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案一:缺乏現實感,常常自我感覺良好。例如跑步只是備取,但很努力練跑,而且自認為跑得很好,但同學卻不以為然......送出來受輔導,是因為人際關係問題。而且個案媽媽比較焦慮。因為個案回家會話說個不停,造成媽媽困擾。加上小個案四歲的弟弟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所以母親就更加擔心與憂慮。

督導:為什麼個案需要如此努力與正面,也努力想要讓人知道他很不錯?!個案很需要防衛,顯得自戀,不想感受現實的痛苦挫折,如果輔導員越想要增加他現實感,他可能會更努力防衛!

個案不要負面感情,很防衛負面情緒,不想談挫折,不喜歡他人問負面感覺,所以回家對媽媽不斷傾訴,可是會造成媽媽裝不下這許多的談話內容,因為個案會給人自我中心,不與人回應的感受。而且思考會跳躍。個案不想在意對方,因為「在意」會不舒服。

督導建議要和他真正互動,因為個案無法處於此時此刻。因為外面並沒有真正接受他,他也不知道要如何與人接話。可以問他當下的狀況。例如

『你心情怎樣啊?!你今天做了些什麼呀?!妳在來的路上想些什麼?可以觀察她疲不疲累!(注意非語言部分).......

他一直把東西丟出來,但是輔導員要帶他回到當下關係。不是阻擋他,而是要引導。(雖然他的反應會令人本能想要阻抗)但是只要做一點點即可。其他就讓他盡情傾吐與道出!!

例如也可以問他:

『你一直很怒力吼。那可以不努力嗎?!.....

『如果很累的時候呢?!歇息一下會怎樣?!如果你不努力會擔心別人看不到你嗎?!......不努力會很害怕吼.......』因為對方不努力會很恐懼.。一直要用「當下」例子。

輔導員問說,個案一直說寒假很忙,事實可能不是如此時該怎麼辦..........

督導說:個案說寒假很忙,事實是「未必」。個案其實是想說我很忙,過得很充實,我很怒力,不能停下來,他可能是用躁動來抵抗憂鬱,因為只有不斷行動,才能回避憂鬱的情緒。......所以我們要回到訊息處理的前端,照顧他一些非語言的部分。例如和他聊說,他如何玩遊戲?!玩幾次下來如何贏的?!用到什麼策略?!誰比較厲害?!引導他在做(行動)什麼之前的觀察。要拉回去看到行動前的「觀察」。可以看他如何解釋與判斷,要回到更早之前的訊息處理部分。看看他想贏別人如何勝利,他有觀察到嗎?!他如何判斷?!(認知部分)不努力就會如何嗎?!......

『你很想讓別人知道你很努力一點都沒有白費?!......』可是個案是用此來抵抗挫折憂鬱。

督導說個案可以關係連結......。我詢問督導說他不是無法「關係連結」嗎?!

督導回應說,他會與人回應,只是判斷不OK。所以只是需要修正。他只是太努力,卻沒有效用。(但是自以為有用)可能是家族讓他認為這樣是有用的。

可以引導他去想『那遊戲如何才會贏?!........可以想一想如何玩會贏?!』

接收訊息出問題,包括是智能或情緒干擾兩方面的問題。情緒干擾包括語言或非語言。

個案有些自戀特質,對於失敗持高度正向......

有輔導員問說是否媽媽的回應對他造成的影響為何?!督導建議可以檢覈其想法。看孩子如何解讀媽媽,是一片空白?!還是沒有回應?還是有和弟弟競爭議題?可以問個案:

『你這麼努力,你覺得媽媽怎麼看?!......

人都會有盔甲(防衛機轉)。一方面可以防止受傷。但是也會限制發展。產生發展危機。因為這個階段是「勤奮努力」的階段,(6~12歲)只是沒有好的成果。其實只要調整他防衛幾轉,因為他會激發別人不舒服的感覺。讓人感覺貶低或不舒服感。

某輔導員問到自己小孩上課會不斷舉手,老師一開始會給他機會回答。但是後來也會限制,因為孩子會持續不斷舉手要發問,但老師後來就會冷處理。孩子就會很生氣回來向媽媽(輔導員)投訴。覺得為何他舉手要發問,可是老師卻不叫他?!

督導說:因為小孩不能理解老師為何這麼做。(亞斯伯格者?)行為很固著,單一。他也比較不了解人際的潛規則。不能接受為何不可以都自己舉手回答,反正別人也沒有舉手呀?!你可以問他:

『全部都你答對這樣好嗎?!.....別人也會想要回答呀?!如果別人不會回答,全部你回答好嗎?!是不是要等他們一下,讓他們也可以學著回答?!(自閉症者較不能理解別人的內在想法與心智)他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努力?!......』可以就其中一兩點來討論。其他部分媽媽則要試著適當的聆聽與涵容其情緒。

個案二

個案不想來面談。因為個案覺得你(指輔導員)給的很有限。.....處於負面相移情狀態。會覺得輔導員你很爛,你很笨,你很不好,你很不完美......你應該是全能的媽媽,但是你卻是個有限的媽媽......所以要告訴個案說:

『你很氣我不可以給你其他時間........我只能給你週四,所以你很生氣!......

但是督導反問該輔導員說,『你可以這樣回應他嗎?!因為你會有許多罪惡感與情緒。個案會讓你感到很內疚,你可以接得下這內疚嗎?!......

而且個案將會繼續對抗與丟情緒。.......你可以問他:

『那你要怎麼辦?!我是很想要和你談,但是我只有週四。那你覺得可以怎麼辦?!....你每次來都很生氣所以無法談。還是要換一個人來和你談?!......

督導提到有些人會無法接受自己是受助人。輔導員可以說出自己的限制與可行之處。讓對方選擇。如果真的是最後一次輔導,可以對個案說:

『你還是無法犧牲資源課,那我們就最後一堂課囉。........你最近有什麼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做結束輔導的準備)』也可以讀他內在的想像。看他覺得輔導員是「什麼都不可以」,還是「什麼都可以的」想像。

輔導員讓個案選擇,個案反而會選擇輔導員。而不是讓她一直對你生氣,而你卻沒有接到他的憤怒與挫折情緒。

團體諮商

有個案之一會一直碰到他人卻沒有感覺。

督導說,要告訴他哪裡被撞到?!為何會備撞到?!讓他覺察這情形,同時陪他一起找出原因與因應方式。這是對過動或肢體動作很大又不敏感的人可以做的事情。例如可問:

『你剛剛碰到我,你有注意到嗎?!你在這之前做什麼?!是用剪刀是嗎?!你怎麼用的?!....... 規則可以說一遍。

團體諮商的教導較少,因為要讓他們完成互動。

有拒絕「視線接觸」的個案。因為眼神接觸會很焦慮。

有個案的話中透露很強烈需要「個別輔導」,因為「畫中」有很多話與故事要說,有情緒與想法要噴發,而且狀況很不好。所以需要個別輔導,才能協助該個案。

也有個案會一直跳過人際的困難, 一直想要和老師建立親密關係,並且遊戲過程中會偷雞摸狗只想贏,造成同儕很不高興。建議可以~

『你不喜歡這一條?!你想要跳過這一條?!........ 』可以直接詢問。

團體諮商可以豐富人際角色,有助於個案的人際互動。

最好是讓其他人可以簡短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為其他人會覺得很不公平。最好個別可以說一下。當事人可能不想要聽。但是可以詢問大家的感受,但是簡短即可(因為團體成員的語言能力並未很好)不然大家情緒會爆炸,這對於團體動力是很不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