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試問心理師穿著的問題。因為她永遠就那兩三套在換穿。我在想是否這工作要如此低調與一致?!

『......你是在想做這工作是否要穿制服或什麼衣服?!.......』心裡釐清我好奇的部分。

我提到我穿衣服是有「分級制度」的。會根據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例如我到學校就會穿得最低調樸素。不想惹人注意或轉移焦點。畢竟我只是孩子的媽,不是被受議論或焦點的公眾人物。即使我穿得很保守,有時懷會惹來一陣觀察與討論。所以穿衣服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你自我呈現會隨環境不同而不同。你透過我會想像是否不同情竟要穿不同衣服?!........』心理師問。

『......這也涉及安全感的問題啦。我不希望別人放錯焦點在我身上。不同的對象與環境,我確實會有不穿著打扮。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我說。

『.....那你去輔導時,你會怎穿著與考量?!......』心理師。

『就是越低調越好啊。不希望小孩焦點是放在我身上啊。我以前教書時也都穿到道袍啊。因為面對青春期小孩,我總是會比較小心麻。.......』我說。

『......所以你會因為展現什麼特質就和什麼衣服做搭配?!不同工作會有不同不同呈現。這是你有刻意控制與思考的部分?有時你就會以吸引目光與自己開心為主,有時就會以工作考量為主........

比衣著更深的事,衣著呈現自己的需要與考量,你會隨別人反應,思考透過衣物來預測別人如何看待。即使低調,想已融入他人為原則時,你仍有自己的風格,只是會降低自己的能見度或自我程度,使得自己在團體感到舒服。因為你進入團體,會反應與觀察出不同,而有高低調的差別,有呈現自我程度的差異。這是一種安全的相度與指標?!

妳在不同群體有不同想法,會思考要呈現多少自我特質多少?!.......』

『........像我也是最近因緣際會才和夥伴裡的群組有FB的交流。之前幾乎沒有。我對於群組並不會跟隨,甚至後知後覺,甚至會有跟隨的壓力。畢竟我無法一直跟隨或回應。但是感覺他們也會自動對我冷處理。因為我偶爾上去留言,但是幾乎無人附和,感覺也挺奇怪的。

我是離開團體,就會著眼自己的生活。不會去跟隨或揭露很多。過度揭露與追隨,我會覺得很奇怪......』我說自己的感覺。

『.....那是因為那群組無助于你的滋養或學習?!你面對面時可以交談,和大家互動無所差異。但其他時間就不會持續社交,你不覺得需要如此親近.......

你會因為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改變,包括穿著。因為穿著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

你面對某些朋友很敢穿著,因為不會遭到嫉妒評比。也比較不會互相傷害。有時穿著也會招來傷害........』心理師說。

不過這裡我覺得心理師似乎想挖什麼議題,但是我感到會有些警醒。然後又會想說要說別的,不想在這議題上打轉太久。生怕浪費我的時間XDD

後來我提到吳小姐的事情。因為我記得上上次的諮商,心理師提到,我會害怕自己對她的攻擊?!我覺得不甚理解。但是我確實有計劃地和另一個受害者鄰居(前大樓主委也遭吳小姐陷害)聚餐,最後談到這人,彼此交換一些生氣與委屈情緒,我就感到開心。因為自己不那麼孤單與無助。我轉而提到這點,因為我倒是很關心這點。

『......你對吳小姐算是很健康的表達了!!(真的呀XD看來我的是太君子了)。不過從這兩件事情的敘述,我發現有共同特色。對於嫉妒競爭,對於攻擊,是精神分析很強調的部分。精神分析對於欲望不能滿足,或者挫折,會產生攻擊的態度。但是人會害怕自己攻擊的欲望,導致被報復或破壞關係,所以人會不讓自己感受到挫折,是因為害怕攻擊的力量很強,而且會破壞關係。包括母女關係,人會害怕它帶來的失控。所以不讓自己感受到挫折,匱乏,甚至否認。一旦競爭,害怕攻擊,更破壞關係,所以壓抑憤怒。你的做法相對于是健康的做法。

因為你面對她的誣陷,背底裡攻擊,導致的傷害,你得攻擊展現的仍是在控制範圍,只是和他人互相對談,形成互相支持與安慰罷了。所以相對是健康的。.........』心理師說。

『我只是還沒想到更好的方法。不然我會開戰。只要她被我抓到把柄,我會讓她難看的!!........』我很自信地說。我其實是還沒找到具體把柄,只是如此。不然我不會這麼客氣。被這種人中傷傷害,為何還要客氣?!

『.....開戰,降低焦慮,降低負向情緒.........』

接著我談到關於上次談大寶的事情。我和心理師談完之後,覺得輕鬆很多。如釋重負。但是偶爾想起來還是想哭。

『.....我陷入憂鬱了嗎?!還是這是情緒自然流動的狀況?!我不是很明白?!.............』我問心理師。

『......角色風格自應競爭.......小孩進入青春期衝擊很大,衝擊下降後反而哀傷,你想到的是什麼?!......』心理師問。

『.....我想一下。也很難說是什麼。........ 』

『你面對競爭激發痛苦情緒。......不管是吳小姐,還是衣著被注意的議題,盲點看起來都一樣。你其實是知道如何被人注意的人,也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安全卻是你最重要的前提與需要。否種競爭會引發你某種焦慮。吳小姐渴望的東西是他透過呈現弱勢,讓你由優勢變成匱乏的一方。即使你有老公小孩,但是她可以透過某些方式,讓你被傷害,讓你信用變得處於匱乏的狀態.....。

當引發讓你陷入「被注意的不舒服」的潰乏感時,使得你變得潰乏。引發你成為潰乏者,例如沒有誠信,營造某種競爭,這樣才會讓你痛苦。因此讓你陷入潰乏才是重點。(她因為呈現需要被照顧者,你就成為潰乏者)所以雖然你成功,但廣泛注意,並不是嫉妒造成痛苦。

如大寶的態度轉變,也讓你覺得潰乏,因為大寶喜歡不同的人,你內在對女孩的想像,他的態度的轉變,讓你自覺潰乏,他回應方式......他更關心所愛之人,你就變成潰乏者。別人輸了,可是關係卻倒向對方,若和別人結盟,也比較舒服。.....』心理師分析。

這段老實說,沒有很明白。下次再詢問清楚些。但我好像也似懂非懂。這好像是說我和大哥(手足)的競爭,因為大哥的弱勢劣勢,反而透過破壞我的名譽,導致我被媽媽遺棄,所以令我被剝奪照顧與關注的痛苦的這段經驗嗎?!!

我後來分享我的夢境,想說可能和分析內容有關。

我夢到我下午要參加考試。可是我沒有帶書與準備。所以我決定回家拿書。結果我回家之後,我就決定不要回學校參加考試。因為我來不及準備參加考試了。還不如就考兩次,而不是考三次,平均分數被拉低。

後來我媽媽照顧的一對姐弟,長得好像。眉宇之間好像。我覺得好奇特。姐弟的媽媽不知道說了什麼話.........

『這夢代表什麼?!顯示我是退化了嗎?!因為我之前才會夢到考試來不及的夢啊。我已經好久不做這夢了。這次夢到的更好笑。我就回到老家不考試了。我退化了 嗎?!!.......』我很納悶這夢。

『你夢中的情緒如何?!』

『是沒有之前的夢的焦慮啦。只有那段姐弟感到很奇怪。 .........』我說。

『你夢中一男一女.......你如果沒有準備好,這一次會失敗,你就不會出手。你不要出手,是為了避免失敗率。因為這一次來不及,考不好,所以回家。不然會被拖累。你不要破壞,猶豫,想要準備得更好。希望沒有失敗。想準備好,不要失敗。覺得關係更重要。不要失敗比較重要。寧可不要錯誤比較好。

一男一女很像,你傷心的是你兒子的選擇,應該要選擇一個很像的女孩,那代表你的付出。若是長得很像,不喜歡那連結。面對突變很難接受。覺得兒子的選擇破了很多好東西,感覺他把壞的都吸收進去了。他吸收進去的破壞了好的東西,破壞了你的付出,你受傷的部分是因為他吸收了壞的東西,把你栽培的苦心搞壞了,災難化了。大寶的選擇,不代表他的全部。但覺得潰乏,他想要知道這代表什麼,不等於此階段的他,不等於壞的東西,但你擔心保護不了他。他越強烈,和父母差得更遠,很不同,你很震驚!你覺得無力保護他?!而他也沒有保護到家庭給他的好東西。包括家庭的好信念,好資源等等。例如他欺負三號同學,你會覺得他會弄壞了你們教導的苦心。........』心理師分析。

這最後的分析我還是聽得似懂非懂。我很害怕自己堅持的美德信念被破壞了嗎?!被拒絕了嗎?!代表我失敗了嗎?!我還想把這些錯誤改變或努力改正嗎?!!我是這樣的人嗎?!我也感到迷糊了說........

難道我會覺得小孩就是我的一部分,所以要加以控制嗎?!!我也有如此的控制欲與信念狂嗎?!!我必須慢慢去覺察了。人的心還真是複雜啊!!

還是心理師分析過頭了X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