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議題與世代落差
以下是聽廣播主持人對談的感想。
臉書很迷人,大家可以交換與分享想法與生活。
但是因為很簡化,相對缺乏細緻與完整性。
近來更因為公共議題而凸顯出激化,對立與過於簡略的特質。
變成與其說是想法的表達,不如說是角力與競爭,
不是你勝就是我敗,不是我方即是敵人。
因此面臨很多的撕裂與焦躁。
然而溝通是光譜性的,有各種層次與面向,而非兩極性的。
溝通需要聆聽與對焦,要忍得過只丟自己預設立場(而非聆聽對方真實狀況)
與忍受別人和自己不同的挫折情緒,
要聽聽對方的聲音與想法,
再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即使不同還是朋友,而非撕破臉或情緒性大罵。
這就是民主核心精神的養成,
也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溝通素養,
既要尊重各自的界限(對於隱私權如宗教政治或收入等等的尊重),也要適當的聆聽以便連結。
良好溝通習慣其實需要從小就建立,需要對焦與理性探討。
例如說~
我感到很生氣,
因為我很失望,
那是對什麼感到生氣與失望呢?!
是因為對方立場和自己不同嗎?!
還是因為他讓自己的價值或地位感到動搖與疑惑,
還是什麼......
這是需要一層又一層慢慢的去溝通與聚焦,
而不是模糊簡化與選邊角力而已。
當然最後是當對方和自己不同時,
我們必須尊重。(當然家庭教養,父母扮演的是領導者,所以除需包容外,也需要適時堅持。)
在此同時,可以看到現在世代的溝通與時差的落差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家長覺得孩子很難溝通,感到大量焦慮與難為,因為孩子寧可長時間投入網路與電腦遊戲.....,
這種情況其實要反問自己,為何會造成如此情況?!
家庭有花時間彼此一起吃飯聊天與做事情嗎?!
如果父母開始一意地去忙,只要孩子不要吵,只把他丟給學校和流連忘返的聲光世界,
最後我們如何期待有一個願意去溝通與了解長輩心聲的孩子呢?!
現在是十倍速的時代。人不是被時代洪流所淹沒,就是要用更快的速率迎頭趕上!!
親愛的父母們,教育和溝通何其重要!!但它需要日積月累的公夫。
而你準備好要迎接新世代可能帶來的極大衝擊,還是仍然用一葉方舟去抵擋這巨流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