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與自主

晚餐我煮了打拋豬肉和臘肉小黃瓜。
『味道如何呀?!』我問老公。
『味道要再稍微調整!』老公如偵探,一絲不苟XD
『不會啊,很好吃啊!我覺得味道和餐廳的很像啊!』大寶說。
『對啊~好吃啊!』二寶也說。
『呵呵其實任何新的實驗,都可能會有失誤或不夠精准的地方,除非你們每天都要吃一樣的菜色,才不會有失誤!不過我自己做的都是真材實料,你們是識貨的啦!還好現在你們很會鼓勵與讚美媽媽,我還真是開心呢!.......』

做菜之餘最開心的是,
小孩越來越懂得支持與讚美媽媽啦!

週六我找二寶看電影,
二寶只想去阿姨家玩。
我接著找小寶去公園玩,
小寶也直接拒絕我,
只想去阿姨家玩。

媽媽接二連三被拒絕覺得很悶。
後來我就私下問二寶,
『為什麼你們這麼喜歡去阿姨家玩啊?!那有什麼好玩的嗎?!......』
『......可能就是有伴吧。我們三個都在那裡啊!........ 』
『這說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你們也可以在家玩啊。也是有伴一起玩啊。........』

不過我想去年我忙著讀書時,
小孩週六都會去附近阿姨家吃喝玩樂,
現在也已經很習慣這種模式了吧。
對於我想要個別單獨陪伴反而很不習慣。

『那你覺得我為何要找你看電影?!.......』我問二寶。
『.....因為孤單嗎?!.......』二寶問。
『呵呵你覺得我會孤單嗎?!你知道媽媽的興趣有哪些嗎?!.......』我反問。
其實我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而且我是一個相對喜歡孤單勝過熱鬧的人。雖然我也有很多朋友。
二寶猜了很久,幾乎都猜不到。但是我們聊了很多。他後來倒是說了一句話:
『.....有時候我會覺得空虛.........』二寶說。
『......那空虛是什麼感覺呢?!........』
『就是雖然無聊,也有一些該做的事情,但還是會覺得空虛。.......』二寶說。
『.....你是指或許無聊,或許有事做,或許也有伴陪伴,但是還是會覺得空虛寂寞?!.........』我問他。這大概比較接近他的感受吧。

這三個兄弟感情很好。而且越來越好。只是他們都會長大,也會慢慢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圈。我現在已經在思考是否要針對「個別需要」做「個別陪伴」,好讓他們可以真正獨立與自主。

因為只有真正的陪伴與歸屬,才能有真正的獨立與自主。這兩者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卻是互相影響的。

我從自己成長過程發現,如果沒有真正投入與歸屬一個關係,將來的獨立很可能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自我隔絕」,而非真正的自在與自主。這兩者會差很多。而我其實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處於缺乏安全感的「自閉」期。以至於我常常都會把「自閉」「自我感覺良好」錯當「自主」「自在」來看XD

我和二寶聊到最後,
我對他說:
『我只是很想陪伴你,多了解你一些而已。就這樣!.......』
『那我有啦。你們常常陪伴我啊。......... 』
『那不太一樣。就像你在團體中,你也可以很融入團體。(他在團體倒是很如魚得水)但是仍有一絲空虛或缺乏個體被關照的感覺.........』我說。
『.....我不是很懂。......』
『那這樣好了。我喜歡做飯。你以後就多陪我做飯。那我每週也找個時間陪你做你喜歡的事情。包括去看你喜歡的電影,或者去公園逛逛,或者去看什麼展之類的。而且只陪你一個人噢.......』我說。
『噢那我懂了。這樣好啊!不過我要先做功課與準備(二寶真的很可愛。什麼事情都要做準備啦XD).......』二寶開心旳回應。

人在團體的自我定位,以及人與人內在較深的連結感是不一樣的需要。但會互相影響。如果俱有深度連結的安全感,他可以孤單時也很自在。在團體中也比較積極與樂在參與。但缺乏這一部分,即使在團體中可以獲得歸屬,但是仍然會有空虛落寞與害怕孤單的感受。甚至會顯得退縮,或易怒與無法自主。

二寶很喜歡看書,但是他內心像個迷宮,他也最愛畫迷宮。他會設下很多關卡,讓自己停留在裡頭,也讓別人進不去。而那是他覺得很安全的地方。這點有時候和我一樣。而我過去停留在自己的迷宮太久了,現在慢慢走出來也覺得挺棒的啊。因為可進可退,這世界顯得更多樣與可愛了。

所以我也很想要進入他的世界,帶他一起享受不一樣的世界。除了課本與知識世界以外的「真實的世界」。

當然專心陪伴不同的小孩,因為每個孩子需要的陪伴方式不同。也是我現在的目標之一。(另一個目標就是專心讀研究所囉)這是我給自己與小孩不一樣的陪伴模式~一個更多聆聽與深度連結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