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讀書心得

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

1生之本能:libido性慾力,成長,發展與創造

2死之本能:攻擊驅力,死之意願,自傷,傷人

二人格結構~人就是一種能量系統,人格動力就由能量如何分配分配給本我,自我,超我所決定。由於能量是固定,所以會三者會有消長關係。因此行為就是由此種心理能量的變化來決定。

1本我:享樂原則。避苦求樂,沒有邏輯,不講道理。如被寵壞的小孩。不會思考,只會渴求與行動。大多潛意識

2自我:現實原則。人格的執行者,扮演統籌,控制,協調的功能。能區辨內心想像和外在世界中事物的不同

3超我:道德原則。人格中的仲裁者。代表理想,追求完美。是內化的父母和社會標準。與內心的獎懲感有關。

三意識與潛意識~

了解潛意識的方法~

1夢:潛意識需求,願望及衝突的象徵

2說溜嘴與遺忘:例如忘了極為熟悉的名字

3自由聯想:

4投射技術:經由投射技術而獲得的題材

5精神分析:

目的是使得潛意識「意識化」。所謂治療就是揭露症狀的意義,行為的肇因,以及妨礙健康功能的被壓抑題材為何作為基礎的工作。光智性了解不足以解除症狀,當事人依附舊有模式(重複出現)的需求必須被面質,經過一種徹底修通情感轉移的扭曲過程,才能徹底解除此模式。

四焦慮~

1現實焦慮:來自外界的危險之恐懼感。例如對於22K的現實焦慮感。

2神經質焦慮:害怕本能失去控制,導致自己會做出遭懲處的不良行為。例如害怕死亡?不潔感?就一直不斷洗手。

或者厭食者會有完美主義。

3道德焦慮:則是由良心所知覺的危險而喚起的。例如當自己即使是說善意的謊言,也會一直受到良心譴責。

五自我防衛機轉

可幫助個人因應焦慮與避免自我被焦慮所淹沒或擊潰。當自我防衛未達病態程度時,都算是正常的行為。

1壓抑(repression:佛洛伊德曾經說過「壓抑是一切心理防衛機制的起始點」。面對有威脅性或過度焦慮的記憶想法感受,就會啟動這個心理機制。

2否認作用(denial):例如面對重大創傷。就會否認經歷的事實。

3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在意識上的態度與行為和潛意識的欲望完全相反的防衛機制。例如看到很喜歡的女生,就故意表現冷漠或不在乎的樣子。

4投射作用(projection):就是把個人無法接受的欲望與衝動,歸到別人身上去。例如不能接受自己俱有失敗的一面,就會對於別人的失敗特別在意與挑剔。

5置換作用(displacement):轉移。轉移就是當你有發洩情緒的衝動時,因為擔心害怕對方的威脅或勢力而不敢發洩,就把發洩行為轉到比較安全的人事上。例如老闆罵員工,員工回家罵太太,太太罵小孩,小孩去踢狗。諸如此類。

6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為自己編一個很好的理由,以解釋或緩和痛苦或傷害。例如考試考不好,工作沒有錄取,就會說都是內定造成的。

7昇華作用(sublimation):將性或攻擊能量重新導向創作行為的結果。例如把性壓抑或壓抑的憤怒,轉成藝術的創作上面去。

8退化作用(regression):當人遇到重大事件或挫折,整個人的狀態是回到先前已經跨越的發展狀態。個人的心態由「憂鬱」退到「自戀時期」。從媽媽沒有注意到我,到「大家都愛我」的自戀狀態。

9內射作用(introjection):就個人不假思索就把他人價值觀與行為標準接受與植入。有正反兩種類型。把良好的模範行為精選則變成自己的就是好的。負面案例有在集中營的囚犯,為了克制強烈的焦慮,會透過認同侵略者來接受對方的價值觀。

10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藉由認同成功的原因,組織或人物,讓自己重獲將會被人賞識的希望。或是自覺自卑渺小的一種防衛反應。如透過購買明星產品,滿足或紓解自己想

成為明星的渴望。

11補償作用(compensation):對個人所知覺的弱點善加偽裝,或發展某些正向特質以彌補自身缺陷的過程。如妥瑞症的電影男主角。

六人格發展~

1口腔期(0~12M:階段任務是信任他人與自己,危機是害怕情愛與建立親密關係,以及低自尊。

2肛門期(1~3Y):階段任務是培養獨立感,個人能力和學習如何認識並處理否認的感情,也就是如何說不。肛門期性格有潔癖,吝嗇和頑強等三種。

3性器期(3~6Y):此時期兒童透過自我對身體的運用而獲得快樂,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性器官。危機是無法充分接納自己的性慾,性感受,對身為男性或女性的勝任感出了問題及害怕性事等。

重要觀點~

1戀父戀母情結:性器期最後發展的是戀父戀母情結

2閹割情節:男孩會擔心他失去陽具……

3陽具羨慕:女孩會嫉妒羨慕男孩俱有陽具,甚至影響了人格發展。例如潛意識會希望自己是男人,於是會很努力要做到最好,或發展男性的特質,想與男孩爭一席之地。

4潛伏期(6~青春期):嬰兒期的性慾已被社會化所壓抑,性的衝動已昇華到學習方面去。主要任務是發展與同性間的人際關係。危機是對於新事物不感興趣,排斥學習新事物,在同性間的情誼受到挫折。

5兩性期(12~18Y):異性戀期。發展良好,能夠有良好的兩性互動關係。發展不好,則變成宅男宅女,對於兩性關係感到恐懼與退怯。

七治療歷程~

一治療目標

1潛意識意識化:對潛意識重新建構,討論,權勢與分析。目的是獲得洞察與領悟。

2強化自我功能:使個人行為依據現實,少受本能衝動會非理性的罪惡感所驅使。

二治療者的功能和角色

1空白螢幕:俾能產生移情關係

2客觀的詮釋者:當事治療者產生投射,這種投射是可以分析與解釋的。

3建立工作關係:適時地傾聽與詮釋,以利於了解潛意識。並從人格結構與動力心理學觀點來個案概念化,以陳述當事者的問題所在。

4修通(Work-through):修通當事人的舊有模式。探索大多起源于童年早期的各種潛意識題材與自我防衛方式,要經過種種形式的抗拒與反覆詮釋之後,才可以達成修通。但修通往往需要多年的治療時間。

三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1沙發的自由聯:。一來是鬆動心理的防衛與阻抗。二來不看治療師是為了避免看其表情與投其所好。古典心理分析,冷眼旁觀,詮釋,領悟。當代的心理分析,重視此時此刻的移情關係。

2重視結構與界限:包括時間,費用等都有固定結構。

3建立關係,了解心理困擾與過去歷史的淵源。經過深度的治療,對於自己的潛意識,抗拒等產生領悟與修通,較不會過度自我防衛。

四治療的歷程

1建立關係:一切關係建立的基礎

2移情與投射:治療師成為案主投射與移情的對象

3詮釋與修通:治療師對案主的移情和投射進行詮釋,案主透過詮釋達到領域,以及修通其困難

4移情作用的理解與超越:案主更深的了解其投射在世界的內在情感,而能保有真實的自我狀態。

五治療的技術

1維持分析架構:非常強調維持一種特定的治療架構,以完成這治療形態的目標。如不談論自己,如談話時間次數,開始與結束的時間,收費標準與治療界限等都有一定的架構。

2自由聯想:打開潛意識願望,衝突,幻想和動機大門的一個基本工具。

3詮釋:詮釋是最基本的程序,用於自由聯想,夢的解析,抗拒和轉移都必須使用到。需俱有深度,組織與適當性。

詮釋功能:具澄清問題和反映情感

詮釋使用時機:

靠近當事人的意識知覺

從表面開始,在逐漸加深。

在詮釋情緒與衝突前,先指出隱藏在他們背後的抗拒與防衛。

4夢的解析

通往潛意識的大道

隱義與顯義夢。治療者的任務是將顯性夢的象徵,來揭露偽裝過的隱義來。

5抗拒的分析:沒有抗拒,沒有心理分析。所以抗拒是潛意識的傑作。抗拒在分析過程中會不斷出現,但又不容易覺察。保護自己免於焦慮和對改變的畏懼所產生。

抗拒類型:

意識:直接威脅

潛意識:防衛體系的活動

抗拒產生原因:

內在人格結構對某情況的刺激而產生

外在原因包括設備,治療者態度,和錯誤技巧等

6移情的分析:

把早期與重要他人的關係之間未完成的事件重現於與治療者的關係中。

轉移過程:進行詮釋與修通

正向,負向,情慾移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