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於處理個案所以遲到。

(一)ADHD學童的繪畫分析

一進教室老師剛好分享到一年級ADHD學童的繪畫。

一:該生在外動不動踢飛周遭物品,其實是為了滿足被注意的需求。因為一般標準正向方式不能讓他有所注意到。所以他改用負向方式吸引注意力。

二:由於內在匱乏使然,該生後來都找安靜同學下手。經常製造問題與混亂。

三:該生被送來,合併藥物治療,遊戲治療與心理治療。同時也需要獲得家長的允諾,進行心理衛生教育。

四:ADHD有衝動控制困難的孩童,雖然生理因素無法控制行為,容易在理智出現前就先出手,但不是故意的,而是無法控制。在該生剪貼畫中很容易出現框線,表示想規範內在。所以會有很多焦慮。包括「重複性」的車子,機械(和動力有關)和星星出現。這些框線的出現和重複性的產生,乃是想和內在的衝動奮戰。

五:第二次作品是動態性海報。由於該生有衝動控制困難,所以老師會在一旁看著他使用剪刀。該生先剪下一長條的紙條,然後在脖子打結,並對老師說,希望你拉著我的脖子......表示該生想當一隻狗?!所以脖子綁一個鏈子,而要老師拉著他脖子的紙練子,內心知道他很需要被控制...... 。後來該生還一直玩這長條紙,最後把它變成領帶綁在脖子。這些都是表示該生內心想要被約束與控制的欲望,可是又會因為經常衝動與打架,所以內心也很苦。看到這層潛意識讓老師很心疼。

六:自己眼裡的自己(自畫像)

IMG_3578  

該生畫的是一隻四腳怪獸,身體上有狀似刀劍的裝備。頭部有鋸齒狀的線條。

1:自畫像是非人類,表示自我概念低落。

2: 該生口述這頭怪獸會咬人,所以很多人要射他。而圖畫紙後面,有他被困在平交道旁,有紅綠燈裝置,該生希望能把這困獸圈住,不要讓它跑出來,免得傷人......可見這是個很辛苦的小孩。自我形象低落,唯恐傷人,但又無法控制衝動。可見內在非常焦慮,因此重複性的線條頗多。

七:該生畫過一副家庭畫。上面有爸爸媽媽和兩兄弟共四人。

1:從他一年級生的繪畫品質來看,因為有描繪很多細節,包括人像的眼睫毛,眼瞳孔,鼻孔,和耳廓等,可以看得出來超出發展年齡許多,表示他是高智商。所以不可能畫不出人像來。因此對比他的自畫像(非人類),可以看得出來他自我概念很不好。

2:當他畫到自己和弟弟的時候。他畫弟弟的時候是隨便畫一畫,撇幾筆就完成,手腳明顯簡化。還露出一尾狐狸尾巴。從畫弟弟和其他家人明顯不同,表示覺得弟弟和我們不一樣,對弟弟情緒不滿。

該生母親表示兄弟倆人每天都在搶遙控器,其實不外是為了爭主權。而媽媽最喜歡說一句『哥哥要讓弟弟!』這會使得該生難免心生不滿:

『為什麼每次都要我讓?!只因為我是哥哥........』萬一又因為弟弟一哭就打哥哥的話,內心更容易有很多憤怒與委屈?!關係議題浮上畫面。

八:別人眼中的自己畫像

IMG_3580  

1:畫的是孔武有力的巨人像。色彩方面已經俱有「固有色」概念。

2:該生表示每次都是我打贏。有人常被我打哭&打爆。甚至手裡還提著水桶隨時要潑別人水。可見經常扮演攻擊的角色。

3:把自己的臉塗黑。甚至塗得很用力,很髒,很不堪,顯示自我形象不好。

4:他臉上呲牙裂嘴,也是顯示攻擊性。

5:評價時要多一些對他內心的理解。例如說

『你知道自己是不對的,但又不知道如何控制?!.......』

雖然他外表太不受控,是個小霸王,愛揍人......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些「非語言訊息」。

(二)老人世界的藝術治療之個案分析

一:老師提到當她面對老人團體,很多老人很抗拒繪畫。因為擔心自曝其短或不會畫。因此凡是剪報章雜誌或自由拼貼是很好的方式。

二:其中有一個老年男子,剪一堆的頭像,而且都把人頭的眼睛挖掉,感覺不免很恐怖.....後來老師知道這老人對於小時候,父母偏愛優秀的哥哥,但是對自己卻很不好始終耿耿於懷。覺得爸爸根本就是「有眼無珠」。所以把所有的人的眼珠子都挖掉。這是一種創傷經驗使然。即使經過幾十年仍然難以擺脫的內心陰影。

三:另外還有人都是只剪嘴脣。後來才知道此人經過白色恐怖階段。他也把自己的創傷表現在自由剪貼當中。

(三)男大同志的三角情結

外老師分享一個大學生個案作品。

一:某男大生因為診斷憂鬱而主動前來找許老師。

二:他是系學辦的會長。非常活潑活躍。善於繪畫。多才多藝。

三:從他拼貼作品中,發現拼貼充滿畫面,貼得很滿。顯示生活也塞滿活動,活動排得很滿。甚至忙到會翹課。

四:從他拼貼的諸多人像來看,眼神俱有侵略性,壓迫性與不舒服感。

五:從他拼貼中會看三個人頭在一個身體之上,下面又接著三個穿牛子褲的男性+左上角有三隻鹿。不難猜出該生有三角關係。

六:男大生一年級就喜歡上室友。室友剛好是吉他社社長。兩人常常一起吃飯打電玩。感情很好。但是男大生也很擔心暴露自己的愛慕,而會失去友誼。因為室友並沒有同志傾向,後來也交了一個女朋友。所以擔心自己的告白會破壞彼此友誼。尤其當室友與其女友要邀請男大生一起吃飯時,內心更是感到多重煎熬。

七:拼貼畫中的左下角有妮可基曼的人頭+老人的身體,另外一邊有人像顯示不屑一顧。顯示這社會對於老人和胖子容易冷漠以對。(男同志外形較胖)男同志對於社會對外觀的重視評價感到憤怒。

八:最左下角有一個女性窺看的眼神。(是在意他人評價嗎?!!)還有『變』這中文字(表示不可控制)。另外作品有超線的現象。表示該生喜歡超越規範。

九:男同志後來有畫一幅畫。畫中有兩瓣大葉相依偎。另外有一朵小花獨自在另一邊。

IMG_3576  

老師問大家透過畫面看到什麼?!

『兩葉相依偎。另外有一小花獨自存在。』我說。

『對~我們可以看到兩葉畫得很像,唯有一朵花不一樣,那就是男大生自己的象徵。......』老師解析。

這是象徵彼此不同科系,畢業之後其實就難有交集。所以意識上他也知道自己要有所抉擇。

十:在三瓣花葉的根部,他畫了一個很小的意像?顯示他內在有小小的渴望不能讓別人看到,只能埋在土裡。當作秘密,因為擔心告白之後,四年的回憶也全化為烏有。

十一:後來男同志又畫了一張宇宙太空圖像。上面有一個星球,星球上有一圈軌道。軌道上有自己獨行在其中。而星球上有一把吉他(象徵室友)。顯示男同志一直繞著軌道在轉,有偷看的意向。也表示自己繞著軌道在轉,愛戀如同一直循環不已的單行道?!

而星球上有血跡。顯示自己的心在淌血。

 IMG_3583   

可是除了這以外。整個宇宙還有很多其他存在。當他不再單相思時,他仍然可以擁有更多的其他可能性。

十二:男同志透過繪畫,逐漸了解自己內在的心聲。因為老師很鼓勵他去觀察與述說,他反而漸漸看到了潛意識中的自己。因為洞察而走出了迷惘。

(四)曼陀羅創作

IMG_3526  

一:先分組。每組有5~6人。

二:每組分有兩包台鹽+剪刀+刀片+粉彩筆等器材。

三:每一組有幾人就分成幾包鹽巴。然後每人用一隻粉蠟筆切成細粉,來為鹽巴混上適合的顏色。(可以單色,也可以混色。例如粉藍兩色混成紫色)

四:接著一張黑色大海報上面,依照人數分成幾等份。(六人就分成六等份)

五:每人在自己的海報上面已不同顏色的食鹽來自由創作。

六:這就是曼陀羅。這是一種集體潛意識。圓是一個開始,而且從四面八方來看都是正面。所以黑色海報上面會畫一個大圓來切割成個個小部分,讓大家一起集體創作。

七:鹽巴很適合宣泄情緒。但是也要射限(畫圓匡與切割線),避免過度宣泄而無法收回。就像很多小孩容易無所界限而過嗨,所以仍要有所圈限範圍。

八:這很適合悲傷輔導。當重要他人離去時,可以透過創造畫面帶給你一些感覺。這是愛的作品。

九:最後的時候老師會發放小小的玻璃瓶和瓶塞。讓每個人將作品中的有色顏料放進玻璃瓶中。象徵你最後把這份感情放進瓶中,表示很珍視這份感情與感受。雖然作品毀壞,但是其中的成分(感情感覺)會存在。表示感情可以透過變形方式而讓愛留下來。

關係的改變與離去,透過這象徵性可以永遠保存這份精神性。所以老師鼓勵大家要儘量把會畫塗滿,不要留白太多。免得沙不夠多到放在瓶內。雖然也可以大包的有色顏料(或有色鹽巴)來補充,但是最好還是用自己的創作來放置到玻璃罐中。可以更充分保存這份象徵性。

IMG_3532  

IMG_3524  

(五)自我結論

一:曼陀羅這份創作真的很好玩。因為每個人的作品都不一樣。不管是從自己那份獨特創作的角度來看,或從整體來看,都變成不同的感受。但是都不失為一個很棒且完整的存在。可見這世界確實是每個人都有獨特性,但這份獨特性在更大的世界來看都是更完整的一部份。所以自己與全體的關係,其實也是同時共存共榮的非凡價值。

二:關於藝術治療,我們要很小心語言的詮釋。例如上述各個例子,我們不必直接「搓破」對他們的觀察與假設。而是可以以開放性的言語來邀請他說話,儘量避免自己說太多話,而是要讓對方來敘說與表示。例如可以說,

『.......我看到你的畫面充滿圖像,感覺很滿.........』

『你從畫面中看到或想到什麼?!.......』

『......大家對弟弟好像都不一樣。做姊姊的我都要讓弟弟哩(不用「你」的語言,而是用「我」的語言。).......』好讓他能自在表露自己的情緒與感覺。

藝術治療是要人可以自在表露情緒,而非有被看穿或搓破的壓力。治療師的語言要十分小心。

三:藝術治療可以善用各種媒材。不必拘泥于一種。唯有很多法寶,才可以對症下藥。例如有的人不喜歡繪畫,或擔心繪畫技巧不足,那就可以改用剪貼寶章雜誌,或者自由拼貼。有的人不喜歡玩沙,那就不要以曼陀羅的創作方式來做,可以採用其他方式。

四:對於「非語言」的部分要非常小心觀察與注意。例如他繪畫時花在哪一部份的時間最多。繪畫時有哪些表情與非語言的訊息,都要十分專注于觀察與記錄。 

五:若能善用藝術治療,其實可以看到很多人潛意識與情緒的部分,尤其是對於不善始用言語的孩子,或者防衛心較強的個案。所以可以深入研究,加以妥善應用。若是要深耕,確實要花很多時間觀察很細微的變化與非語言部分。這是一門很棒的課程。我很想繼續研究。也希望可以靈活運用各種媒才與技巧,幫助人得以覺察與洞悉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人可以活得更自信與愉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