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font-size:14px;margin:0px 0px 5px;padding:0px;word-wrap:break-word;font-weight:normal;font-family:tahoma, verdana, arial, sans-serif;text-align:left;">對與錯

今天我看羅恩賀柏特的『品格入門』這本書。其中一個章節是『對與錯的漸進刻度』。

所謂『漸進刻度』這個名詞可以應用在任何事情上面。它是指一個狀況的刻度,漸進地從零到無限大。

絕對值是被認為無法達到的。

根據這個刻度漸進的方向,就會有一個無限大的錯或是一個無限大的對。所以對的漸進刻度,就會從理論上的無法達到零,到理論上的無限大的對。而錯的漸進刻度,就會從零到無限大的錯。這稱為『無限值的邏輯』(摘自品格入門一書)

這篇我乍看似懂非懂,但就是覺得拍案叫絕。

因為對與錯確實不是『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

就從溝通而言,如果將對與錯視為絕對值,這下就無法在溝通下去,因為這就變成一種對立,爭辯與堅持,甚至是意念的戰爭。乃至於歷史上為了意念的戰爭從來不曾止息過。多少人為了捍衛『自己的對』,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引發大範圍的戰火在所不息。最後卻成為了更大的惡。

所以『精確與定位』是避免以偏概全或混亂最重要的前提。而不是以所謂的對與錯的觀念來達到絕對或至善的境界。

這怎麼說呢?!

例如當孩子和你說,他不想去上學。通常成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
『怎麼可以?!這是不對的!!我辛辛苦苦工作就是要栽培你好好讀書。因為讀書很重要。不讀書就會變成沒用的人。......』

當然也有人會說:
『不讀就不讀,老子沒讀書,還不是一樣活得比那些書呆子更好,比起那些學歷很高又沒品格的人而言,我還比他們更好。學校本來就是把人越教越笨........』

不管如何,如果一旦有了『對與錯』的先入為主觀念,這樣幾乎很難進行溝通,不過只是一種『洗腦』與『堅持』的例行工作。

可是人如果可以擺脫『對與錯』的刻板印象,而進行更多地瞭解與定位,這反而是解決問題,將人邁向更好的『對』與更『生存』的狀態

因為孩子不讀書,可能是因為太聰明,所以老師一再地重複,讓他實在覺得很無聊,很難受,可能繼而又會引發老師或同學的壓力或反彈,造成新的問題。(我就遇過很多這種資優生)

也可能是因為需要更多的補強才能趕上進度,所以一直對功課充滿盲然而感到壓迫與苦悶。

也有可能是因為人際而引發的問題,讓他感到焦慮或想要逃避。更有可能的是我們沒想到的問題正在影響著他......最有可能的是很多重的問題交替在影響著他。

我們必須撇開對與錯的『刻板印象』或『絕對觀念』,才能進行精確的溝通與瞭解,最後才能找到問題,甚至去解決問題,而且通常要進行沙盤推演,甚至多方面的溝通與瞭解。換句話說,不能只聽孩子的片面之詞,還要從老師同學等其他的觀點來一起看待孩子究竟發生什麼事情,集思廣益去找到孩子真正的問題與困難。

而不是讓自己先把對錯觀念『對號入座』,然後不惜一切去
捍衛與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對於讓人變得更好~更對~更朝向良好發展而言,其實是很不利的堅持與執著。

人可以逃離學校,但是他不會因此就可以逃離自己的盲點與堅持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因為他沒有真正學到如何認識自己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繼續堅持相信自己以為是『唯一的對』,或者根本搞不清楚何謂真相與解決之道繼續茫然下去。

所以對與錯,它是一個漸進刻度,而非絕對值。尤其每個人對與錯的所在位置不同,(所以不要拿自己的『比較對』去攻擊別人的『比較錯』)。

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他對於『對與錯』的相對位置也是會有所改變的!!因為人會改變,只要他不是始終堅持所謂的對與錯!!

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完美,不是絕對的對與錯,而是覺察與進步。這才是人生在世最可貴的地方啊。
</h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