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截圖 2021-02-01 下午6.40.42

我很久沒追星,
因為星星靠近一看可能特別多坑疤。
但今天特別去追一個作者,
我看他文字已經多年可說非常佩服。
聽完他的演講還是佩服,
他對於深度心理學的詮釋很家常,
他親切的程度就和隔壁大叔沒兩樣,
這個星星依然持續閃耀著平凡的溫暖光澤。
他提到個體化的重要性,
佛洛姆說到人要成為自己的母親、父親,
(每一個人內在都有雙性,非單一性別)
最後才能轉向個體化。
所謂成為自己的母親是指可以自我安撫,
成為自己的父親是可以由他律到自律,
例如一個從暴力環境成長的孩子,
他覺得自己是暴力下的受害者,
不是異常恐懼就是複製這行為,
那表示他活在父親的陰影與影響,
而非真正的個體化,
如果能對這個產生覺察,
他就能把這影響降到最低,
可以把暴力翻轉成成長動力。
我想到在輔導過程中重要的是要對孩子,
同理、設限與替代方式的三部曲,
同理即是母性力量,
設限是父性力量,
而「替代方式」往往是自己激發創意之所在!
教養或工作一定會挑戰到自己的陰影(弱點),
例如之前我就對於設限特別困難,
很容易因為對象的暴怒、很會凹與迴避等等,
自己就陷入無能為力狀態。
而這也顯示自己性格上的陰影,
即使較容易同理他人,
但也容易受人影響與擺佈於不自覺,
所以在教養與工作中都會挑戰到這個陰影。
所以個體化的第一步是覺察陰影,
而陰影就遍佈在家人與親子關係上最是明顯。
大多數人會把自己陰影投射到伴侶與孩子身上,
孩子通常會活出上一代的陰影與黑暗,
你可以說那是累世的冤親債主,
就深度心理學來說,
也可以說是覺察自己內在冤魂、內鬼的開始。
例如網路成癮,
顯示出孩子對於沈浸永恆的嚮往,
而父母對於神話故事傳說故事歷史的態度可能是遺忘與忽略,
更在意的是現實的成就與數量的累積,
很多成癮者的父母通常在現實裡成就是巨大的,
因為他們想要佔有與突顯自己,
孩子活出了大人的陰影與黑暗面。
這一說並非要去譴責誰,
而是個體化是屬於自己的事情,
回頭去看看是什麼讓自己特別焦慮、有情緒,
那就是自己陰影的所在,
那才是走向個體化的開始!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會看到父母的問題,
所以身為父母要做的不是立刻想去改變孩子,
而是要自己走向個體化,
而不是把自己焦慮恐懼不安丟到伴侶或孩子身上,
努力試圖改變對方或乾脆眼不見為淨,
「愛自己」也不是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是要能夠愛自己不愛的一面,
並能認出與忍受,
成為父性原則就是可以認領與忍受自己的陰影,
不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把自己無法忍受的東西都視為他人問題,
長大就是要能忍得小孩無法忍得的事情,
可以為自己負責任就個體化的開始。
如果你看到小孩總是怪東怪西怪別人,
顯示他沒有要長大,
或許可以看見他背後總是有個媽媽或老婆在慣著他(隨便他或只隨父母意志)
如果你是這個媽媽或老婆,
不是罵他就是媽寶或大男人,
而是這其中也有自己要認領與忍得的陰影,
例如是否自己總是在乎效率,
在乎被對方需要,
很害怕失能以至於總要控制,
在乎自己的完美標準甚於對方......等等,
個體化終究不是討伐伴侶或子女,
而是回頭看看自己拒絕面對的部分,
終究會看到討伐的背後總是有自己的貢獻!
作者再三強調個體化是一個面對自己陰影的課題,
也是永續的動態變化,
沒有中止的一天,
他不是一種高高上上的道德或宗教,
而是往內深度的探索。
有太多的說法都深得我心,
大隱於市小隱於寺,
真正的個體化感覺就像是個人在關係的修持,
絕非是閉門在家或做個與世隔絕的人,
其實都是個人在關係中深切的反思與忍得的功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