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開始有和老師提到我開始接學校輔導個案了。

『我一開始有覺得被設計的感覺.....因為他們就都爭相接小團體的工作,然後美其名說我很有能力,所以要我去接一對一輔導的工作。我個人有心理準備,所以完全不在意,即使忐忑,也很願意接這工作,畢竟『做中學』是很重要的。只是我也要求要去觀察小團體的運作,組長就直接拒絕了。那時候我才感覺被設計去做他們不想做的工作.....而且我覺得當我和他們一起去吃飯時,發現他們很被動與沈悶,這和我印象中的志工也很不一樣。我感到有隔閡與疏離感.....』我和老師說到學校的狀況。

老師則回說,那些志工都是來來去去,因為很多只是暫時停留,後來就去工作什麼的。至於會長期留下來者,多半是和這些人有些『異質性』,他們就是希望從中獲得滋養幫助,打算留很久,互相頗析與支持,有情感上的需求....

至於我覺得組長在私下互動也屬於被動,我也甚感意外。因為我一直以為組長是要負責帶動氣氛與彼此聯結的角色,可是我觀察她在私下和台上的角色與工作頗不一樣,就是一種疏離與距離。

老師則說這是組長因應他的位子與身份的表現,但不是她私下真正的樣貌。

雖然我感到有些意外,因為輔導志工是一個很需要熱忱的工作,可是他們私下的狀態,拘謹到讓我感到有些不自在,這和他們在開會時的坦誠與熱絡很不一樣。

老師也提到週四的樹屋人測驗,學員所提出的畫作,不外呈現出他們有關在家庭走不出去的困境,或者在工作當中是否要保有自我感到彷徨或矛盾,因此老師說他們並不適合擔任主導或上層的位階。我當下想到我也有類似的矛盾,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如果要我擔任主導或領導的工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還算很熱血啦。所以我周三時要去問老師有關我的『樹屋人』測驗,以及有關這部分的澄清。

老師也提到志工他們多半有想被照顧的需要(主要是指情緒面),需要被療癒,需要幫助(自己或別人).....所以他們會是探看我是否屬俱有同理心,可否交心等等,才會看是否可以列入志同道合的團體....這或許是解釋他們的小心或疏離的原因。但是我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們有很多情緒,很多愁苦,對我而言,我只希望保持工作或學習上的往來,並不希望有過多的交心,因為這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同理與聆聽,我個人覺得這是專業才能處理的範圍,而我所能處理的就單純是安全與舒適的朋友關係,而非過度的頗析與交心,因為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學習自助與助人,但是不是和志工捫推心置腹,互相取暖。畢竟我得時間與技術有待成長。而且我並非擔任他們的助人與輔導者,我也不希望有過多的交涉與融入。

老師則回應道,

『你是因為透過現實判斷再適時的自我保護!!你害怕會超過你所可以付出的範圍,目的也是在保護彼此的關係。畢竟這種個人的情緒渲染,以及要承擔他們內在的情緒,並非你所要面對與處理的事情。你是個不會推脫,但是也不去碰觸那些接不住的部分,有時候他們會吸走能量,而且他們在接一對一輔導時有產生一些挫折,那會勾起他們當媽媽的一些難受.....,所以他們不希望你在團體中去觀看,那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很緊張,所以他們不贊成你去旁觀小團體的運作....』老師做以上解釋。

我只能說我很幸運,我可以找老師倒垃圾與釐清,我可以去找專業者來幫助自己滋養,而不是透過小團體來互相取暖(這其實也很好)。只是我會更積極地處理自身的問題,接著再去擔任助人者,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兒童們。我問老師為何他們不去找專業者?!老師說或許是因為預算的考量。我也相信這是唯一可以解釋的因素。但是說真的,如果我缺錢,我會去賺錢來找專業者幫助我,可是我知道我在說的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他們正因為內在的匱乏導致走不出去,所以我說的假設只存在像我這樣的人的身上,因為我不至於太過於匱乏。雖然這和我個人的個性也有關係,但是我知道他們其實非常兩難。他們走不出去,所以只能到此來尋找支援與互助,如果他們是個積極不至於匱乏的人,他們自然就不會如此消極與難受。

一談到受害者情結,我就想到上週三我回去之後,中午我就快速整理筆記,我個人喜歡儘快處理筆記與感想,不喜歡拖延。後來二寶回來後,一息懨懨,要我去做午飯,我感到一陣惱怒,於是發脾氣抱怨他:

『你不要老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好像我害你的樣子.......』我數落了他一陣子。其實我真正的問題只在於我想做我自己的事情,不喜歡被打擾,他激起我內在的內疚與反感,這其實是我自己的問題。但是我把這為難與內疚的情緒與氣丟到他身上。我又變成一副『受害者情結』的模樣。唉,人好像就是很容易掉進這種狀態。不管那是多麼健康的一個人。

下午我又因為老公抱怨我的安排,感到十分不舒爽。因為他抱怨我安排孩子矯正的時間正好打斷他的安排,他一直抱怨,讓我很生氣。

『你老公在抱怨什麼?!.....他喜歡主導,很不習慣你的主導,又會拿位子來壓你......其實他也知道矯正這事情很重要,如你所說,陪伴的形式很多,而且這事情很重要,所以他理應要有這彈性與理性才對。.....可是他對於被打斷會感到很生氣,他其實也是不能接受任何意外,他在同事之間,應該也會如此,對於意外的插曲就會很火光與碎念.....』老師分析。

講到這我頓時有想到他帶給我的愁苦。因為我就是覺得他的過動與不能接受變化,導致三個孩子都是過動者,尤其是老大的堅持自我與絕不妥協的個性,簡直讓我快要累瘋了,他還在那邊抱怨我的安排,而不是配合我們的好意與精心安排,真是令我感到一陣火光。

我當下自然會陷入我是個『受害者』的想像,感到真是受夠了。我覺得他根本就是一個不受控制的過動老公,導致孩子也因為精力旺盛,無法將注意力放在一個細節上,這些問題排山倒海而來,簡直是讓我受苦的重大因素。

『你其實也有要做自己,導致不能兼顧(孩子),不能應付,而且覺得分不夠的困境。

而大寶的強烈對峙的情緒,讓你也很有情緒。而大寶對於收東西的定位有很大的痛苦,這是他的痛苦與情緒,因為他有自己能力的優勢,也有自己能力缺陷處。包括他不能借受被動,被要求,被安排,要歸位等等的工作,他會有很大得情緒反彈與痛苦,但是若是要他主動去問別人,參與別人活動,他一定沒有問題。.....

大寶是計劃性最弱的孩子。他最需要養成規律與計劃性的習慣。但是他常常有漫無目的往下走的狀況,他的開創性很強,但是持續力不足,每次急速地改變,都來自他的情緒問題,他會因為痛苦而快速轉變與開創別的事物來取代當下的痛苦與挫折。

他可以享受開創的刺激與成就感,但是無法忍受中間階段的挫折與情緒的難受,他會選擇很快地彈開,這是他的問題。當你要求他要做家事做得又快又好的時候,他就會無法認受這中間的痛苦......

制約是雙重的。你對於盯小寶很有成就感,他也因為你的大大成就感而樂意讓你一直盯他!!這是他最大的目的。(老師說到這,我是有一些傻眼,原來小寶也別有心機。不過我認為這是對的,他就是要人去盯,才會做得很好。或許他就是要享受這種被盯與被大大關注的感覺)』老師頗析。

後來我有提到我對於二寶有別的想法,相對於大寶和小寶,我認為他是孩子中最順從的一個。但是我很擔心他是一個多愁善感以至於會擴大情緒與感受力的孩子。這讓我一邊斥責他,也會一邊擔心的因素。

『大寶是個情緒外化的人,所以他會攻擊。因為他最認同爸爸。他會在別人好之後又傷害別人,所以你先生有時也最容易有傷害同事的狀況。.....

而老二則是一個很內化的孩子,這種孩子得憂鬱的機率最大。因為他內在的防衛機轉更強大。他縱將情緒放在內心,而且會擴大與蔓延.....

到底是外化好,還是內化好?!(我個人覺得內化也很危險,因為他會把情緒與事情都放在內心,然後過度解釋,導致自己很累)

只是大寶長期如此會導致很孤單。......』

最後老師有提到要去做計劃與釐清界限。好降低彼此的情緒焦慮與困擾。這確實是個關鍵。昨天的家事衝突也來自於我事出突然,導致又是一陣亂收東西的大寶又被我叨念了許多。

老師希望我把一些時間規律與規範下來。如果在這時間以外的插曲,就要孩子學習等待與延宕的能力,這是他們本來就應該要學習的功課,但是我也必須挪出時間來建立規範與時間表。

我可以做自己,但是要規劃好時間表。我可以告訴孩子我的時間表(吃飯睡覺做功課等等的時間),並且要他們配合我,我不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又要一直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會造成很多的問題。這其實也是我的問題。

當然最後我和老師說道,我最在意的就是老公老是美其名說陪孩子,可是卻是使喚我去做這做那,這讓我感到最是不舒服......

『這和你老公的原生家庭有關。他的父親沒有功能,他的母親也做得不好,所以他總是害怕家庭失去功能,因此要你去做這做那,害怕你不能做好這些工作與功能。這是他的生命議題,其實和你無關。.......』老師匆匆解釋。

我真的覺得這種情況讓我有時候很生氣。因為作為父親,他其實應該要負起更多的實質的陪伴與配合,而不是一意指揮吶喊與左右別人。老師似乎也很同理這部分。她覺得我的老公確實是需要做一些改變,那是我可以也應該做的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fen0329 的頭像
    chifen0329

    我的媽媽咪呀~婚姻與親子急救站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