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母親,這個名稱一下喚起我們腦海中諸多意義生發的串鏈(signifying chain)。除了個人經驗中的母親形象被喚起,社會意義(或社會建構)下 的母親也如此令人熟悉:聖潔、溫慈、包容、犧牲、奉獻。除了這些有 著「大愛」的「聖母瑪利亞」,還有許多叨叨絮絮、蓬頭垢面、囉嗦煩人、 阻撓、保守、辛苦持家、以家人為中心的平凡母親。對每一個女性而 言,母親這角色更與自身密切關連,無論是源於複雜的母女關係,或是 女性共有的「準母親」生理。
但是,女人就應該當母親,或是去發揮造物給女人的生理特性嗎? 女性當母親是否是將自身的身體資源完全交付出去,為父權意識形態服 務,因而女性成為兩性不平等的受害者兼幫兇?特別是,女性源於「母 性」,常常是自身積極地願從事母親這個「職務」,因此,女人是自我設 限、無可救藥了?但是這樣的談法是否太過於武斷?女人在母親這個身 份裡所經驗的、所感受的喜悅與成長,難道真的只是一種「未覺醒」的狀 態嗎?或者,其實母親的經驗當中仍有我們尚未發覺的「基進」性成分?
西方女性主義者近二十多年來對母職(motherhood)的討論已經汗牛充 棟,只是中文世界的引介甚少,(顧燕翎,1991;張小虹,1993;謝敏,1991;李 金梅,1991;藍佩嘉,1991;張娟芬,1991)。大致而言,女性主義對母職的態 度一直未有定論,在迎拒之間擺蕩,基於這兩種態度的研究與發現也一 直在增加中。但是,女人不斷地成為母親這個事實,不會為了等待研究 有定論而暫停下來,女性成為母親這活生生的經驗,常常使女性主義者 關注並感到焦慮。先成為母親或是先認識女性主義,也嚴重影響著女人 對自己的定位與認知,以及她們如何做決定。那麼,女性主義論述介入 母職最適當的時機是什麼呢?又應當如何介入?母親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又是什麼?她可以怎樣影響著女性主義嗎?
在下面的研究中,我將用兩種方式來探索這個問題。簡略言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