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一開始就談到實習的事情。我覺得自己似乎越來越有現實感,而且發現自己確實還不錯。老師們也頗肯定我,我自己也覺得自己越來越可以從容與客觀地看待自己。而且對未來充滿希望與期待。這種感覺其實真的很好。對未來不再淒淒惶惶,也不再汲汲營營,做自己其實就夠了。不夠的部分就繼續努力。因為這是一條自己選定所愛的一條路啊!
『......那你休息夠了嗎?!.....』
『我覺得家人很懂得照顧我。而且目前大家狀況都很不錯。我在其中感到滿足與確信,和大寶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他對於我這個媽,也是很滿意。作為一個媽,我算是一個夠好的媽咪,不斷成長進步,也很坦誠與關懷,所以親子關係也算是很好。我感到滿意........』想到家人就是我最大的滿足與開心來源,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義與價值。
後來自然也有聊到關於人際上的觀察。我對於現在班級的人際關係,雖然還一直學習如何拿捏,但是也越來越自在。很多事情,看懂了,就是要去拿捏距離的遠近與說話的技巧,雖然不容易,但這就是人生的功課。大概是我過去對人際的敏感度(尤其指女性的黏著度與獨立性這塊的拿捏)是缺乏的,所以現在自然會有比較多的衝擊與感觸。但這也不是壞事。
『......你觀察到同學之間的連結,或許都比較表淺。他們在乎的是因為害怕孤立邊緣化,所以很重視表淺的取暖,討好與順從,而妳在人際中,在團體中,如何做自己,難免感到猶豫與學習拿捏,而且也會思考要自我揭露到什麼程度.......才是讓自己舒適的距離。.......』
『是這樣沒錯。因為我可以看到每個人很在意他人的評價,所以在評價他人或距離取捨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擔心而來。並非根據內心深處的覺察與判斷而來。如果我自我揭露太多,很多人會不自在。例如我對於實習,若是很嚴厲的訓練,個人覺得那是好事。可是很多人會害怕與自信不足,所以會私下批評與不滿。此時我能說什麼呢?!若說實話,我個人是很認同這樣的訓練,可是就無法順應著他人說這話背後的動機。可能只是想要互相取暖與安慰罷了。但是我內心並不這樣思考。畢竟如果現在圖得涼快,之後就會心涼到底,因為助人工作是很累的工作,他不是一個可以互相取暖的工作啊!!他其實是一個「集苦」得樂的工作。絕非一個輕鬆與自我療癒的工作。所以我很期待嚴厲的訓練與挑戰。至少我是這樣看待這份工作的。......』我說。而我的朋友都是長期交往的朋友,我們一向來很直來直往,不會加以掩飾或互相欺瞞,因為那根本是不需要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彼此是很真誠以待的,即使說實話有時很殘酷。但我們會以幽默的方式說出真心話來。欺瞞是很多餘的事情。
『.....你平常的人際關係不需要如此高密度,過去的互動團體,生活圈,不像現在彼此的人際互動頻率很高,有正向移情,也有負向移情的部分,現在消化需要更多時間.......』
『像班級就有同學,表面超級熱心勇於發言,可是私下卻常常無故神隱與放鴿子,而且說些很誇張與荒謬的藉口,例如掛急診什麼的,可是常常用這藉口就很怪啊!大家表面也覺得無所謂。其實很讓人傻眼與無言的。我真的很難相信這種人如何當作稱職的助人者。可是就是有這種表面很活躍很熱心,私下行徑卻很誇張與荒腔走板的人。重點是,大家都表面好來好去,全不面對與揭穿。我是真的很傻眼。........』我很無奈地表示。我對於這種言行不一,做事不負責,但是表面又極其活躍與熱心的假象,但大家好像也很能夠接受狀態,其實是很不習慣的。我不習慣這種「偽善」「表淺」的關係。
『.....我會笑的原因是因為,這種表裡不一,動輒放鴿子,又說出不合情理的話,感到好笑。不是笑你........但是你看到伴侶諮商課程的同學會這樣嗎?!........』心理師問我。
『......他們不會這樣。他們自我揭露與坦誠的程度,足以做我的示範。就像有個諮商教授,他就會自我揭露說,他以前其實就會利用權威來自我掩飾,所以對學生是左攻右批,但是現在由於有問卷調查後,他就無法作威作福,因此只好改變自己,繼續來上課成長。他坦承的程度讓我非常佩服。他的幽默是一種面對自己短絀得自在,讓別人很佩服。其實其他同學也大致有這種特質。我很喜歡和她們在一起上課什麼的,不需要掩飾或假裝,大家會坦然做自己,不會假裝做自己。我感到舒適愉快。........』我說。
『.....大多數會成為諮商師的人,都是通過考驗與堅持走這條路的人。就像你看到伴侶諮商的同學一樣。
而你們班級未來會繼續走這條路的人,可能只有一部分。所以你感覺會差很多。
你們班級的人格特質,老實說會吸引一些雷同的人聚在一起。就像PAC理論。你是用成人的理論來和他們說話。但是他們只想用小孩的方式來對話。就是希望透過互相慰藉,彼此肯定,來消化負面情緒。他們要別人照顧或互相幫忙消化情緒。
要別人照顧,勾人評價,一直勾得上,就成為一個小團體。如果做自己就會弄斷溝通。因為二人互動要決定接不接上話。
他要接不接話看他自己。你要的是平等的關係。那就要看你自己怎樣取捨。你為何要接別人的話?是要用成人彼此平等的方式,還是要符合同學被照顧的期待?除非他們要用成人溝通才會找你,不然就不會找你,而是去找別人!
你可以有自己的樣貌。可以自我調配。看是要當作父母(p),成人(A),還是小孩(C)。
你今天講話很正向,有所進步,渴望被看見。
同學怕接不上線,他們互相取暖,你有自己取暖的地方。也有壓抑的需要。但是對於志同道合者沒被看見,感覺理智靈性接觸較少。而師長肯定有真正的共鳴。同學共鳴較少。
你剛剛提到和其他單位互動,會和機構重要東西聯結。然而同學會忘記你,是因為妳不想核心需求連結?因為不覺得有必要。這是因為選擇而來的限制。
和那些女孩互動結果是因為選擇而來的限制。你要專業的樣子,就一定會放棄這些心理遊戲。只能成為自己,無法和別人變成一團!....』心理師分析。
我覺得他這次的分析都說到我心坎裡去了。我在團體裡有感到寂寞,有感到無奈,也有一份隨了解而來的自在與淡然。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方向,不想要為取暖而取暖,也不想要瞎攪和在一團,只是害怕被孤立與遺忘。有時候遺忘也是必要的。做自己確實需要一些獨立,堅持與捨棄的勇氣。
後來我就急著要說我的一個夢。因為我覺得這夢和心理師有關。
夢境如下:
夢到媽媽家好多警察。我在想是否我們偷了媽媽得錢被發現了。我感到緊張不安。.....
我在大圳旁,有一堆人陪伴,好像有老公還是手足。(老公的感覺比較像)結果我心愛的衣服掉到水裡,結果有一隻大猩猩下去撈我的衣服上來。我很感謝他。
後來我回到家。家的大門被換邊了。一樓變成好幾間廁所,而且廁所也變得很小。一間廁所裸露在外。有上兩個鎖。一個是鎖住座椅的。座椅下面有個臉盆。是上大號用的。而不是抽水馬桶。其他有一排很小間的廁所,是有門的。
大樓與房子外面,只見海水澎湃。這是在海邊的房子嗎?!
我們住的樓層沒有變。只有大樓一樓完全變一個方向。門變成在大樓背後了。變成有一堆廁所,而且門更小了。
『這夢代表什麼?我感覺和你有關。......』我說。
『你似乎在考試,所以把夢丟給我。看我是否了解你?......』心理師說。
『.....我不是要考試。我是真的不了解這夢的意思。但是我感覺和你有關。因為上週聊過之後,我覺得你有接到我的部分,但是有些部分似乎沒有接到,不知道是你的投射,還是我的抗拒?我也在思考。我在這週就想要問你。但是我今天出門很趕,打算列印,偏偏印不出來,所就出門了(本來沒有想到有看牙科的,但竟然已經事前預約好了,只好匆匆出門)
這週我剛好接到蔡醫師的信。那是我前一兩個月想換諮商師的事情,有和你說過了。但是當我接到這個確認信時,我也很掙扎。我在想我有必要換心理師嗎?畢竟你很了解我。雖然偶爾你接不到我,這也是正常的事情。我之後就會經常和你討論上一次彼此談的內容,好做釐清與確認。我覺得你是有足夠的能力。但是我確實長大了。有些部分你確實也會接不到。但是這是難免的。
而且我思考蔡醫師在下學期如無意外,他會是我的教授。會有雙重關係。所以我更猶豫了。畢竟我不希望如此。
所以目前我決定不在蔡醫師那邊諮商。還是會繼續在你這邊諮商。.......』我完全坦誠我的想法。我相信他可以面對我的疑惑。
『早期關係,你看我的方式,已經逆轉了。所以房子已經倒轉了。ˊ有正面,背面。一樓裸落的廁所,從馬桶變成臉盆,表示我能接到的部分已經變小的。背後的東西已經變小的。有接不到的東西了。
你永遠可以看更大的世界。不一樣的東西。也可以展開一段新的關係。但原因不是因為上一段...??
你肯定可以再找一個新的諮商師。開展一段新關係,和結束關係可以是兩件事情。和我結束,和其他展開關係是無關的。
具體困難是治療關係,追求新關係必須是某種追尋,和前一段完美與否有關。內在要友好關係,好客體,可以同時看到好與不好的部分。這樣就可以新的關係。........』心理師幾度很謹慎地思索該如何說這段話。我想我讓他陷入很大的考量與掙扎吧。
但是我們彼此是可以信任的。這點我很確認。
對於好客體,我是要去思考,我離開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心理師不是好客體嗎?!那並不是如此。我眼裡的她,還是很棒的諮商師。只是覺得好像慢慢有局限性了。也有一種無法開展的感覺。因為我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我也有所準備要如此做。我終於也可以很有勇氣地說出來我的想法與感覺。我個人覺得這樣很棒。就像當時榮格對佛洛伊德所說的話。他視佛洛伊德為精神之父,但他也想要去自我追尋與自我完成。我慢慢也有這種衝動與感受。我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體驗外面不同的學派與精神。這是我最想要感受的部分。
我很想飛出去。我也希望已有一天她將以我為榮!!我確信會有那天的到來。我從不懷疑。其實慢慢睇,我已經在對她告別了。我感覺我和她的緣分好像慢慢會結束。我還在等待下一個諮商師的到來。我還在等待機緣與適合之人的到來。
我長大了。我想飛出去。我終於知道成長想要飛出去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