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的抱怨

早上小寶上完鋼琴課,
回來直說肚子餓。
我搜索了冰箱一回,
發現只有蛤蠣可用。
就隨意煮了蛤蠣麵給他吃。
『我不喜歡吃蛤蠣,你幹嘛煮這!』小寶立即抱怨。
『你不是很喜歡吃蛤蠣?本來昨晚我買了很多食材,結果竟然不翼而飛(森氣氣),現在只有蛤蠣可吃了。........』
小寶繼續抱怨:『我要吃乾麵啦,不要吃湯麵!!』心不甘情不願地吃。
看得我有些惱火與挫折,
結果媽媽魂就上身說道:
『你不要這麼挑食麻!總不能每次都煮你喜歡吃的.....你要麻就把湯喝了,等下加醬料變成乾麵......』說得我自己既理直氣壯又有一點心虛虛。
小寶埋頭繼續吃。
『你雖然不滿意,還是繼續吃,雖然抱怨,但是也是有調整空間,真的很不錯!』媽媽我一會就恢復正常情緒。想想何必和小孩生氣。他就是直來直往的個性,可愛但也可惱。

『你知道剛剛鋼琴老師說要買東西給我吃,但我就和他說我要回家吃!』小寶繼續說。
『你是不好意思接受老師的好意,還是怕麻煩呀?』我反問。
『不是啊。老師會請我吃啊。我是想回來吃!』
『所以你是說你很期待趕快回來吃飯,沒想到我煮了你不愛吃的,所以你很失望?!』我進一步問。
『對啊!』小寶說。
『那我知道了。你因為很期待我煮好吃的,結果不是你愛吃的才很失望。像你現在告訴我,我就樂於接受。可是你剛剛一直抱怨蛤蠣麵,我就會很挫折與生氣,因為我也是好心怕你餓壞了,立刻看有什麼食材就做什麼東西給你吃!......』

小寶個性向來直來直往,甚至有時給人很固執的感覺。可是每當我和他繼續討論,就會發現在那背後有他的期待與失望,當他用抱怨方式表達時,自然會讓人挫折與生氣。其實這很容易引發彼此負向互動的狀況。他抱怨,就被責怪,他一經責怪,就更容易產生進一步的失望與委屈,最後就更容易抱怨,所以有時會給人很固執的感覺。可是只要有人願意看到他雖然抱怨但仍努力調整的一面(繼續吃麵),就可以看到他沈默背後的善意與在乎,彼此就會有近一步的溝通與交流,一但有溝通,情緒就會被看見與流動,彼此反而會更靠近與同理對方。

別說孩子要學習,父母也是一直在學習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