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Neo-Freud與Freud的比較與差異?

答:

一:Freud重視早期經驗,強調早期決定論。可是新精神分析重視未來與創造未來。像阿得勒雖然也提到早期回憶,但是他是藉此讓人看到自己的潛能特質,主要是鼓勵人要走向未來,創造未來。

二:Frued重視潛意識,新精神分析則是重視社會與文化的價值。

三:兩者對於自我功能說法也不一樣。Frued談原我自我與超我。但是新精神分析則談SELF,兩者對於自我全是很不一樣。

四:精神分析理論建立於病態行為,後精神分析關注兒童或一般正常人。

五:精神分析屬於傾向父權概念。例如伊底帕斯情結。講的是兒子戀母弒父的情結。後精神分析則相當較重視女權。包括阿得勒和客體關係都十分重視女權。因為阿得勒認為培養孩子社會興趣與合作能力是母職所在,而這是決定孩子未來身心健康與否最重要的基礎。可見阿得勒十分重視母職。而非強調父親(權)的存在。

 

二:請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說明Freud 「移情」為何會發生?!

答:

1:定義:所謂移情即是個案將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關係,透過遷移或投射到諮商師身上的一種作用。而個案絲毫無所察覺,以己度人,以為大家都是和他擁有一樣的想法與做法。例如習於疏離的人(與重要他人的互動即是採取疏離抗拒的互動模式),總是難以真正投入關係,認為他人是令人不安全的存在,所以會傾向保護自己不與他人產生親密與深層的互動,而僅限於表面的社交與溝通。

2:研究證據顯示,人對於自己內在的習慣思考容易因為「可觸接性」,所以容易以自己的想法去解釋他人的行為。所以當你有負面認知時更容易投射于外。因此「記憶」經常是左右人解讀外在事物的起因,甚至是左右人決策與判斷的來源。

3:社會心理學的歸因偏誤,講的也是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傾向做外在歸因,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外在環境造成,與自己無絕對關係。而有的人傾向做內在歸因,把事件原因都歸因于自己造成。這種歸因謬誤也是一種移情與透射的心理機制。

4: 社會關係的遷移,也是基於熟悉感而建立的。而這也是自己與重要他人關係的遷移。(因為與重要他人的互動模式就是熟悉世界的基礎)。如果熟悉與易於得到的記憶,總是比較容易依此做判斷。

5:可得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s):個體對事物的評估與判斷,易於以自己能夠回憶起來的程度作為評估標準。越容易回憶起來者就越容易被高估。

6:皮亞傑提到的自我中心慨念,兒童在前運思期以以自己觀點看待世界,而非以客觀事實或邏輯來看外在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