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雖然輔導志工希望能進行設計的『武功祕籍』的課程,但是課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處理人際問題,而不是作業本身。所以應該讓問題浮現,並且去處理。而不是把準備的課題完成。

 

二:面對刻意製造摔物很大的聲音,是有什麼感覺嗎?!你是覺得哀傷嗎?!哀傷背後是憤怒嗎?!還是覺得很挫折?!同樣是憤怒的情緒,可是引發憤怒的背後情緒卻因人而異。所以需要讀出,使得有所『應鏡』。便能讓內在積壓的情緒釋放而出。

 

三:志鵬該生,善於辯論,有小學究或文謅謅的狀態,呈現碎碎念,也會退縮,......好像是置身團體外的感覺。他並非弱者,但是不融入團體。但喜歡位於老師位置或觀察位置冷眼旁觀。

老師表示他應該是亞斯伯格症。並且透過遲到來顯示書比你們有趣。

人際表達有困難。和長輩關係較好,因為他在意固定的規範。但是不會顧及他人感覺。他常常會逆向思考,說話的層次比他生要高。

但是會打擊同輩,使人討厭。但他會因此採取攻擊和不耐煩的態度。但是他不會採取肢體暴力,只是會瞧不起別人,比較不認同同輩。挫折忍受力低,他讓別人打不進去,分享對這種孩子變得很重要。

亞斯伯格症就是缺乏同理心這種『內鍵』,需要將社會流行言語的意思『步驟化』。要避諱和他爭執,因為他的地雷是原則凌駕一切。所以還是要尊重。

有人問說中年的亞斯伯格整可以接受心理治療嗎?!老師回答:

『要看他願意嗎?!因為人際關係對這種人是不俱有吸引力的。尤其他又已經中年了,對於人際退縮不易覺得有問題,除非他主觀上感受到痛苦,想要去處理。不然他不會想要治療。

這種人通常沒有這動機,所以不要逼他。最重要的是,讓他知道這一生有無意義就好。

那我就問老師如何去找出這樣的孩子,並且給予協助。

老師回答家庭的關係品質會決定這孩子的狀況。

我笑說有些家庭就是很少去同理,也很少去觀察家人,所以要發現這種情況是不是會更嚴峻.....

老師回說,社會化本來就是家庭的功能。所以家庭關係品質確實是決定孩子社會化良窳的關鍵。

 

四: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同儕反應,讓孩子彼此互動,因為孩子和同輩相處,比和長輩還難。而且大人可以因此漁翁得利。

 

五:團療主持人喜歡用肢體接觸來和孩子親近,老師則說身為助人者,對於需要支持時,雖然可以利用肢體接觸,但難免有勾引味道 .....

『為什麼要用肢體來表示支持?!語言不夠力嗎?!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候這麼做就會勾引到產生相應的孩子。(變成主持人個人的盲點)

因為有些不善言辭和退縮的孩子就是會利用這個來勾引大人去靠近他。主持人會被勾出媽媽的感覺。但這種情況下,反而是要對一些言語溝通。

不然容易進入曖昧不明的關係。當以後沒有長輩給予支持時,反而很容易進入親密關係。

促進言語交心,可以擊掌,可以鼓勵,可以以其他方式表示。

欲望並非不好,而是要讓它進入正常管道。對於親密接觸較潰乏者,這變成是重要管道,但為了避免孩子提早夭折,所以要謹慎肢體的接觸。

這種孩子在青春期得時候,很容易挫折,因為青春男孩子不喜歡肢體接觸。這是關係不對。而非欲望不對。不要對老師有幻想,唯有壓掉錯誤的管道,他才會找其他正確管道抒發。

 

六:耀生是一個衝動者。他會一直插話,他會讓人討厭。因為他不是要學習,而是要插話。

而宇生是個挑動者,喜歡當老大,但是又不敢承擔,俱有性魅力,當老師限制或要求他的時候,他進入晃神的狀態。

而且他會玩操弄遊戲(當你叫他弟的時候,你看出別人的反應了嗎?!)。當他無法操弄得時候,他就陷入晃神,因為能量出不來,老師懷疑他是ADHD生。同時老師強調,

『要讓水出得來,因為他卡住,一旦不能連結就分心,然而連結的時刻又會造成干擾..... 最好的方式是點出他操弄的議題。說出為什麼要操弄,因為他會找老大去打另外一個,當衝突很大的時候,輔導者又會很害怕正面衝突,而立即制止。可是老師卻點出:

『你們很害怕正面衝突,是因為你們的害怕把他們想得太高,而宇生其實是有小聰明,但是用錯地方了。即使是勒脖子等狀況,你們都只要讀其意圖就好(如你很生氣是嗎?!你為什麼這麼生氣?......)因為打架的目的就是要勾起你注意到,讓人害怕,你要點出他的小詭計......

你們可以說,人可以當老大,但要讓人心服口服,如何讓人服氣?!是要讀出別人的需要。你讀出意圖,你才會是老大。

當宇生一直不斷講戶外教學,炫耀要自己出錢的時候,你可以說:

你好想讓人知道這個是嗎?!是很厲害,蠻厲害啦。 一邊肯定一邊打

要點出他行為造成的反應,問他:

他開心嗎?!你知不知道造成的反應為什麼?!共謀者的反應什麼?!為什麼有人不開心?!他誤會什麼嗎?!.....

如果點破,他反而會愣住,他會因為無法接話而卡住,因為喜歡掌控,你此時要趁虛而入,置入催眠,讓他知道別人也知道他玩的伎倆,讓他知道我知道你在幹嘛.......

 

七:耀生則是一個很容易被挑起情緒的人。小一就曾經因為哥哥的鼓勵而打爆另一個人。輔導員很討厭此人。老師直接點出輔導員的情緒,因為輔導員很氣這種容易被煽動的人!!

『你覺得是麻煩?!輕視此人?!生氣此人? ....』輔導員也承認對這種人感到很生氣,確實進入自我的情緒當中了。

而且輔導員的習慣就是分別帶開來安撫,學生就得到個別關懷。然而另外三個學生就形同被拋棄....

『你們對於這種情況有何感覺?!....』

『不分組好像比較好.......』有輔導員終於說了。因為分開來,就好像把好學生與壞學生都分別開來。造成更明顯的次團體。

八:有人被打不還手,這其實是證明對方很壞,我是好孩子的一種做法。這還是一種使壞。就好像有人安慰的時候會哭得更大聲。

『我對哭會感覺生氣!!....』有輔導員說。

『這是治療盲點。不要降低自我焦慮,要一直讀其心境,不然就會情緒卡住,當下很難....光撐住就很難。但是仍要一邊撐住一邊讀心。』

九:振生有不被人照顧的議題。對照顧者很生氣。也有的就是責任議題。

十:老師對輔導員說,不要怕衝突,先壓抑要去抱開的衝動,不要急著分心,可以想想更多。動作是一種防衛的作用,因為情緒太焦慮,其實應該要讀更多心聲才對。有時候動作是一種怕自己太脆弱,會擔心太脆弱的心情,但是只要讀對時,他們不會打下去。輔導員要阻擋肢體接觸的動作,但不要阻擋焦慮....因為人常常會相信自己無法制止他,但是處理為何要打人,就是要問對方為何這麼做.....讀出他這麼做的原因。

『你們要記得雙面性!!

一:為什麼要這麼做?(要讀意圖)

二:挑戰恆定的概念。而非就範。

看到大家如何被影響,如何讓孩子讀出來,時間點也很重要。這是一門藝術。所以要即時互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