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902上班記~處理分離焦慮的學生

今天一早組長邀請我跟著原專輔老師去巡班,因為有一年級學生在哭哭,一年級學生因為剛入學三天,尚且處於分離焦慮狀態,有些學生感覺好像突然被丟到一個外太空去,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大多學生很快就適應與熟悉,有些學生還需要壹些過渡客體與過度空間協助他去適應,就像有些人需要一塊被角和一個娃娃才能安心穩定下來(入睡)一樣,他們突然被丟到一個陌生環境,很需要一個熟悉的東西讓他們安心與穩定下來。發現特教主任出馬就恩威並濟,馬上要孩子回到地球的現實裡來。「等下是英文課,你要準備去上課,不要哭,不可以哭。….很好。沒有人在看你,是你搞錯了,哪有同學在看你!!….你做好你的事就好,不要管別人做什麼!!……」我發現特教主任和資深專輔會要讓學生很快與現實連結,不會花很多時間在情緒回應與安撫,『你的姊姊在二年級,等下課就可以去找姊姊。你的座位在哪裡,你帶我過去(引導到座位與定位)……..』同時也會要求規矩與秩序,而且迅速確實,這點是我這個菜鳥很需要學習的!因為我的作風會比較軟性,關於堅定與威嚴程度遠不如他們,有時感覺自己就好像是個軟皮球,需要彈性、韌性與充氣,尤其是需要定力與堅定力,不然顯得太柔弱與緩慢,會與學校步調有所距離。

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讓他與週遭環境建立關係,我想是當務之急。至於情緒回應,我覺得還是需要,只是效率不可或缺,更需要的是讓學生處於環境之中,而不是只和自己建立關係,尤其需要協助他與導師、同儕建立關係,這樣才能讓學生與周遭環境建立關係。

有的專輔老師會思考到底是要帶適應困難學生另尋覓處安撫,還是要入班協助,導師同樣也會面臨這種兩難。由於學生是要與老師、同儕建立關係,所以仍以在班級活動為主,但有些老師會擔心只要有一個哭泣的小孩,會產生擴散或漣漪效應,所以會希望有人手入班協助,這也無可厚非。最終還是要與老師討論如何安住困難小孩的心,畢竟靠「他力」協助並非長久之計,因為很多學生也在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就是最好的行為示範,如果動輒需要人介入,很可能會引發學生另一波的疑慮與不安。

我發現資深的專輔老師就會適時讓他處於當下「你家有幾個手足?…..喔姊姊唸哪個班呀?」「你下課後誰會來接你,還是去安親班?」「你的聯絡簿放哪裡,可以讓我看看嗎??你座位在哪裡,可以帶我過去看嗎?」「等到下課我會來看你喔!….如果你還是很想念媽媽,我可以帶你去打公用電話給媽媽,你自己有準備零錢嗎?」透過一系列問題的詢問,除了可以幫助孩子拉回現實世界外,更可以藉此了解他實際的狀況,而且以此作為連結,再來就是慢慢放手,例如本來每堂課都會去打個招呼,漸漸幫他和週遭同學建立連結關係,自然而然就可以慢慢鬆手。我發現一個會哭哭的小女兒就在第三天已經融入班級,不再需要額外的招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