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開始就和心理師談到整天上伴侶諮商課程的心情。

我就覺得我的伴侶諮商老師很厲害,很值得學習與追隨。而且這課程對我有很大幫助,不管事諮商能力,或者是家庭協調能力。我應該要相信他們,讓父子間對話,而不是我選邊站,造成我對先生感情會卡住。但其實我很愛他。他很多時候也像小孩。但我和他溝通之後,他會去改變。但由於我同理小孩太深。導致我很難與先生結合。但這課程會讓我學習到放手與信任。就是要讓他們之間可以對話才是重點。

但是我又很猶豫要怎麼取捨課程才好??因為他擅長伴侶與家族治療。今年下半年我到底該上什麼課程??

『....我就問了A、B的建議。結果A建議我去上家族課程,不要在上伴侶課程。她自己就把家族課程上了三年,伴侶還要延續今年課程繼續上下去。但叫我去上另一個課程。這決定有些怪。但他說這樣最好。好在哪我其實不是很清楚。總之很怪。

而B就建議我上伴侶課程,而且叫我不要上助教課程,因為課程內容太多、太重,講到最後還叫我乾脆不要繼續上課,顧好我自己碩二實習與論文就好.....一堆的。當然我覺得B的建議,似乎小看我,同時也拒絕了我繼續當同學的機會,我就感到不開心,。還剝奪我自己做決定的權利,我只是問建議,不是要他幫我做決定!!總之我就是感到取捨的困難!問到最後我還是感到更困擾,因為每個答案都令我感到更困惑。.......當然事後我想想這或許是需要慎重思考。我會這樣不舒服,也是因為自己的議題。而他有他的議題。所以建議很直接與粗燥。

我還夢到一堆美麗的雨傘。很精緻美好。當我打開時,卻發現比我預期還大,而且使用方式不是我原先想像的那樣,我感到用得很不順手.....!!

這似乎也象徵我的學習狀態。

我不知道該如何取捨是好??......』我說。

『......妳論文不是也該要進行了嗎??你上伴侶之前很焦慮,好幾週都很累,很緊,你總是讓自己很忙碌,你之前是排不進去了。現在似乎是抉擇的問題。.....』心理師說。

『我希望雙管齊下!我要把趙老師的技術與學問練到精熟,因為真的很棒。........你怎麼笑了??』我看到心理師在笑。

『....你對於伴侶諮商似乎有完美主義傾向!求知心切,好急,也有成就感。你很難停止!你不確定要上家族或伴侶??

你要喝好大好多的奶,你要成熟,成為滿意的諮商師,如何鍛鍊,骨子成熟也是要一段路。你為什麼要精熟?你之前感覺是上戰鬥營,總在挫折中很有成就感,因為妳個性勇於冒險。加上投入有收穫。

夢中你的傘很大。很漂亮。不知道如何使用。還沒發揮功能。著迷於外表,但傘的功能是什麼??個人用不用到這傘??沒大到可用這把傘!!

學生上實務課固然很有收穫,你想要雙管齊下,你很難取捨,兼顧,猶豫,但也要一階一階來。

你要上課+論文+實習,要先固本。

但B的說法讓你很不舒服。

因為你覺得他小看你,所以不舒服。你之前很想讓父親感到驕傲,所以覺得被小看,你想要向父母親近,不想被看成是小孩子,就像媽媽和你很親蜜,把你看成太大,所以你有超齡的表現,如做家事。你想要和爸媽一樣,讓他覺得有你這樣的學生很棒!其實未來還有二三十年,你剛起步,卻很憤憤不平,急著要長大!但你沒給自己時間多停留在會與不會之間更久,需要更多滋養,你小時候很焦慮,得不到的焦慮,一直急著做事,想要追上.......

想要吸收很好,讓別人看見!.......』心理師說。

『.....想要吸收很好讓別看見是真的!我確實很努力想要長大讓別人看見我的努力與成就。

不過也真的是因為我對於趙老師的技術很想繼續鑽研。因為對調停家庭很有幫助。

就像我最近就有受到影響。因為同理大寶多些,就和先生對立。(講到老公像小孩,我就想哭。感覺很多心疼,也很多無奈.....)造成我不想和他親蜜。但這技術其實讓我可以退更後面,讓他們之間對話即可........』我說。

『.....就像心理師和趙老師,好比母親和父親,女人和男人,前者包容深入,像是精神分析和客體關係,重視涵融。後者是一點一點,讓各自負責,不必包容太多,不必陷入太多,向父親一樣,在兩個個案之間滑來滑去,你之前提到父親的誘惑,就是希望要父親可以設立界線,可以停止!

你現在覺得爸爸很好,和趙老師學習很好,就像和家中男人互動,不需要深入,就很好用。可以獲得支持。

你在家庭,老公與小孩之間協調感到疲累,同理孩子,會感到涉入太深。想把責任還給他們,不想要當媽媽!只想堅定地回到自己的位子就好。

母性擴大到會和老公對立,但也難過他像小孩。想要照顧他。孩子同時也需要妳照顧。

自己做媽媽很辛苦,因為同理較多放在孩子身上。

母性面對兩個小孩,無法調和先生,形成阻礙與卡住。趙老師的影響力是要讓你停止,不要再用同理,讓男人自己做,更相信他們,界線到這裡就好,所以可以滑來滑去,讓他們對話,你來去自如!因為他們是有責任的。要放手,回歸到.....父親就是結構,就是停止。趙老師要你想,而不是要做更多!!父親是隱形的,夠好就好,你缺乏停止,趙老師不要你說更多,不要進去更多,完成父親的阻止!父親說停止,停在自己的位子上,這是你自己缺的,你累了,給父子之間更多對話空間!

這也是對媽媽的埋怨。有移情成分。發現父親之後,回過頭又覺得他們(父母)難以並存。

你變得更寬,看見媽媽發生,你只能吸收爸爸,那媽媽會怎樣??在妳心裡是衝突的。

你需要滋養時,你才會回過頭來找媽媽。發現他們很不一樣。爸爸是界線,不是涵融,媽媽對你包容,爸爸對你要求多,包容少,你要如何調和?拿一個人去打另一個人??會矛盾,需要喘息,爸爸是對的,就不需要去接媽媽的,各自有堅持也可以合作!他們各有樣子,可以學習。如果不夠再到面繼續學習。.....』心理師說。

我好像也有提到趙老師的一些作法有助於我對於伴侶的技術延伸。但是我上一週做伴侶特別不順。因為遲到+沒吃東西+我努力要套用心理師觀點,導致上一次做得很不順,但這都是我的選擇......可能是回應我對心理師可能會有的意識上的抱怨或潛意識上的抱怨。

『....你很餓,你在怪我沒有阻止你!

但是你餓一點,自己其實也可以做得很好!

獨立也可以做得很好。

也可以自信,你吃太多奶了!

你內心無助,情緒想要一個方向與知識,就像嬰兒的感覺。不是不會,而是你用自己方式也用了好幾週!!就接受如你所是,接受你真實的樣子,你對老師有所崇拜,你要變成你想要的,不能跳上位去,不是要去拷貝老師。才能長出自己來,但這需要時間。自己去調配,略緊,留白,說不定素材會出現.......

擺在對的時間學會更好!!

如果你一直喜歡冒險努力,或許要違反一下習慣,多空白一些,多一些空隙、獨處,.........』心理師說。

『.....我之前就發現我只要不打字,就會陷入昏沈。我就會看到現實裡的無聊,不舒服,昏昏欲睡,效率變低.....但是如果我一直打字,就可以整天都有精神!

只要不努力填滿,就會想要懈怠。很可能是之前的慢性疲乏導致的,但是就會整個人陷入昏沈與怠惰。

我自己是有發現這個問題.......』我說。

『.....妳說妳獨處時,沒吸奶是不舒服的??』

『可以這樣說!』

心理師說可以討論這議題。我想這議題應該也是我很主要的核心議題吧。我就是要認真吸奶,不然很無聊。我會透過做事情打發無聊與空白的時空,因為那讓我更難受更無助與無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