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輔導心得(二)~殘酷的溫柔
IMG_9228  
另外志工C提出了D學生的狀態,一起進行腦力激盪與解析。

D學生是六年級女孩,在班上會被霸凌。受男生排擠。很愛粘著老師,但是又會因為太黏與某些行為,讓老師感到不舒服......雖然受人排擠霸凌,功課是班上最後一名,曾被同班同學嫌醜,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問題,但是若問D學生對自己的評分與看法,D卻給自己打90分!而且從來不覺得自己人際關係有何問題.......

志工C在陪伴的過程中,會提出一些細節與看法,輔導黃老師卻會在很多『微不足道』的地方,問C志工很多當下的決定與想法為何。過程很精彩。

例如當C提到D同學其實最想要玩娃娃屋,可是志工C卻不由自主要D去看有關『人際關係』的繪本時,

輔導黃老師可以理解C志工想要幫助D去面對問題,但是老師更是很溫柔又一針見血地問C說,

你雖然陪伴他玩,可是無形在競爭,是因為什麼情緒讓你要這麼做?! ........是因為你期待他有如何的反應嗎?!! ...............

老師進一步向C志工提問,當你內在有一個想要自己做主的想法,究竟是滿足自己的想法與需要,還是因應別人的真實狀況?!!

C志工有解釋道,D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常常很自我,強勢要做主。但是又不懂得遊戲規則與方式。造成C志工是『很刻意』要D去看到自己的問題。例如他們在玩牌,C志工會故意抗議說這樣發牌不公平啦,而D則會立刻將牌全部收回,再發一次。但是D的態度很輕慢與隨便,而且不管周遭人的感受.......造成C志工有些不舒服。

於是C志工又試圖進一步要D去看人際關係的繪本。而不是正視C為何會這麼做的原因,(因為在C的原生家庭裡,就是充滿了不確定與多元散漫的狀態。因為D在當下面對C的置疑,重新發牌時便有說,阿不都是這樣玩嗎?!我在家裡都這樣啊!!......)

而D學生很有趣的是,他常常無視於自己的感覺和周遭人的感覺,因為他不太被照顧到情緒,常常略過情緒,因為他始終活在不清不楚的狀態之中(原生家庭就是如此,關係很複雜,都分崩離析又各司其事,充滿壓抑性與不確定),例如很多遊戲都不知道怎麼玩,他更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和別人的情緒,而D學生其實也不想要有這種反應,也很渴望有朋友,受人認同,受人喜愛,但又不知道如何拉近自己和別人的理解。

而D學生的不會分享,也不在乎別人的情緒,卻會勾起了C志工內在『被排擠或忽略』的隱藏情緒,造成C志工雖然在陪伴D,但是卻會陷入無形的「競爭』關係。

要讀懂別人的情緒,必須要正視自己隱藏的情緒。

所謂的『心理戰』,就把心裡隱藏的東西搬到台面上來。

因為如果C志工沒有潛在隱藏的情緒使然,他大可以直接和D學生說明遊戲運作的正常規則,並且講出來,這樣既可以直接滿足雙方的需求,而不是用這麼迂迴與『暗自較勁』的方式來突顯。主要原因在於C志工也有自己跨不過的情緒。

不過就在這樣一來一往溫柔與有力地辯證當中,C志工也看到了自己潛在的心理遊戲,很坦然面對,說這和自己過去總是習於扮演老大與付出的角色,而且又從不直接說出自己的真正情緒有關。

我相信從幫助者的角色而言,其實真正受幫助最大的是自己。如果自己可以真正看清楚自我盲點的話。

當然在這過程中,黃老師也很溫柔地同理與看到C志工的努力與用心,但同時也會讓他看到自己和孩子之間很微妙的互動,並且加以去釐清。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很美好與促進覺察的過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fen0329 的頭像
    chifen0329

    我的媽媽咪呀~婚姻與親子急救站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