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與放棄

『我現在都不會生氣了。我好幾天都沒有生氣囉。.....』一個年輕妹妹很開心的和我分享她的『精進』成果。
『我很好奇你是怎麼做的?!!因為這可能是你變得更懂得社交,保護自己,也可能是你更懂得察言觀色或溝通,你是哪一種的呢?!.....』我問一臉雀躍的她。
『.....我就看著對方生氣,觀察他,然後我不和他生氣。最後我也真的不會生氣........』他說。
『你覺得自己變得更不受影響,而且可以更掌控狀況,所以你覺得自己進步了?!但是你觀察的時候,是真的了解他,還是害怕自己生氣,受到傷害,所以隱藏自己的情緒,把自己藏在面具之後?!....... 』我又問。
『......我覺得都有。...... 』可愛的他突然陷入沈思。
『你再去想想看噢。如果你因為害怕顯現自己的情緒,所以隱藏真實的自己,最後別人會不了解你,而你雖然看起來比過去更懂得做人,但是別人只會更不了解你,而你也會越來越不被了解噢。.........

放下和放棄(溝通)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不害怕失敗不計結果而的努力,後者是根本就不做努力就放棄,因為害怕受傷.......』我說。

過了好一下。他跑來告訴我。
『因為我上週之前被背叛,我告訴A我的事情,結果他去告訴BCD,我非常受傷。所以我現在變得更保護自己了。........我覺得我被你看穿了......』
『你因為背叛而受傷,這確實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但是你應該找個機會去問A,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因為這樣會讓你很難過....當然你也必須觀察她為何這樣做。這需要坦誠的溝通與進一步的觀察,而不是完全封閉起來。

雖然有時候保護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它變成一種行為模式,變成言不由衷,或者透過面具生活,或者都是以社交方式與人接觸,導致別人進不來你的世界,你也不知道如何走入這世界,那就會經常很孤單與自我。(或迷惘).......』我說。

人生因應挫折或受傷,會產生很多保護自己的方式。有時候這種阿Q或暫時逃避的精神也很好。不然人會不斷陷入憂鬱,難以自處或自保........。但是不能把它變成一種『固著』的『行為模式』,來因應所有人際的狀況。這樣人就無法真正面對問題與成長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