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台灣導演黃惠楨拍攝的紀錄片,

談的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傷痕與個人,

也是我個人覺得相當真誠不諱的記錄片。

紀錄片說到自己和母親明明相依為命

可是彼此更像是彼此不瞭解的陌生人!

對於母親總是熱衷交女友與牌桌,

遠遠甚於和女兒互動與陪伴,

這讓導演始終很希望了解媽媽到底愛不愛自己??

這大概是很多孩子內心深處的疑問與吶喊.....

就像很多小孩是否有曾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抱錯或者是收養的小孩??

或者在我內心很深處(潛意識),

我其實覺得愛是有條件的,

例如要努力做個迎合,努力與乖巧的孩子,

這樣才能讓媽媽開心,

不然我就是個缺乏存在感與價值感的個體.....這可以說是「假我」,

但那對我而言才是自以為是的「真實的自我」。

有時候那是一輩子的追尋與探索,

不然很難獲得真正的答案!

了解自己都很困難了,

何況是了解最親密的陌生人~家人??

就像是導演黃惠珍所說,

『雖然這是一部女兒對媽媽的漫長對話,

但去理解一個人是要花很大力氣的!』

所以這部日常對話其實一點都不尋常。

他代表的是導演有非比尋常的勇氣與努力才能做到!

而且我想要說的是關於了解自己和了解別人也有很多很豐富與複雜的層次,

就像是導演最想知道媽媽到底愛不愛自己,

不僅是對只愛美女不愛江山的媽媽,

經常捨棄陪伴小孩而周旋數位女友之間有些失落不解,

而且還有源自內心早年很深處的恐懼與創傷,

所形成無盡的探問與自責造成的恐慌.......

「妳到底愛不愛我?!』

其實就有很多很多層次的情感的展現與探索!

若要說這電影我個人比較會有擔心之處,

就是他對於失格與鴨霸的父權可說只有單一的詮釋,

不像母女之間有很豐富的情韻與對話,

即使沈默也顯得很有情感的重量!

台灣傳統文化當然會有一些性別刻板印象造成的不公與不平,

而對於他們的父親也確實有很多令人感慨無言的行為,

但是我覺得如果以單一與負面角度來看待父執輩與父權,

其實失之公允與周延......

所以這些大膽揭露家族創傷與歷史的紀錄片,

我擔心會有後續的負面效應產生,

恐怕對於父親的家族是很大的蒙羞與指稱,

我其實是感到焦慮與懷疑這種做法妥當嗎??

不過我認同導演說道:

『爸爸是我和媽媽一直無法談論的事情,以為忘記過去就好!但什麼都不說反而記得更清楚!.....除非重新回去,才能真正離開......』

所以導演有回到父親的住所,

赫然發現父親早在十幾年前就自殺了!

導演認為這下可以放下這夢靨,

但是如此真的就可以「離開」了父親對她與家族的影響嗎??

從心理學上來說,

離開也是有很豐富的層次,

不管是從表面到各個心理的層面,

包括從表意識到潛意識等等,

這些都有無形的血脈與複製的力量在左右。

這不是絕對的說法,

但很多時候命運會在子嗣之間流轉複製!

除非要有很深的覺察,

才能擺脫命運的輪轉!

有時候叛逆只是一種反應式的行為,

那不是真正的做自己,

要有合宜與存在當下的判斷,

需要對自己有很深的了解與接納,

還有對環境有足夠的感知與看見。

所以我對於導演很有勇氣揭穿家族歷史與傷痕,

雖然由衷佩服,

而且很多對話連我也很動容。

但是我對於只限於母女的詮釋,

而將父執輩的詮釋太單一與負面,

我是感到坐立難安的......

這不是說我在支持他父親的家暴或不當的侵犯行為,

不是這樣的,

我也覺得這應該要面對與處理,

這才是負責的做法!

但是只有單方面說詞與行為敘述,

如何算是真實的紀錄片呢??

或許是我太苛求了??

我認同導演也提到,

他恨的不是父親,

而是恨那個應該保護他卻沒有保護家人的失職與失格的父親,

這我絕對是認同的!

祇是他沒有聽到父親的說法,

就已經下了定論,

這要讓家族之人如何感受與消化??

更何況這電影不僅上了院線,

而且還榮獲國際的獎項,

導演與電影一時成為佳話,

相信也會持續延燒與成為愛好電影者的話題,

我猜這會成為家族不可承受之重吧??

「過度而單一」且是對大眾的自我或傷口的揭露是好的嗎??

如果是內在的私密對話與療癒之道,

我覺得自然是很值得鼓勵與追尋之,

因為這裡面涉及很多人的共同參與才完成的一齣歷史戲啊!

如果沒有獲得所有當事人的同意與求證就擅自揭穿,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侵犯與不尊重!

或許這也是我最後對這紀錄片最大的疑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