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又一志工B女要分享困擾自己的問題。

年紀約莫五六十歲的B女,看起來是很傳統又溫良恭儉讓的女性。

B女說她現在很煩惱自己的弟弟D男。因為弟弟目前四十幾歲,和父親以及二媽一起同住。(因為幾年前媽媽去世後,父親兩年後又再娶。)D男原先是原生家庭中很重要的倚靠,學歷也很好,讀到師大畢業,最後以教師資格退休。而D男因為對婚生子女感情不好,會毆打孩子,為了避免『再犯』,於是主動要求離婚。最後回到原生家庭一起生活。可是D男在母親去世後,顯得很消沈,常常以酗酒度日,目前身體很差。可說對後母產生很大的情緒不平衡。父親希望B女照顧D男,B女顯得很憂慮。

『你是否覺得對弟弟很有愧欠感?!!.......』師一針見血地問。

『對,我對他很有愧欠!!因為我很早結婚就離家了,哥哥又出國唸書,家裡只剩下他一人照顧父母,現在他發生這種事情,我覺得有所愧欠,對家人也有內疚.....』B女表示。

『你的弟弟曾經付出最多,可是也最受父母喜愛與椅重.....你(指B女)自述結婚離家,在動盪中帶著一些解脫的開心和微微的憂愁離家再成家,而哥哥說是出國唸書,不如說是潛意識地逃開,每個人離家都有自己的原因。這是成人自己可以決定的。最後只有小弟在家留得住,因為他在這個家中擁有屬於自己的地位與歸屬感,看起來或許是他犧牲了,但是他也得到地位與資源。其他人其實也有相對被剝奪的感覺,當然也會有遺憾。然而這也是自然的結果。只是二媽進來後,位子與局勢產生變化,你是否覺得二媽享有資源很不公平,我解讀到你有這一塊情緒........』師進一步說明。

『對,我對二媽有這種情緒。因為她介入我的家庭,而且享有資源(指資源與遺產)......』B女也是坦然脫出。

『你覺得二媽的存在對媽媽不公平是嗎?!!』師再問。

『對,因為我媽媽辛苦一輩子,可是卻沒有享受到什麼,死了以後,卻讓二媽坐享其成。......』B女說。

『那你們有和父親談過關於遺產分配的事情嗎?!!......』

『有。父親有給弟弟農地了。其餘的我們也不便說什麼了.......』

『你對二媽有所心結,可是卻又一直扮演弟弟和二媽之間的仲裁者,還要弟弟放下對二媽的心結,還對二媽示好,為什麼你一直要扮演這種角色?!這是因為扮演仲才者才能減緩你的愧欠感嗎?!!........』師有時候很一針見血啊!!

既然人要玩心理遊戲,就要好好地玩。不要一邊暗自把對方當作敵人,卻又要表面示好做朋友。這樣心裡很焦灼與痛苦。唯有找到位子,才能有所施力。有時候做對的事情未必很爽,但是至少心裡會很踏實,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人最苦的不是被電擊,而是毫無預警與心裡準備所產生的電極。如果有所準備與因應的心,便不會害怕。最怕的是不知道何時會被電擊的恐懼,這種反而是致命的憂鬱與消沈的來源!!所以攻擊不會最苦,最苦的是無法準備與主導。

B女在現實的婚姻中,也是一直當作孩子和丈夫之間的傳話筒與潤滑劑,其實這是她潛意識選擇的角色。只為了要有一個位子,讓雙方都需要她,可是雙方卻陷入更多的不瞭解與誤會,所以雙方永遠無法溝通與卡住.......。而B習於做好人,看似是中間的仲裁者,因為盲於覺察自我和家人的真實感受,卻讓家人更加彼此無法溝通與對話。

我有以下結論:

一:有時候看似在解決問題,其實自己才是問題的來源啊。一如B女總是習於扮演盲目的仲裁者,好減輕自己內在的餽欠感,並且增加自己地位的鞏固。

二:愧欠感顯示人的善良,但有時也是人的盲目與自以為是。並且常常讓人無法自主。唯有看清自己內在的情緒負荷和心理遊戲,才能避免被它左右盲目地左右一生。

三:人生最苦的是毫無預警與無所作為。所以最壞的生存方是不是反擊與攻勢,反而是恐懼與放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