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開始我就問老師
『亞斯伯格症者可以當臺北市長嗎?!!因為***就是亞斯伯格症者,他的孩子也都是。。。。。。』
『心理界普遍會說,反社會人格者不是在政治界,就被關到監牢裡去。。。。。。。換句話說,會在政治界裡出頭者,往往俱有很黑暗的特質,因為他們可以說謊而面不改色,一般人怎麼有辦法如此?!
軍人也是有各自的特質,這樣他才可以從事該工作。
自古就是有各色各樣的人,這是以動力的角度來看。只是戰士到現在,因為禁止殺戮,所以顯得比較被壓抑。
例如ADHD者,就學期間會被壓抑很多年,直到可以就業找到自己的光熱時,他才可以發揮淋漓盡致。。。。。』老師說。
『可是ADHD的人對于家人而言,真是一場災難。因為他永遠不願意好好做一件尋常事情,而且只會往前衝刺,無法活在當下與停止下來,。。。。。。』我說。我覺得和ADHD的人生活真的是一門很大的考驗與折磨啊。
『他們只是比較短視近利,因為注意力只有在當下,他無法忍受延宕享受棉花糖的等待時間。。。。。。』老師說。
『可是同樣是ADHD,大寶和二寶就很不一樣。大寶就無法等待,可是二寶就可以等很久,甚至忍很久 。。。。。』我問。因為為何同樣是好動家族,可是各個真的差很大。
『同樣是好動,但是受到不同情緒使然。大寶是衝動,他會因為憤怒,一直陷入錯誤的反應,
可是二寶是因為是受制于不舒服的情緒時,他會因為焦慮而不斷躁動,有很多多餘的動作,而且是沒有目的性的,但他是個很深思熟慮的孩子。
由於腦內缺多巴氨,他們很容易產生這個現象更明顯,他們可以吃藥和訓練行為模式,不過他們在駕馭時,很容易衝過繮繩,藥物往往會讓他們控制力更好。不然他們很容易因為無法控制而乾脆放棄技巧的練習。(這裡老師是強調藥物有時是必要之惡)。。。。。。』老師說。
後來老師問我要談什麼主題。
我就想到昨晚時,老公的中醫好友全家到家中用餐,我感覺還不錯。其中我和對方老婆談到各自的二寶時,我們都覺得他們因為同樣星座同樣年紀同樣排行,真的是行為模式和反應是一樣的。例如孩子會故意要激怒你而一意孤行。例如有一次我叫二寶不要和弟弟吵鬧,因為會影響我的開車。否則我要他出去罰站。他竟然就說好,而且就真的出去罰站。讓我陷入更生氣與進退兩難的狀態。因為我們只是要他安靜與道歉,可是他寧可不要道歉,選擇被處罰來懲罰我。他們有時就會如此,顯得很固執。
我還談到對方家庭是週一到週三把還子寄在保姆家,然後週四到週末自己帶的狀態,我覺得這樣也不錯。至少還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因為對方太太也從事很不錯的工作。對方太太還笑說,這是為了保住婚姻的方式。我其實覺得很訝異。。。。。。。
『你會覺得小孩會讓婚姻變得更好?!但是你覺得別人這種想法很不可思議。。。。。。。』老師問。
『對啊。我覺得只要有小孩的都會覺得真正無可救藥愛的是小孩,而不是老公。因為愛老公要很努力去經營,但是愛小孩乃是天性使然,不需要太努力(當然怎麼養小孩那又是一個學問)。。。。。。』我說。
『在三角關係當中,你認為第三者會讓兩人更好!!因為你覺得人會更愛小孩,老公是附屬的,但是共同照顧小孩的人。
可是有人會覺得第三者是破壞者,有人覺得是助人者。每個人想法不同。(我倒是想到有些爸爸會因為太太把重心轉移到小孩,導致失落感)
但是你覺得小孩是重心。。。。。』老師說。
『而且我老公和對方老公最後達成一個共識,就是暑假期間兩人輪流一起教導兩家孩子的數學。我覺得因為彼此很重視孩子與教育,使得有這一個合作與結盟,我覺得很棒。。。。。。』我說。
『這是爸爸之間的合作,而且是男人的合作,(通常都是女人這樣做),都是為了孩子,而且一起教育,這樣很好啊。。。。。。。 』老師說。
『還有我覺得為什麼有些父親在女兒兩三歲時就焦慮,我真的不懂。。。。。。』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小孩就是還很小啊,也是最可愛的階段,為何會這麼焦慮(未免也太早了吧)。我雖然是三個男孩,但是我相信自己對於教育女孩,也會採取一樣的方式,不會因為男女而不同。
『因為要看個人特質。也些人就是很容易焦慮。而且有些人不了解女性,他會覺得女性特別脆弱,特別需要保護。。。。。
而你這點像媽媽,對待孩子沒有男女性別意識,你媽媽照顧你和照顧兄弟並沒有差別!!(這倒是真的!!)。。。。。。 』老師說。可見家庭風格真的會影響個人很深遠。
『其實現代的女性很強悍。我去孩子教室,我發現女生很旱,未必輸給男生。現在電影也都是歌頌女生,以女主角為主角居多,連三百壯士裡,唯一的女主角卻可以以一抵三百壯士椰!!連宮崎駿的卡通,也是歌頌女性主義啊!!現代可說是女性出頭天的時代啦!!.......』我真的覺得是這樣。
『國小時候女生真的比較強悍。但是到了國中和高中又會變得比較女性了.........』老師說。
『向我老公最近減肥,瘦了十幾公斤吧。我說他變成年輕了。對方太太就說,要我小心一點。我就回他說,沒關係啊,他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燈啊!!。。。。。。那你覺得呢?!』我覺得自己回得很妙也很自信。
『你自己覺得呢?!你為何都會問我?!你不是回答了嗎?!(我說我真的是這樣想的。只是我還是會問老師一下)
你對於于當下的反應,呈現健康狀態,有所定見。。。。。
所以你們兩家是不一樣又很像的家庭。。。。。』老師說。
『我現在就覺得透過第三者力量去幫助當事人真的是比較好。包括像是面對大寶,我就會用他的老師和朋友來影響他,他老師現在就會緊盯著大寶來協助他不要掉東掉西,而我不要直接影響他,像我會問他朋友說,你平常都有看書嗎?!朋友說有。我就會希望大寶也向他們學習。。。。。。。』我說。
『那大寶的反應是什麼?!』老師有些嚴肅地問。
『ㄟ ~就是說自己的國語比較好之類的啊,這是他很經典的反應啦。 。。。。。。』我說。
『你覺得幫助者可以是小孩,同事,朋友,其他人,因為可以當作潤滑劑,可是有人不需要啊。。。。。
你認為大寶會受他人影響,所以你透過老師,同學來影響他,可是你卻激發了他的競爭,你會想像孩子比較愛別人,所以動用別人比較容易,但是對兒子而言卻是最殘酷的,而且他會覺得負向情緒都是沖著我,腎覺得同學是背叛者,......你會想像第三者有多好,想像他們可以幫助,但是大寶回應的是成績,並非你要的結果!! 。。。。。』老師說。
老實說,這一段話確實很沖擊著我。我真的沒想到這一層關係。但卻又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事實。
『大寶他為何一直掉東掉西?!你為何要一直提醒?!你有沒有問他為何會掉東西。。。。。。。』老師問。
『坦白說這些我們都問過,但是他都回答不出來。 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問他。。。。。。。』我說。
『那你要一直問他東西放哪裡,平常什麼時候在哪裡拿出來,最常在什麼時間用?!你要問細節,要幫他建立流程,要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方式最好?!還要如何提醒。。。。。就像使用資料夾,皮包和筆記本一樣,你就是還要繼續下去,不管掉幾次。因為你不會因為證件掉了,。就不再使用皮包或資料夾了對吧?!!你要一直問到他可以面對與回答為止。。。。。』老師說。
『這倒也是。可是這真的很累。我自己就常常會如此,我還要訓練他?!!』我說。
『這本來就是要改善自己的弱點啊!!他的組織能力較弱,所以要繼續買與繼續訓練下去。。。。。。』老師說。這答案好殘酷,但是看起來也非得如此不可。
『還有你激發的是他第三者情結。你動用他的友誼,可是他會以為你動用得的是愛。
你心中的幻想和他不一樣。
他會以為你是不愛他,和你想得剛剛好相反。他是愛你的。
他內心已經很競爭了,他會覺得第三者是很恐怖的,是不好的,但是你這樣做會讓他更想競爭......
你要持續下去,而不是害怕面對關係中的挫折.....』
『有時候他顯得很不耐煩,很難搞,加上他又青春期,很愛和朋友在一起,電話說個不停,我真的覺得很為難......』我說。
『他的不耐煩與生氣,有時候是來自他的無法自我控制,這是ADHD的狀態使然。
有時候單純是因為失挫折使然。
但是你很害怕關係中的挫折......』老師說。
『不過他現在對於告狀似乎沒有這麼過激了。例如二寶那天向我告狀說,大寶和同學在電話中提到每天要給他五十元,好換取什麼東西之類的。我就很生氣對他說,不可以這樣,而且他都私自動用爸爸的錢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大寶就說他自己有存款,我又說,那必須先還我的錢。因為他還欠我錢。(可是老公又說不必全還我,而是部分當作大寶的存款基金)又當天我放在桌上五十元,隔天一早就不見了,我一問之下,是大寶拿走的。我對他說,這就是偷錢,因為他必須要和我說明才可以拿,他就辯稱是因為午餐我沒送稀飯給他吃,他拿來當做午餐費。
我就對他說,這樣不對。因為沒有先拿錢之後,再來說明理由的(而且是在被發現的情況下才跳出來說明的)。這和偷竊沒有兩樣,絕對會引起爭議,他過去就是從來不經過同意就私下拿錢,令我們擔憂.....。 』我說。
『大寶對於金錢有很多想像。
你必須先和先生討論好對策與共識,包括用錢方式,要做法一致,不然他會鑽漏洞。
偷錢就代表他對界限很不清楚。..... 』老師說。
『像我昨天不知道說到什麼,大寶就說,你就是覺得我會偷錢!!我當下也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因為我記得你之前有說到,當我懷疑大寶拿錢的時候,你卻感覺我在說我大哥,我怕又是一個誤會。而且是個貼標簽的狀態.....』我說。我其實很感到兩難。因為我就是覺得大寶對於金錢觀與使用方式有問題,他對於金錢很容易輕易承諾別人,或者濫用金錢,但是就是不會好好節制使用金錢的觀念與方式。
『你可以對他說,我非常在乎你的想法,......
但是不管是拿爸爸的錢,還是媽媽的錢,就是偷竊。
貼標簽就是他心中會覺得自己壞掉了.....
你會覺得壞的東西就是一種污染.....
你可以問,那你覺得呢?!你有沒有拿呢?!你知道沒有說就拿錢是偷錢嗎?!!我希望最愛的你不會這麼做!!我不希望你這麼做.....
大寶拿東西的界限很弱,這要建立觀念,有唯一的標準....
但你好討厭關係中的挫折!!對於消化挫折有所難為.....
這就像是小時候沒有被父母愛過的小孩,卻必須在做父母之後給予孩子愛,雖然匱乏卻又要給予,這是很難的!! .......』老師說。
我只能說,現在老師都在建立我正確的應對進退之道。我常常錯亂了步伐,還好有老師的指點,讓我得以面對自己與別人真實的狀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