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聽到廣播採訪蘿莉塔的來賓。蘿莉塔(日語: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英語:Lolita fashion)是一種擁有蘿莉風格的時裝。蘿莉風格和時裝是構成蘿莉文化的一種次文化,源自日本。這種穿衣風格多為女裝,典型是及膝裙,內裡穿著紗裙或泡褲以達到散開的效果。通常以過膝襪或及膝襪配襯,尤其是上面印上玫瑰或皇冠圖案、有蕾絲花邊與荷葉邊的。典型的鞋子是可愛類型,近似童裝鞋,例如圓頭平底女鞋,另外薇薇安·魏斯伍德的馬頭鞋和其他類似有繫上緞帶的鞋子、長靴也很常見。裙子通常以有飾邊的、有硬縐領的、或綴上蕾絲的維多利亞女裝襯衣,常配上彼得潘或水手服的衣領,或有蕾絲的長襯衣。
總之就是穿衣服很像維多利亞時代的服裝,充滿雷絲、花朵、蝴蝶結等。但由於浮誇、豪華、精緻的打扮,會讓路人「無法不看」,顯得刻意「與眾不同」,也非常凸顯或突兀。也常常會被誤以為是「cosplay」。而cosplay是指打扮成某一個動畫、小說、漫畫的人物,其服裝完全精細的比照其角色設定。兩者的含義屬於不同層面。
簡單的說,就是充滿萌樣的性感少女,或充滿性感的迷糊天使。看似天真、無辜但卻性感洋溢,充滿幼稚的早熟感。
晚上我剛好搜尋到蘿莉塔這電影。這部小說在1997年時又再被改編成電影,導演為艾崔恩·林恩(Adrian Lyne)。是傑瑞米、艾恩斯所主演的電影。這是講一個中年大學教授(大叔)瘋狂愛上房東太太----的女兒-蘿莉塔的故事。
昨天剛好上榮格課程。既然有永恆少年,蘿莉塔會讓我聯想到「永恆少女」的感覺。老師也提到中年男子對於長生不老的渴求,可能會有各種表現方式(或症頭)。其中之一就是愛上青春洋溢的少女。我想這電影的男主角剛好是中年人大叔,對於少女的瘋狂愛戀到了一無反顧,至死方休的迷戀!自然有其背後很複雜的心理因素。但原因之一或許是對於死亡焦慮或很多幻滅失落的一種抗衡或對抗。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角一開始就提到他十四歲的初戀,就充滿了無盡的詩意與無限的情慾所迸發的迷幻激情,直到初戀女友的驟逝,帶給他強烈的失落悲傷,他說這巨大的傷痕就此凍結了他的感情。或許這也是到了中年又喚起很多失落與死亡威脅下,剛好又遇到超萌又性感的少女,於是他就此「飛蛾撲火」般,展開一段充滿浪漫、罪惡的戀情。
這段戀情讓他猶如置身在天堂之光與地獄之火的交織,但這就是屬於他的天堂!最後讓他痛苦的不是蘿莉塔的離開,而是他無法置信蘿莉塔的無情與世故。讓他既幻滅又難以面對自己的不堪!
這小說、這電影有很多爭議。但我覺得這個版本的電影甚是好看(男主角演技真是沒話說)。尤其男主角詮釋一個中年大叔對感情的無可自拔,到莫可奈何,在狂喜、劇痛中不斷擺盪,這種情感的巨大張力在電影經常出現。例如當他只要發現有其他男生覬覦蘿莉塔時,他就會感到瘋狂的嫉妒,在瘋狂的嫉妒又會更想融合為一(性愛),且更近一步瘋狂限制蘿莉塔,和又得受制於她的任性!而女主角面對母親的去世,也是透過性來安撫自己的巨大失落!(也是以性來拒絕失落、悲傷)而後來又為了獲得或控制繼父的愛與資源,不惜以性來誘惑,但也會誘惑其他男性,來造成他嫉妒、不安、妥協,好獲得金錢或資源(例如換取零用錢或可以演話劇的自由)。這種互相虐待好獲得掌控的方式,讓人看得確實很虐心與糾結!!
這種飛蛾撲火是的激情與愛戀,對男主角來說近乎是一種癡狂,不管女主角如何的天真賣萌或者後來的蒼老庸俗,他都「無可自拔」愛著。或許他更希望的是她也能如此無條件的愛他。然而對女主角而言,他就只是一個可以以性來操控的繼父,一個可以為了性,而致母親於死的壞客體!而這更驗證了蘿莉塔自覺不值得被愛,除非是性誘惑或其他乞憐、討好的生存方式。而女主角後來也飛蛾撲火地愛上另一個更戲劇、浮誇的中年大叔!他們彼此愛的都是內在充滿失望,但又理想化的幻想客體。而非真正的實體。
蘿莉塔會讓我想到所謂的戲劇性人格。所謂戲劇性人格是指:
- 當自己不是眾人注目焦點時,會感到不舒服
2. 與別人互動時,常展現不適切的挑逗行為
3. 情緒轉變快速,且很表淺
4. 持續想吸引別人的注意
5. 言語膚淺空泛,缺乏內容與細節,例如極度誇讚某人為大好人,卻想不出什麼實例來佐證
6. 言行舉止有如表演般,戲劇化,情緒反應也過度誇張
7. 很容易受環境影響,旁人的三言兩語,就足以讓她改變決定
8. 與別人交往,表面上顯得過度熟絡,個個都是「我最好的朋友」,雖然實際上可能只見過一、兩次面。
整體而言,就是會有浮誇、說話誇大,缺乏細節(像是天真的傻妞),看似熱情但也給人無情的感覺,因為一切考量是以自己需求作為出發點。例如會過度討好他人,但又很自我中心,缺乏互惠或互相的概念。同時有發育不完全,幼稚、但又會不時賣弄性感、以誘惑或戲劇性的話題來主控人際話題與關係。常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看法而容易沮喪、焦慮,但實際上是過度自我膨脹(自我為中心)的狀態。也會給人情緒化或講話沒有細節、重點、誇大、過度樂觀的印象(印象派的感覺)。
就像電影當中的中年大叔認為這是無可自拔的真愛無誤。然而事實上,他愛上與·捕捉的是早年的重大失落,還有中年對於生存或死亡的焦慮??亟欲緊緊抓住這個融合的一體與滿足感。但他也活在強烈的嫉羨情結之中(包括對於青春的羨慕與嫉妒),還有不倫之戀帶來的控制與失控的強烈焦慮中!使得自己像是個脫韁野馬,但又時時受制於對方無辜天真、有意無意的操弄。這種痛苦讓他置身天堂一刻,但也讓他總是有被強烈折磨、受虐的無時無刻!
而女主角對於愛也有其強烈的不安全感。蘿莉塔透過性誘惑與努力討好來獲得自己渴望的愛與安全感。然而每當男主角在蘿莉塔的性誘惑下,她就會提出金錢與權益(包括做自已的自由)的交換。男主角很擔心會失去少女的愛與迷戀,而加以控制,可是這反而更確立了女主角相信繼父只是利用她的身體來自我滿足。所以又會有意無意去誘惑其他替代者,好逃離這種互相利用的厭倦與變調。雙方的恐懼與不安反而加劇。最後造成更大的悲劇。
這是真愛嗎??當然不是。他們各自活在自己緊抓不放的幻象與恐懼當中。這需要的是真實的理解,背後有各自很多的失落或創傷需要面對。這是深度心理治療或諮商要處理的人性議題。而不是以性與控制來獲得愛、安全感,甚至以激情來逃避人生總是會失落、哀傷、凋零、無力的事實。
當然不是所有的戀童或戀父都是這樣看待。因為感情的起因總是複雜的。這也是深度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可貴與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