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月心風暴』
這部電影真的有如片名所顯示的月份,對話真的很火辣,雖然有些對白和人物不免令人感到熟悉......。
電影透過一個宛如『毒舌教主』的母親,上演著有如霹靂火般的愛恨情仇,常常一句辛辣與尖銳的話語,可說讓家人連接理性與感性的神經瞬間批哩啪拉『走火』,不免火花四起.....
電影一開始就透過一個很溫文儒雅的長者說著詩人艾略特的一句詩。
『人生真是太漫長!!』
這是一句很普通的詩句,只因為是艾略特第一個說出,所以它就變成他的名言。這讓自詡是詩人的長者很感嘆,因為同樣深受婚姻之苦的艾略特,能寫出荒原的名作,而他卻只是一個一心想成為詩人卻默默無名的知識份子。接著他那尖酸刻薄,深受藥癮之苦,言行荒腔走板的老婆便出場了。這正是由梅麗史翠普所飾演的女主角。她一出場,就以精湛的演技非常搶戲與吸睛,不管她在電影的角色是多麼不討喜,都令人無法忽視與轉移.....
這部電影可以說反應不少家庭各種『苦主』的原型,容易引起共鳴。
例如有的孩子就是默默犧牲奉陪(三女兒),可是卻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視之為『瑕疵品』,才會『滯銷』在家裡。他付出一切,可是常常被忽略與不屑.....。
而有的孩子如芭芭拉(長女),雖然深受父母的喜愛,可是不得不逃離家裡令人窒息的掌控,即使不得不回來,也要面對母親不斷挑起的『罪惡感』與撻罰(或被過度吹捧,讓當事者有心理壓力,也讓默默長期付出者感到不平) ......。
最有趣的是,我覺得芭芭拉也最像她的母親。不管是嚴苛還是犀利的個性,還有同樣都嫁給溫文儒雅的教授,兩人之間也有著如出一徹的婚姻困境,可是個性卻也最互不相容,因為太像(鏡子),所以努力投射到對方,卻又用力逃離彼此。
當然也有孩子老是自詡『活在當下』(二女兒),卻宛如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她進入不了家庭或人際的核心,也常常活在老是狀況外的『自以為是』!!(她不知道自己未婚夫的濫情與薄倖,還一味地替他粉飾)
而一直服藥上癮的母親,雖然看似是個老番顛,但事實上沒有人比她更精明與洞察人心,她因為背負了太多的傷痛與憤怒,所以才會一邊要扮演病懨懨的溫柔者, 一邊又受壓抑的怒火攻心下,成為性格很極端與喜怒無常的老母親。
而這母親其實也極有幽默感,說的話語或動作常常令人捧腹,反應也很快。只是因為控制不了壓抑與受挫的情緒,導致常常變成語帶尖酸刻薄的人,令人完全無法招架。你可以看到她其實很愛家人,可是常常又用最殘酷無情的話語來攻擊與刺激他們,這其實是她討愛的一個方式,因為她無法展現(也不允許)脆弱與無助的狀態,最後變成言語攻擊,欲使人屈服,反而導致令人無法苟同與靠近。這在一些不願示弱但又渴望關愛的老年人或者自命清高者,常常會演出這種戲碼。尤其要是有藥癮或酗酒者,這種極端的傾向又會更嚴重。
我對於芭芭拉有一幕當場戳破醫師的失職,大罵他濫開藥物導致母親精神失常的勇氣與洞見,十分佩服。我認為這也是這個時代很悲哀的一個現象。現代人濫用藥物到宛如『慢性自殺』的行為,令人十分痛心。當人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生活與飲食上的調整(還有心理的部分),而不是完全利用藥物來抑制神經啊。尤其有些精神科的藥,其實內含有毒品的成分(電影也有演出當母親吃了藥便會自嗨而無法控制),絕對有上癮,甚至導致幻覺與厭世的後遺症。我認為在電影當中芭芭拉對藥物如此深惡痛絕的程度絕非誇大,因為它讓自己的母親完全失去了生命力與理智。
這電影很寫實,卻沒有寫實片的沈悶與難解,反而辛辣無比,相同的是都非常沈重。很多人會在其中看到自己家庭那沈重的包袱或枷鎖,或者看到很多人性中無奈又無法解脫的狀態,因為這些事情常常發生在所愛的家人身上。
最後還會進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窘境當中。家庭究竟是冤親債主來討債,還是來成就自己的活菩薩,在這部片子當中也是完全無解,甚至答案是比較負面的!!但是我相信正因為無解才有無限的可能啊!!
姑且不論這麼多,這電影各個演員的演技在互飆,可說看得實在太過癮了。總之這絕對是一場從頭到尾都不會讓你有機會『冷場』或喘息的電影啦。

這部電影真的有如片名所顯示的月份,對話真的很火辣,雖然有些對白和人物不免令人感到熟悉......。
電影透過一個宛如『毒舌教主』的母親,上演著有如霹靂火般的愛恨情仇,常常一句辛辣與尖銳的話語,可說讓家人連接理性與感性的神經瞬間批哩啪拉『走火』,不免火花四起.....
電影一開始就透過一個很溫文儒雅的長者說著詩人艾略特的一句詩。
『人生真是太漫長!!』
這是一句很普通的詩句,只因為是艾略特第一個說出,所以它就變成他的名言。這讓自詡是詩人的長者很感嘆,因為同樣深受婚姻之苦的艾略特,能寫出荒原的名作,而他卻只是一個一心想成為詩人卻默默無名的知識份子。接著他那尖酸刻薄,深受藥癮之苦,言行荒腔走板的老婆便出場了。這正是由梅麗史翠普所飾演的女主角。她一出場,就以精湛的演技非常搶戲與吸睛,不管她在電影的角色是多麼不討喜,都令人無法忽視與轉移.....
這部電影可以說反應不少家庭各種『苦主』的原型,容易引起共鳴。
例如有的孩子就是默默犧牲奉陪(三女兒),可是卻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視之為『瑕疵品』,才會『滯銷』在家裡。他付出一切,可是常常被忽略與不屑.....。
而有的孩子如芭芭拉(長女),雖然深受父母的喜愛,可是不得不逃離家裡令人窒息的掌控,即使不得不回來,也要面對母親不斷挑起的『罪惡感』與撻罰(或被過度吹捧,讓當事者有心理壓力,也讓默默長期付出者感到不平) ......。
最有趣的是,我覺得芭芭拉也最像她的母親。不管是嚴苛還是犀利的個性,還有同樣都嫁給溫文儒雅的教授,兩人之間也有著如出一徹的婚姻困境,可是個性卻也最互不相容,因為太像(鏡子),所以努力投射到對方,卻又用力逃離彼此。
當然也有孩子老是自詡『活在當下』(二女兒),卻宛如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她進入不了家庭或人際的核心,也常常活在老是狀況外的『自以為是』!!(她不知道自己未婚夫的濫情與薄倖,還一味地替他粉飾)
而一直服藥上癮的母親,雖然看似是個老番顛,但事實上沒有人比她更精明與洞察人心,她因為背負了太多的傷痛與憤怒,所以才會一邊要扮演病懨懨的溫柔者, 一邊又受壓抑的怒火攻心下,成為性格很極端與喜怒無常的老母親。
而這母親其實也極有幽默感,說的話語或動作常常令人捧腹,反應也很快。只是因為控制不了壓抑與受挫的情緒,導致常常變成語帶尖酸刻薄的人,令人完全無法招架。你可以看到她其實很愛家人,可是常常又用最殘酷無情的話語來攻擊與刺激他們,這其實是她討愛的一個方式,因為她無法展現(也不允許)脆弱與無助的狀態,最後變成言語攻擊,欲使人屈服,反而導致令人無法苟同與靠近。這在一些不願示弱但又渴望關愛的老年人或者自命清高者,常常會演出這種戲碼。尤其要是有藥癮或酗酒者,這種極端的傾向又會更嚴重。
我對於芭芭拉有一幕當場戳破醫師的失職,大罵他濫開藥物導致母親精神失常的勇氣與洞見,十分佩服。我認為這也是這個時代很悲哀的一個現象。現代人濫用藥物到宛如『慢性自殺』的行為,令人十分痛心。當人生病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生活與飲食上的調整(還有心理的部分),而不是完全利用藥物來抑制神經啊。尤其有些精神科的藥,其實內含有毒品的成分(電影也有演出當母親吃了藥便會自嗨而無法控制),絕對有上癮,甚至導致幻覺與厭世的後遺症。我認為在電影當中芭芭拉對藥物如此深惡痛絕的程度絕非誇大,因為它讓自己的母親完全失去了生命力與理智。
這電影很寫實,卻沒有寫實片的沈悶與難解,反而辛辣無比,相同的是都非常沈重。很多人會在其中看到自己家庭那沈重的包袱或枷鎖,或者看到很多人性中無奈又無法解脫的狀態,因為這些事情常常發生在所愛的家人身上。
最後還會進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窘境當中。家庭究竟是冤親債主來討債,還是來成就自己的活菩薩,在這部片子當中也是完全無解,甚至答案是比較負面的!!但是我相信正因為無解才有無限的可能啊!!
姑且不論這麼多,這電影各個演員的演技在互飆,可說看得實在太過癮了。總之這絕對是一場從頭到尾都不會讓你有機會『冷場』或喘息的電影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