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一開始就和心理師分享到這一週的改變。

面對考試強大壓力,我逐漸可以從中調適。一開始是很緊張拼命準備,唯恐來不及,不敢隨便休息也不敢荒廢,只要歇息就會有很深的不安與罪惡感。畢竟我從「零」開始,既非本科系,,只剩下一顆與白髮同在而一樣無法消滅的熱情。

或許是因為篤定這是我人生最終極與渴望的目標,我後來慢慢也調試過來。因為這場戰不是一時半刻來決勝負,而是長期抗戰。所以我就決定按部就班來準備。就從零開始吧。像這周我就老老實實花兩個整天在算統計,一題一題去做。最後週五的考試我也算考得OK。雖然還是有些概念還有待去釐清,不過比起一開始的慌亂不安,我感覺這樣踏實多了。

至於甄試部分,我最感到頭痛的是研究計劃。其他對我而言就比較不是問題。畢竟我長期有筆耕與沉思的習慣。但是我也有找人去詢問如何因應。同時電腦也安裝了台灣碩博士論文的圖書網頁。現在就只能一步一步來了。這還真是急也急不得啊。

至於頗遜的英文,現在就每天看TED,一邊補充最新心理學的相關訊息,一邊進修英文。可說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我慢慢適應這種考試的龐大壓力。我每天有一些進展,邁向自己的目標,有一種踏實與充實感。終於我也逐漸能享受這個「痛苦的喜悅」了。

還有我為了要克服統計的困難,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理解與計算。我很不好意思動不動問同學。我旁邊坐了兩位同學,可以說是世界上寫字最工整最漂亮的兩個人吧?!!他們寫的字簡直就是模子刻印出來的,讓我歎為觀止。而我的字就像是血濺四方的蚊子,橫屍在白色大漠裡。相形之下,看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哩。不過他們兩人個性真是完全不同。

A同學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不苟言笑。和人很少互動。但是經常出其不意地問你,『你剛剛說什麼?!!』『你說的是誰?!』儼然一副很狗仔隊且好像很熟絡的姿態,常令我和聊得正愉快的對談者嚇一跳。但是他又常常會用手遮住自己的筆記或書籍,一副很怕別人看穿的模樣,實在讓人看了有些說不上來的突兀與不舒服感。因為他會偷聽與偷襲,令人防不勝防。

而B同學則是很淡定。你問他問題,他會回答。但是也不會很積極熱情。有時就是自顧自地找人聊天。感覺就是有一條界限在。不忙不迭也不卑不亢。

而他的好友C則是一個很溫暖熱情的人。你問他問題,他會儘其所能回答。而且事後還會再來解釋清楚,唯恐你不懂。是一個很年輕但有大媽性格與很有胸襟的女孩兒。說真的,我很喜歡她。但也心疼她這種容易吃虧與被佔便宜的個性啊。不過這是一種樂於助人與溫暖十足的性格。

『我們要考統計時,B同學就叫C同學為大姐,我一聽B這樣說,就自嘲說,如果C被稱做大姐,(因為比我年輕太多啦)那我不就變成大嬸了?!!後來他們下課之後,在教室後面有三個同學(包含B&C)就在那邊等我,而且還直呼我大嬸。當時我一聽就覺得很糗,因為他們在教室後端呼喊,我一方面覺得欣喜若狂,因為和這些年輕孩子距離竟然可以如靠近很開心,但是被叫做大嬸就讓我很不好意思呀。

我突然就想到我童年的一段往事。我記得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吧?!我曾經因為覺得好玩,就作勢要咬其中一個同學,我自稱扮演當時電視很紅的阿呆狗,然後扮演這阿呆來追逐同學。大家就覺得很好玩,然後我們就玩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事後他們就一直叫我阿呆,這讓我很生氣。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阿呆啊!!而且這綽號好難聽啊!!儘管當時我很介意,但是我也只能忍耐。印象這綽號跟了我好久哩。我打算之後會和這些年輕同學說明,不要在公開場合叫我大嬸啦,不然我會害羞與很糗啦。我想這次我會勇敢說出來!!不過我也覺察自己總是把自己放太低了.......』我和心理師分享了以上這些事情。

『你為什麼要自稱大嬸?!.........』心理師問我。

『就是好玩麻。當然這樣也是表示一種高級的自嘲與幽默。我其實常常會扮演這種角色。或許這是你比較少見到的一面吧。在不少場合我很容易變成諧星或小丑帶給大家開心,就是透過言語的方式。......看到大家開心我也很開心。........ 』我說。

『你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開心。可是讓別人開心有很多方式。

你這麼做的目的是要拉進同學距離,因為你覺得自己年紀大很多。或許要取悅別人,但又難免傷害到自己....而且你將好壞都夾雜在一起.....。

如果重回那個時候,你是給的起,或者其實給不起這種自我說法呢?!因為這有一種把自己放得太低的做法。但正因為你刻意把自己放得太低,而最後卻回過頭來打到你自己造成傷害?!!.......』心理師問。

『其實我就是覺得當下情境我樂於扮演做這角色,就好玩麻。但是當我抽離那個情境之後,我就不希望再用那個角色來應對啦。我想有些諧星會受傷,不就是因為一開始是好玩好笑,可是最後又受到無情的戲謔時,就會覺得內心很受傷?!這會不會就是有些諧星最後自殺的緣故吧?!!』我說。

『你喜歡扮演開心果的角色,你覺得這樣能夠比較輕鬆以對。而你因為覺得和他們有年齡的差距,這是一種壓力與差異,所以你就透過這方式來降低對年齡的焦慮或歧視,你有感受到他們對於對年齡的歧視嗎?!.......』

『........還有我對於學習也會很不好意思。因為我一直問他們,會自覺占用他們很多時間。所以我也會事先做好功課,而不是隨便亂問,因為我也很怕自己造成別人負擔。B在和我一起回家路上,就說我的統計觀念還有還不懂的地方,要我回去在研讀看看。我就知道自己被一眼看穿,而且顯然準備不夠。而且B會問C或其他人問題,就是不會來問我,我也知道我難以給他們什麼.......』

所以不僅是年齡落差落的問題,還有實力的差距,外加競爭的壓力,彼此有敵我的競爭關係(雖然他們是臨床系),這些總總造成很多情緒各種複雜矛盾與糾結吧?!!

『所以他們在學習上他們是你的「前輩」,而在年齡上你可能又是「長輩」,所以這有些差距在...........你很想拉近距離,想要讓別人親近,但是你內心又有自覺較低的感受,所以才會被刺到?!如果沒有這種感受,你何以會被刺到?!

這是一種沒有意識到的傷口。

你的人際特質其實是親合度高的。可是你並沒有消化掉這種心理生理帶來的雙重差距......就像你小學時,如果你是想要攻擊對方而不敢,最後就想出歡樂的方式來反擊,但是最後又帶來不滿,這就是一種消化不了的感受。這是一種自卑感.........

這只是一個誠實的鏡子。你丟出去的東西又回到你身上。.........』心理師緩緩說出與搓破我未必意識到的內心世界。坦白說,我覺得這倒是一語中的。雖然我還是似懂非懂。但是我潛意識懂她在說什麼。因為我確實有些學習上的自卑與渴望連結或依賴,所以會把自己姿態放得低些,但是正因為自覺不足與自卑,所以別人才得以讓我因此受傷。

『你習慣擔任助人者,很不習慣被幫助的這個位子.........你不習慣接受幫助?..........』心理師進一步解析。這個解釋讓我頗震撼。

『應該有吧?!........』我覺得我應該有這種卡卡與不安的感覺。

『你在被照顧吸收時,你會自覺卑微,或者覺得很羞辱,因為可能招來惡意不耐煩,等等負向反應,這會讓你感到滋養是有毒的。

所以當同學這樣做時,你會擔心他們願不願意,或者會不會覺得負擔...........(確實我心中會有如此不自覺的惶恐)

其實對同學而言,誰會有如此的信心呢?!他們也會擔心說錯啊。考試階段大家其實都很脆弱啊!!

但你有你這個年齡的優勢。你不必為生活或未來感到茫然無措。你甚至見過大風大浪,而他們卻還要忙於為生活打拼與工作,這是你的優勢與資產啊.........

可是你卻會因為被照顧而受到很多的苦。

因為你對於被幫助很不習慣,拿越多越不舒服,而且拿得很痛苦。

你過去童年的愛很匱乏,父母都給不出來,你甚至對於是否要問問題,都只能建立在互助的情況下,就像當初和媽媽互相交換,認為唯有互相才可以要到你所要的。

這就是你的移情啊!!........ 』心理師說。

其實這一刻的分析讓我一度感到內心有所騷動。因為她攪動了我內在很深的創傷情結。我確實對於要坦然受之于人的幫助與無條件的愛會很忐忑與自覺不值,我是如此惶惑不安。我無法想像愛可以如此奢侈而無窮盡。那是我所無法想像的狀態。愛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無盡的付出才得以獲得微薄。儘管我嘴巴總是會說愛是無窮無盡無價滴!!但我的忐忑不安其實已經泄露了我的潛意識!!

這正是我無所不在的移情作用啊!!

這一次讓我有很深的觸動。我逐漸發現我丟出去的念頭確實會折反回來。我因為習於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常常也會因為別人可能是無心(或有意)的看低而更受傷。但其實是我一開始就把自己放低與看扁了。如果我不是這樣想,他們說什麼又何嘗會傷害到我自己呢?!!謙卑和自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層次與狀態啊!!

另外我對於童年較匱乏的愛造成寧可多給也不敢多要。這確實是我從小到大很重要的心理基模。這是原生家庭與個人氣質結合所造成的固著心態與行為影響。這次心理師的詮釋確實讓我也很大的覺察與感動。感謝她對於我有很深的了解與幫助。

因為心理師無私與專業的協助與探索,讓我更加決心要走入這一個行業去幫助其他一樣需要幫助覺察的芸芸眾生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