛梅認為,焦慮是隨自由來的,克服了焦慮,就等同放棄了人得到自由的可能性。通過放棄了存在及人的本質而獲得的治療,其實是分裂的一種型式,讓人無法認識全部的自己。
- Jun 18 Thu 2015 15:52
「擊退癌疲憊」一書簡介
這是個整合中西醫的專業醫師著作。陳醫師透過實證經驗,還有中西醫的知識,發現癌友治療時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噁心嘔吐....,而是很深的癌疲憊。由於醫療科技的處理與幫助,反而凸顯了癌疲憊的問題躍升為第一名。
現在中醫也會建議癌友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由於癌友與家屬會有許多的疲憊與心力交瘁,所以陳醫師有以下建議:
1:現在國健蜀已經有心理腫瘤醫師可以提供相關心理諮商,對於癌友的心理調適有所幫助。另外陳醫師很建議參加病友團體。由於不少志工有癒後的經驗與心路歷程,對於病友可以發揮感同身受與分享分擔的功能。另外也有家屬團體可以協助家屬適時吐苦水與打氣,才能有更多心力去調試與面對。
2:很多人認為不要吃東西,避免讓癌細胞增生擴展。陳醫師認為營養不足也會疲憊,造成治療效果不好。所以還是要看體內缺什麼就吃什麼。這可以請教營養師。另外醫師很建議吃堅果,秋刀魚,深綠色蔬果,還有動物性蛋白也是必要。因為其中有成分肉鹼可以製造人體能量。
有的人如果不補充適當營養,身體基於平衡反而會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可是脂肪中有很多毒素,如果過度燃燒脂肪,反而會造成身體更多毒素浮現的問題。最後不是餓死癌細胞,而是讓正常細胞也淪陷。
- Jun 17 Wed 2015 18:54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雜記
毛澤東不傳遞兄弟之情與英雄義氣,
而是運用充斥敵意與普遍猜疑來鬥爭,
打倒讀書人地主都市人.......,
階級鬥爭從沒有停止!!
毛說即使到達共產主義仍會鬥爭!!
- May 28 Thu 2015 22:54
人我之間(客體關係)~取自愛智者書窩
【心理治療好書介紹:《人我之間》】
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在這幾年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隨著一批批克萊恩、溫尼考特的書在臺翻譯,助人工作者漸漸發現,ORT對古典精神分析的修正及對人類內在精神世界的開拓值得我們持續地關注。
ORT有幾個鮮明的特色:
第一,更重視治療關係。他們發現關係涉及兩個主體的互動,不可用「中立」的態度來規避,而主要照顧者提供的支持環境則是個人心理健康的核心。第二,利用反移情作為瞭解個案的窗口。一反古典精神分析對反移情的負面評價,ORT透過「投射認同」機制的提出,抬升了反移情現象的重要性,強化了治療師對個案內在的覺察。第三,將人類心理衝突的時間點前移,從伊底帕斯情結向前推到2歲前的母嬰關係。第四,重要心理防衛機轉的提出。諸如分裂、投射認同、理想化-貶抑等,使我們辨認出各種成人期精神病的早期來源。
- Oct 11 Sat 2014 14:59
依然真摯與忠誠~談成人亞斯柏格症和自閉症(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
剛剛在車上聽這書與作者的介紹(廣播)。
亞斯柏格一般會自覺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人,而不屬於地球人。ˇ因為他們很堅持自己所堅持的規則與知識,對於人情世故和他人情緒無法同理與理解。所以會有社交與人際上的困難。
他們就是「我說我見」,毫不虛偽。但也是如此,所以會引起誤會。醫師舉例說,如果媽媽私下抱怨婆婆很固執己見,怎麼講也沒有用....亞斯小孩就會一五一十跑和婆婆說去。又如醫師戴口罩,亞斯的孩子就會直接問說,『你是口臭嗎?!不然為何戴口罩!!』他們說話很直接,所以常常會讓人頭上三條線。
通常他們也很像「老學究」,不少是對於機械空間數理俱有天份。對於繁複而規律的東西身感興趣,如數家珍。但是可能對於身邊人事變化則是毫無所感。所以他們可能對於車子不管是引擎型號完全能掌握,但是好友或伴侶可能因為他說的話而氣得口吐白沫,他仍然毫無所感。所以他們是很忠於自己感覺,也很忠於自己所愛(其實就是執著)。他們常常最認同的人物就是小王子了。
- Sep 14 Sun 2014 17:03
好書介紹~哈佛醫師心能量
好書介紹~哈佛醫師心能量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180292948
- Jul 17 Thu 2014 11:05
這些地方,只有巴黎人知道~新書介紹
法國人最高的時尚精神是要使用充滿歷史的古著來畫龍點睛.....。
法國女人永遠纖細窈窕,祕訣就在於要吃新鮮自然品質好的食物,還有他們走路的運動量很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5840
- Jun 28 Sat 2014 11:20
複製張忠謀~談自閉症的大腦進化書籍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7619
- Jun 20 Fri 2014 10:30
好書介紹~咖啡學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340007849
- May 31 Sat 2014 14:17
眼如觀景窗,心如快門鍵~新書介紹
http://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632849
- May 21 Wed 2014 12:18
0518法式誘惑之導讀會(三)~法國人的愛情,婚姻與教育
法式誘惑之導讀會(三)~法國人的愛情,婚姻與教育面面觀
一:少女和熟女的差別
有人問主講者說,關於『誘惑』這字,似乎有調情勾引的意味在,在中國這是個不好的字眼。不知道在法國它屬於哪一種調性的字眼?!
老師回答說:在法國這是中性字眼,沒有貶低的意涵。
後來主講者就舉例說明有關誘惑的無所不在與普遍性。
- May 20 Tue 2014 16:00
0518法式誘惑之導讀會(三)~法國人的愛情,婚姻與教育
一:少女和熟女的差別
有人問主講者說,關於誘惑這字,似乎有調情勾引的意味在,在中國這是個不好的字眼。不知道在法國它屬於哪一種?!
老師回答說:在法國這是中性字眼,沒有貶低的意涵。
後來主講者就舉例說明有關誘惑的無所不在與普遍性。
例如如果法國孩子某科成績不好,父母的直覺反應通常是因為孩子和該科老師關係不好!!這是他們很慣常的解釋原因。但是如果要繼續問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父母可能的反應就是無解......因為你如何改變老師呢?!!
- May 19 Mon 2014 21:29
0518法式誘惑導讀會之心得(二)~法國男女大不相同!!
五:法國佬的大男人主義
我們普遍認為法國男人很浪漫,很體貼,很紳士,會幫女人拉椅子,開車門,很懂得寵愛女人.....這是真的,不過也只僅於婚前戀愛時期。
就和你所知道到的所有男人談戀愛的伎倆是一樣的!!但是一旦結婚後,他們非常保守與根深蒂固,例如法國男人就不燙衣服,不做家事,因為這是女人要做的事情。但修馬桶,電器等一般修繕工作,則是男人的責任。他們彼此有很清楚的責任義務,女人也會要求男人,如果你沒有達到應有的標準,他們就不會把你當做男人(女人)看待。
另外在很講究『兩性平權』的現代當中,法國人其實是頗歧視或壓抑女性的。因為同工的情況之下,男女薪資是絕對有所差別的。
法國人很忌諱談薪水。因為他們認為薪水就等同於『勞力和能力』的代名詞。深信能力越高,薪水就越高。驕傲的法國人很不喜歡能力當面受到評估,自然不能接受女人和男人一樣強的可能性!!因此在薪水上,男女也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