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和老師說,我個人很認同家族治療。只是我不理解為何大寶如此抗拒。我過去也有協同老公一起做婚姻諮商,可是老公總是以很忙,或者這是我個人的問題而拒絕。我實在不明白為何男人或男孩對於諮商如此抗拒啊!
老師表示上次諮商可以看得出來我會很疲憊,因為孩子的資源只有我一人。他們內心會認為只有壞才會得到注意力,因此會自我限制,要出狀況好得到注意力....這是孩子的思考盲點。
但是這會造成諮商有進步一些,但隨即又會退步....。
『你認為他們為何會抗拒?!.....』老師問。
我和老師分享說,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可是我說到後來,我說到我們對於老三總是有無法抗拒的喜愛,尤其是老公更是愛老三到無法自拔的地步,包括我也是。因為他總是很懂得掌握人心,做事速率又快又好,悟性很高,加上很喜歡和我們做親密的肢體接觸,我們難掩對他的極度喜歡。他很滿足我們的虛榮和感情需要。
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爸爸和老三形成一個次團體,被孩子排除在外了,因為他們在一起,就會吸引所有的注意力,而使得自己很難存在,大家都心照不宣.....
雖然大家進步很多,但是都是單兵作戰,很少著眼互動。
如此一來你很快又會崩潰~老師說。
『老大讓人很難討論,老二很難有自己,老三會心虛與逃避,繼續空充與加強競爭力.......大家都想要愛。這是次系統出了問題。次系統包括父母與兄弟。
兄弟之間需要完成不同,他們都強烈依附在你身上。
老大和老二彼此競爭,目前有趨緩。
但是老三又要更多更快....
這是一種防衛幾轉,老三是你們的理想化自我。
『你要在高一層來看事情......
因為老大老二的缺點在你們身上都有。老大和爸爸很像。老二某種程度也很像你。他們的缺點會讓你們很不喜歡,這是移情作用。
而老三非常擅長以你們所不擅長的肢體來和你們親近。這是一種負向移情。因為他應和了你們的期待。
像老大很喜歡籃球,所以會遲歸,他總是先做了再說。因此也不想帶錶,不想壓抑自己的欲望和喜愛。爸爸了解他不想被規範的心態,可是卻因此感到觸怒,這形成一種矛盾,變成要壓抑自己或不要自己,這樣就會變得脆弱。
其實老大現在對外要發展同儕關係,開始很在乎外在,但是他的內在環境不好(對自我的觀點不是很夠)......小五六發展同儕,要明白規範,但他又會刻意不去理解別人的規範,他想要長大,但是又不願意長大,所以尿床破壞成長 ......
他對於強烈的視動與電動,還有籃球需求很大。.....他對於成就需求很高....』老師說。
我也擔心大寶最近對於電腦遊戲的瘋狂,足以讓他放棄所有興趣。
『你可以和他談他喜歡東西的迷人啊.....你有和他說你對他執迷電腦放棄其他的觀察嗎?!....』老師問。
其實我都有說,而且不只一次感嘆。他真的很瘋狂於電腦。
『而且他很想了解我電腦上的一切,還說他都知道我所有的事情,應該是從臉書上看到的!!但是我也會有所顧慮。他還說要我加入他同學的臉書,我還說這樣不好吧?!!.....』我說。
『你覺得資訊也需要作區隔,所以會有焦慮。你們倆人,不僅有個人需求,也希望兩人更親近,他過去是不想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例如汽水事件。他覺得同組同學想什麼不重要,就直接把汽水拿給別組。他不想要別人的東西進來。
老大要學習如何評價別人,能知道別人怎麼想。.....他會內心自我評價。
另外文章可設權限。
他想要了解媽媽......
至於家族治療有夫妻對小孩的看法,也有自己被忽略的地方,
這只是要了解家庭的發展與關係,還有次團體的問題,產生僵化的現象。像是父子或母子的次系統的探討。試圖把家和工作分得清楚,把對父母的想像,還有無法和我們靠近的問題....
孩子對父母感受很特別,(是指會爭寵與吸引注意力嗎?!)......
你老公的媽媽似乎很會說謊,爸爸都錢寄回去。婆婆因為老公很老,透過兒子來補缺憾。這是婆婆的移情作用。
婆婆認為兒子又乖又聽話,這可能是她的想像罷了。
老公的合作特質,以及只仰賴自己的特質,加上都沒有溝通,也沒有信心說出來,相信只能自己解決問題。
關於老公對牛肉與水餃的執著(我對老公總是執著這小時候的食物,其實感到很生氣),是因為他很不會撒嬌。其實這是他小時候的熊寶寶。這顯示他自己的可憐。而你陷入和婆婆的競爭之中。(確實食物是我和婆婆之間的競爭)
這也是他的傷痕,因為他沒有真正的媽媽來完美他的人生。他遺留一些習慣,是在其中得到安慰,理解與領悟。
吃牛肉是為了控制童年,重複過去傷痕,這是重要安慰。透過熟悉的事物,怕忘記過去的辛苦......
而你的生氣來自于和婆婆的競爭。對先生而言,他只能效忠一人,先生其實怕你和婆婆進入競爭....
老大和老二會更好。你需要定期休息一陣子。需要一起經營家庭,還子需要你的柔性,但是如果只有你一人管理,每一個人都有困難,其他人可以做什麼呢?!
每一個事情都有爸爸。這是潛意識地連結。
爸爸拿掉隔閡是因為他感覺到老三。
你要放鬆一點,扭轉,沒有誰的錯,每個都是一個齒輪。
欲望是他(這裡是指老公嗎)的安全感。他強烈想要控制,所以壓抑家庭時間。他為了孩子找出彈性,可是不能讓陪伴孩子的方式保有彈性,你也不能擁有彈性(老公對於家庭時間不得彈性這點很執著)
這是一種補償。因為他為了孩子約束自己,犧牲自己時間,你也是如此。缺乏了彈性。成為婆婆的樣子。
還有生活界限很脆弱,他很擔心別人打破。害怕變成像自己的家庭。所以要小孩來配合自己時間,只能以時間來區分,而不能以孩子實際需要來配合。
小孩反應先生的想法。反差越大,就越不能和爸爸溝通。因為不能談開。
和爸爸對談對老大已是很大的壓力,所以大寶都不說。
而老二更不敢和爸爸說話。因為他常常唯恐自己不見了。
他們都知道老三很厲害,很會吸引別人注意力。其實他們都心照不宣。連我都擔心到時候會繞這爸爸和老三就花去所有時間。
這是兄弟之間的默契與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