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孤單

昨天參加一個團體的工作坊。
熟女與年輕學生各占一半。
可見對於心理了解的渴望是不分年齡的。
在團體之中會看到每個人習慣扮演的角色與帶來的效應。

有的就是扮演媽媽的角色,
急於付出與照顧周遭的人,
唯恐不夠周到與冷落他人。
即使不免落于「理智化」的對白,
但也可以看到試圖善盡「母性」角色的用心,如:
『.....你得了乾眼症嗎?!可是告訴我說,這是什麼感覺嗎?! .....你不用類固醇,為什麼?!要怎麼治療呢?!......』
兩人的對白像是進行「衛教」一樣,
旁邊的人有的就玩頭髮,有的就放空,有的就乾脆打盹起來(而且還是觀察員睡著了XD).......

後來才有同學誠實以對地說:
『.....就感覺是衛教,整個令人無法參與,因為很無趣.......』其他人才如同「解脫」一般。
那位被老師笑稱是「母性肥大」的同學才驚覺自己「太入戲」了XDD
想想每個人不都是對自己扮演的角色多半「很入戲」嗎XDD

在這同時,我看到有的同學就像是面對母親或「上位者」的反應一般,
就採取放空與冷漠的態度。
整個就是很退縮與無所謂的防衛著。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與現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
也有對於不同角色會採取固定的姿態與反應而不自覺。

其中有一個很活潑風趣的同學,
他說到自己平常最愛看電視,
因為從小到大就是以看電視為樂......
話題聊到後來大家對於如何「陪伴」展開話題,
大家聊到後來,
這位活潑風趣的同學感到有些「不說不快」的感受:
『.....為什麼你們好像對於看電視這種陪伴似乎有了價值判斷?!這哪裡不好?!我就是很喜歡電視啊!看電視就是很開心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啊。還有你們說到孤單,我就覺得奇怪,我沒有感覺自己是孤單的啊?!.......』這位感受其實很敏銳的同學首先發難。
『.....你沒有覺得孤單?!你覺得由電視陪伴長大是很正常的.....你要不要聽一聽其他同學的看法?!........ 』老師就把發話權轉給另一個同年齡的學生。
『...... 應該是孤單的。這成長好像不算是正常的吧....... 』這位向來「省話」的同學斷斷續續地說了。

後來又有個也是很習於扮演「傳統媽媽」角色的同學,
更是對於陪伴有很多想法。
『....我們從小就是被父母陪伴的,因為我們是務農的鄉下。所以我很重視陪伴。我會規定小孩看電視的時間。看一看電視就會要求關電視。我會陪伴小孩做很多事情。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這媽媽說了。
『那你都是陪小孩做什麼呢?!.......』另一個很有責任感但也感到「焦慮」的媽媽就問了。
『......就是陪伴啊!!...... 』
『你說你都在陪伴小孩。可是問你如何陪伴又回答得很籠統,這樣根本就沒有回答問題啊.......』勇於發問的媽媽很誠實反映自己的感受,沒打算就此放掉話題。
『.....哎呀,我小時候就是在玩螞蟻麻...... 我可以一整天都在玩螞蟻啊......』最後情急之下,這位強調陪伴重要性的媽媽就說了自己小時候怎麼被陪伴長大的過程。
『..... 你有了螞蟻,還需要父母嗎?!.......』老師反問。

這些對話讓我很震撼與印象深刻。
原來電視兒童從來不覺得自己孤單與失去什麼,
他覺得這樣的童年很好啊,
你們為什麼會覺得「孤單」,
而且還有「價值判斷」呢?
他幾乎是很難以理解與接受這種想法與感受。
而另一個強調陪伴重要性的媽媽,
其實他強調的陪伴是「人在」就好,
但「心在不在」就不是重點了。
我想他的童年就和我的童年一樣,
父母都俱在也不曾離開我們,
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如何對話與溝通,
因為大家都麻是這樣長大的啊!!

可是你問我成長孤不孤單?!
我其實可以感受到成長的孤單與惘惘的空虛感與遺憾......
包括我家二寶前一陣子就表示他偶爾也會有空虛感,
我家小寶昨晚為了抗議大哥不陪他玩桌遊憤而生氣:
『.....你要陪我玩,我不管!因為你答應我了!!......』小寶最後失控地對大寶叫囂。而大寶只顧著看書不理會小寶。
『.....你是不是很想要大哥陪你玩啊?!可是你這樣吵鬧有用嗎?!還有你看不出哥哥很累嗎?!......』在一旁打頓的我就說了。其實我也很生氣與無奈小寶劃破了我獨享的寧靜。
『.....這不是重點。是他答應要陪我玩的!!......』小寶繼續「盧」。
『.....所以你怕大哥不陪你玩是嗎?!你可以和他約明天什麼時間再玩啊?!因為他真的很累啦!........』我又說了。大寶其實懶得理會很盧的小寶。因為他自己已經很累,而且很盧的小寶是很難溝通的。
『.....沒有用啦。因為到明天他就會說再等明天,結果是明天又明天,永遠沒有明天啦....... 』小寶繼續抗議。
『......吼~你是很怕大哥又騙你啦,你真的很喜歡他陪你玩是嗎?!........』我只好繼續按耐他。但幾乎也要動氣了啦。因為俺也是很想要休息啊啊啊。
最後還好小寶還是有獲得大寶正面回應。他才得以「善罷干休」XDD

我為何突然說這一段其實經常上演的「夜間對話」?!
因為小寶至少知道他很喜歡被「陪伴」,
而且「得不到陪伴」他會感到很深的挫折與失望而生氣!
但是現在的許多「三C小孩」,
可能會連孤單,空虛,挫折,失落,連結.......等等很豐富的感受也不再感受得到了嗎?!!
我知道我這樣反問很好笑。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為何要感受到孤單,挫折,失望,期待,親密......等感受,
因為這些感受其實沒多麼好啊,
寧可被更多的聲光享受陪伴啊!
因為那就不會空虛與挫折了啊!
而且小孩這樣吵鬧不是很煩嗎?!

我要說的是正因為我可以感受到孤單,空虛,落寞,渴望,焦慮,不安......等種種感受,
我才能感受到完整的「我的存在」,
也才能珍惜被陪伴與連結的美好,
即使美好的片刻不總是輕而易舉!!
如果我不再感受到這些負面的感受,
我也會失去陪伴與連結的正面感受!

「無感」真的是你們所想要的人生嗎?!

(在此我不是要反對看電視什麼,偶爾看看電視是很好的休閒,那絕對是種無可否認的享受。但是如果「只有」電視或三C陪伴的童年,沒有其他「形式」的陪伴方式,才是我覺得問題的所在吧。還有我個人是不贊同給太小的孩子三C產品,因為太難以抗拒了,會衍生很多後續問題。)

喜歡幫學生取「有人味」的綽號的老師,
叫我為搪瓷娃娃。
我其實不是很懂我哪點像搪瓷娃娃(但內心竊笑).......
但是我知道我不是個易碎的娃娃,
因為我的心曾經碎過千千萬萬片,
正因為我曾經有無數心碎的感受,
我也才知道內心淌血的滋味為何,
我因此知道如何去修護破碎的心!
現在我好感謝我是個會流淚也會大笑的搪瓷娃娃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