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露西』~雅俗共賞的佳片
露西是法國大導演盧貝松的最新作品。尤其這部片長僅89分,可是卻有50分鐘是在我們所熟悉的台北市拍攝。我們可以從電影當中看到台北市的101大樓(出現不止一次噢),晶華飯店,車水馬龍的街景,永樂市場,公館的三軍醫院等等,還有盧導最愛的鼎泰豐小籠包!!這可說是一次很棒的城市剪影與市銷,我想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次在國際電影中成為亞洲代表,真的是令人看了好開懷啦。
更別說裡面除了性感女神史嘉雷喬韓森之外,還有邢峰扮演的計程車司機,阿KEN扮演的旅館櫃檯,雖然都是電影中驚鴻一瞥的小小咖,但是在這國際大片中看到這些草根演員,而且不用看字幕就知道說什麼的中文,真是感到格外親切與驕傲啦。
至於說到這電影的劇情,我只能說是充分發揮跨界精神的一部作品。
包括這電影是在台灣和巴黎所拍攝。
演員更是集合法國+台灣+韓國(黑社會群都是韓國人飾演)三地演員。
至於內容則是集合科學知識+哲學思想+科幻動作片而成!!
所以不管是喜歡看動作爆破者,還是喜歡科普知識,或者喜歡心靈哲學者,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喜愛的元素。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集身材+大腦+特異功能于一身的女主角啦!!
這電影由於有探討到人類起源的狀態,因為地球第一隻猩猩就叫做露西,所以本片女主角就叫做露西,其實並非偶然。所以這電影就把在台灣讀書,後來不小心被利用為運毒工具的女主角叫做露西,或許也有暗示著露西天生混屯茫然,甚至貪生怕死,猶豫和恐懼等平凡到熟透的特質,最後卻也能成為女超人。顯示人可融合最原始本能和最登峰造極的狀態。
後來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女性懷孕到六周時,會分泌一些微量的CPH4,這是促使嬰兒骨骼發育的精華,最後被開發成為化合的毒品。女主角因為體內被這毒品滲透,使得她的大腦面臨急速開發到100%的變種超人。這絕對算不得是一個多有梗的內容。但是由於穿插了腦科學家的實驗與報告,使得這電影充滿『愛知尚智』的特色。
因為盧貝松電影除了會有超愛的飛車,動物,海豚和女人外,裡面也有很多盧貝松個人和科學家對話的內容。包括科學家對他說有關癌症和細胞的看法。例如人體有幾千億個細胞,一如天上繁星般(古人即說,天地是大宇宙,而人是小宇宙)細胞之間其實都在互相溝通,每個細胞每秒可以發射大約一千個訊號,即使是電腦網路都相形失色!!
所以科學界才說人的大腦其實使用的或許才5%罷了。而電影中腦科學家(摩根費里曼飾演)就要探討當大腦開發到20.30.40.50....100時會發生什麼事情!!而這電影要說的就是當女主角從一個終日渾渾噩噩,茫然無知的女大生,到突變成100%的女超人時會發生的事情。
女主角就會從平凡的女孩,變成不再感受到痛苦,恐懼,欲望,甚至人性的超能力者。她甚至可以感知細胞與血液的流動,還有出生時吸允乳汁的甜蜜記憶,更可以感知到量子物理,天文數字與地球的重力與所有磁波的存在!!她變成無所不知,無所不感的超能力者。她花一個小時就可以學會所有的中文與當場揮毫,包括可以看穿室友的肝臟已經罷工,腎臟已經疲弊,所以還可以開藥單與要他改變生活作息(儼然變成神通與靈視者)這裡頭當然也會提到一些玄之又玄的哲學宗教觀。
裡面還談到宇宙的核心觀念。
『假如一個車子駛過原野,然後速度逐漸加速至無限,車子就會消失。那又要證明車子怎麼存在過?!!....』
這裡面談到的關鍵是『時間』。因為時間讓人錯覺生命是一條往前直駛的直線,其實生命拿掉時間這個架構,所有的東西都是同時共存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都融于一體了。這就已經進入玄學的概念了。所以女主角隨著大腦開發到最後,她可以回到地球最初的原始狀態,也可以飛到地球以外的太空宇宙中去。時空同時都化為一體,最後她變成蘊含所有知識的一枚硬碟,而且遍佈宇宙無所不在。(天啊!這又變成東方神學去了)
這部電影除了一樣俱有很高的娛樂性外,要傳達的訊息也很多,或許值得人去思考。對於導演而言,他覺得細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繁衍與分享。人不該因為能力增長,只想擁有更多的權利與利益,應該要去體會『存在』,而不是擁有。充分發揮細胞的分享精神,才是作為人的最高精神。
不過我覺得這電影還是當作娛樂片來看就好。因為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何電影中的男人不是很沒種,就是很暴力衝動。而能解救這被暴力洗劫與扭曲的世界只有女超人~一個完全不像女人的女人。(這裡指的不是女性,而是指陰性特質。如溫柔,包容,同理,涵容等特質)就是擁有超多知識與超能力的女人。導演極度崇拜的『知識』,也是屬於陽剛與男性特質的存在。所以與其說是女人解救了世界,還不如說是變種女人(其實骨子裡仍是男人)的英雄式情節。
包括這電影雖然以科普與靈學來包裝這個動作科幻片,但是骨子裡仍然是很暴力與戲劇化的『女英雄』主宰一切。照理說一個人大腦越加開發,她可以感知一切人事物的細微變化與感知,這是一種融入與和諧的狀態,可是她硬生生變成一個用超能力來征服反制暴力的男性世界。唯獨露西『進化』到不需要任何動作,只要一個眼神就足以把幾十個壯漢屈服。但是因為導演太愛飛車爆破了,所以女主角面對橫爭暴斂的集團,就算花拳繡腿都不必使上,但是飛車過街與警匪對峙絕對是不可避免的。
電影除想要傳達細胞與人樂於分享與和平共處的思想。但視覺則處處都是傳達熱血.陽剛.暴力,火熱的英雄式電影。
所以我走出戲院的時候,就會猜想導演或編劇的童年(其實導演就是編劇),應該擁有很疏離很極端的父親形象(不是無聲的存在,就是很攻擊性或很情緒性),而且擁有一個很陽剛的母親形象,同時又很依戀這種很陽剛的母親,因為這很可能成為脆弱童年的唯一救贖。所以電影中傳達的即使是女性的愛戴與歌頌,但這些女性都是失去了女性特色的男人化身。
今天我才知道盧貝松的童年確實頗悲慘。他的父母在十歲時就離異。他的母親是潛水教練。盧貝松也很喜歡潛水。可惜他在十七時因為意外,而使得潛水之夢徹底破碎了。後來他拍攝的『碧海藍天』這電影,即是傳達出他對於海洋世界的熱愛與夢想。
我猜這導演也是個很熱血的過動大男孩。所以他很熱愛冒險與創作,包括潛水與跑車等冒險活動,同時人生常常在過動與過熱(完全被熱情左右的人)中翻騰。所以他電影常常充滿戲劇與熱血。包括終極殺陣,玩命快遞,即刻救援.....等等。但是也因為過動,快轉而無法止歇,所以面對生活尋常事物,不免會低落與無所掌控。
他結了四次婚,共育有五個孩子。常常和電影女主角一拍即合,熱烈追求,後來結婚,往往也戲劇性地結束。他熱愛女人,對於女人與關係卻常常不明白所以然。(他曾說不明白女人和關係怎麼結束的)因為他是個只能活在速度冒險與熱烈的自體燃燒狀態中,可是面對關係與女性,恐怕難以維繫.....。因為他享受戲劇性的快感與自體燃燒的淋淋盡致,關係需要很多留白與平淡的經營,想來自然不會是他的拿手好戲。所以女人既是他的救贖,也是他最致命或脆弱的選擇吧.......。
所以他電影永遠是快節奏,幾乎沒有冷場可言,他人生大概亦是如此......如果要看熱血電影,選擇盧貝松的作品,就是快感與戲劇性的最佳選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