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619作威作福  

作威作福

端午節果然很熱。
開心有劉阿姨和好友送的粽子,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諮商與治療經典介紹:《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新方向》】

存在: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新方向

存在主義的心理學在臺灣已經相當為人熟悉,但國內對於其理論的掌握與實踐仍然幼稚。在心理諮商界裡,我們可能認識歐文亞隆,卻對羅洛梅沒有深刻印象。遑論這本被稱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聖經的鉅作!

本書是由歐文亞隆的老師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所編,臺灣亦曾翻譯他多本著作,著名的包括《焦慮與意義》、《哭喊神話》、《權力與無知》及《愛與意志》等。羅洛梅是將存在心理學和存在心理治療思想由歐洲引介入美國的重要人物,因為他,美國存在心理治療才得以發展。他曾與人本主義心理學家Carl Rogers論辯,學派思想相互激盪的結果使得兩者都在美國成長茁壯,與行為主義及精神分析分庭抗禮,共同形成心理治療的第三勢力。他在此書中曾指出兩者的異同。他認為,人本主義研究多數墊基於短期治療,存在治療則是以長期治療為研究基礎。而Rogers的樂觀主義太過天真,存在治療更強調人類的悲劇與危機。但他們都同樣重視個體變化的過程(這也正是being這個分詞的意義)、成長、和自由。

此外,熟悉羅洛梅的讀者一定知道,他曾反對美國醫學會把心理治療當作醫學專業,試圖壟斷心理治療的權利,並投身參加各種社會運動。因為治療者的角色與病人相同,都是一個受苦的存在,由此點出發,可以知道他如何看待治療與人性。但他並未因此將治療關係的重要性置於專業之上。他只是反對治療者將專業當作迴避「會心」的工具,例如精神分析做的那樣。

存在心理治療的目標不在消除症狀,而是使人轉向更真誠的存在,真誠地面對死亡、無意義、責任、存在的孤單與焦慮。他們使用的是與以往相當不同的語言,方法則借鑑於現象學,企圖將人類的問題放在一個更宏大的脈絡裡考察。其視野是行為主義及精神分析遠遠不及的。特別是多數的治療是將目標放在調整個人的狀態,使之能較好地適應環境,這個觀點對存在治療來說無疑是對存在的否定。羅洛梅認為,焦慮是隨自由來的,克服了焦慮,就等同放棄了人得到自由的可能性。通過放棄了存在及人的本質而獲得的治療,其實是分裂的一種型式,讓人無法認識全部的自己。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0624看不見的味道  

看不見的味道

早上陪大公子跑行程,
他聽我說,我聽他說,
感覺和他越來越靠近!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0622青春不放假  

青春不放假

晚餐煮蒼蠅頭(韭菜丁炒皮蛋)+糖醋彩椒松阪豬+烤雞腿
大約三十分鐘就搞定上桌。
開心的是小孩對烤雞永遠吃不膩,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每10個孩子,便有2個涉及精神問題。
處理孩子的心理困擾,往往只集中在個人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從家庭關係去看孩子的心態,會對問題有很不一樣瞭解......(摘)

這部片子給我很深的感動與感覺。本來是問題的孩子。其實是因為一直專注于母親的情緒波動,因為母親的小小的波動就會帶給這種孩子很大的情緒波動,導致產生問題而不自覺。孩子的問題顯示了家庭動力有很大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孩子最後被要求要回到自己做小孩的位子,而不是取代父親的位子卻不肯離開對母親的專注與依戀。
孩子要能專心做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感情要和睦,夫妻必須要學習從不同家庭背景與形式做法,互相體諒與學習合作,進而產生協調能力,而不是各自為政,不肯合作。
最終孩子會期許作為父親要能挺身領導家庭,而不是逃避應有的責任。則孩子最後才能專心「成為自己」!!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章研究方法

 

 

 

(一)敘說方法學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不是做學問,搞懂遊戲規則才有機會贏

E-mail列印

20150619_01

在《A101 職場大人學》的課程中我曾經約略聊到,學生時代我是如何搞懂「考試」這個「局」的。這頓悟讓我從一個非常用功但成績差強人意的學生,瞬間變成考試游刃有餘,生活更精采豐富的人,也成為我日後搞懂職場這個局的契機。有位媽媽學員對此非常好奇,因為她的孩子也正為課業所苦。我答應她擇期寫一篇文章,今天終於可以交功課啦!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4年的國中教育會考,她教授的68名學生中,有57人作文獲得滿分(6級分),締造出「作文奇蹟」震撼全台。到底周恬宇老師如何教出滿級分的作文?她以國文教師的身分將成功培養寫作能力的秘密寫成《神奇的小花圖作文法:68個學生,57個六級分,還能提升思考力》一書,以下節錄部份書中內容:

小花圖的運用:第一層、第二層花瓣聯想及第三層根葉分部聯想

「花瓣聯想圖」屬於向外發散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針對題目作天馬行空的聯想。說得更白話一點:只要是覺得與題目內容有關係的各種事件,都可以隨手記錄下來。

f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_一段自我療癒之路。臺北:心靈工坊。

夏林清(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

夏林清(2011)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臺北:導航基金會。

易之新(譯)(1999/2005)關係花園。臺北:心靈工坊。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開始事先說一個夢。

我夢到我打網球。當打完球時,我左眉毛掉了。於是我趕快去補眉,怕別人看了見笑。我頭髮綁得很可愛。感覺充滿青春與美好的感覺。我覺得自己球打得很好,也長得很好。我們一票人接著上車要前往比賽。沿途飆車,而且衝破重重難關,從很狹小的道路衝過去,或者沖破關卡突破圍欄,就像是電動遊戲一樣刺激與驚險。最後到了目的地開始吃飯。我開始擔心是要和誰比,以及要上場了沒?!但是只聽到教練說現場有兩人在場,但不是比賽之人。我把飯吃得很乾淨,接著要喝湯 ...... 後來我就醒了。

『你有感到什麼嗎?!......

你比賽開始,年輕又可愛,只是沒有對手 ......

你像個小孩,沿途感到刺激活力,而且有群體,有團體生活,這和目標有關。只是你不知道要幹嘛.....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