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的變態心理專題研究,老師必須參加重要會議(公務人員是否要做測驗以篩選精神異常者),所以今天讓我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電影。這電影的短片我剛好放在個人FB上,自己看得一度眩然,真的很感動!而且也引起很多臉友的迴響(其實我的臉友不多。只是難得一個轉po的短片能引起較多的回應。因為我發現大家的注意力隨著資訊的爆炸與無所不在而越來越短啦XD)。這真的是一部很值得觀賞的電影。可以讓我們對於「不同的人」仍能保持培養「同理心」,而非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且「同理心」這概念,很容易僅僅是知識上的理解,但在執行或應用時常常短路或丟掉,而這部電影可以做較多深層的聯結,讓人「感同身受」。雖然我覺得男主角很多地方都太正向了,感覺他在「抵禦」或「對抗」某個很深層的敵人,以至於正向到「用力」的過火了!這讓我會覺得是另一種「理智化」的「防衛機轉」。所以催淚的過程中,後來難免會讓我覺得心疼大過於認同!

男主角就學以後,就經常被當作怪咖與神經病,受到許多排擠與孤立。他上學之後只有一個「終身的密友」,那就是妥瑞症這個大腦神經異常的疾病。妥瑞症就像打噴嚏一樣無法受到控制,男主角甚至常自嘲自己就是一隻會吠的狗。因為他會不自主地抽蓄,還有不自主地發出怪聲,只能自嘲形同「狗在吠」。

可是這在當時完全不為大家所理解,所以老師會發出「猙獰」的臉孔,同學會發出異樣與排斥的臉孔,連爸爸的耐心都被磨光。而且父親就和大家有一樣的狐疑與生氣:

『只要自制一點就好!』

『希望你不要胡鬧!!即使一天也好!』(但妥瑞症就是無法克制這些行為。尤其當大家更努力要控訴這症狀時,反而當事人會因為被排擠的焦慮,發作的更頻繁與嚴重。)

母親則會覺得:

自責!因為孩子失控的行為,經常被他人懷疑來自父母「失職」「失能」的象徵!即使她知道孩子不是故意搗蛋!

老師則認為他是:

『愛耍寶,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找藉口來自毀前程.....』

精神醫師會覺得:

『這是過動症!因為很多無法克制與控制的衝動性行為!還有注意力不足的現象......』

『是不是對於父母的離婚感到自責?!』

『是不是對於父親的再婚與離開感到生氣?!』

旁人的觀點各式各樣,甚至會有人建議:

『是不是要找人來驅魔?!』(如同台灣民間療法,就是要去廟裡去煞,喝符水之類的)

我在學校擔任志工的時候,有看過妥瑞症的兒童,但是我個人並未實際接觸。說句實話,叫我很慚愧的是,偶爾我也會上演有如電影裡旁人所說的「內心戲」啊!!

不管如何,妥瑞症就像一個「終身好友」,「不請自來」「滿腔熱情」,「揮之不去」。連主角自己也很無能為力,而且還「百口莫辯」。因為沒有人了解。連男主角也如同「邊緣人」般到處受到異樣眼光或排斥的對待。

直到富有研究精神的母親找到了這位「終身朋友」的名字~妥瑞症~之後,男主角總算知道這朋友的名字,而且可以理解自己失控的行為,這讓「無所適從」的他比較能「平反」與「面對」。

而在參加妥瑞症的互助團體之後,他才發現這世界上有一群和他一樣的病友~包括咋眼,踏腳,脖子抽動,鼻子抽動~等等,有各種不自主的肢體抽蓄或扭動者。但是他當下做了一個和這群病友不一樣的決定,那就是不像它妥協,因為這些人多半沒有嘗試要被別人接受,只是「互相取暖」與「離群索居」著。但是男主角決定要「正面迎擊」它!!

但是這不會讓他從此「一帆風順」。因為挑戰不會因為「定名」「正名」,就可以讓大家能接受他。直到一個校長出現,堅持要他參加音樂會,透過當眾的溝通與互動,讓大家了解這個很「惹人厭」的行為,其實是因為大腦神經疾病,而且無藥可醫。沒有人願意做出這些「與眾不同」的行為,尤其是男主角,但是當他面臨被大家排斥的巨大壓力時,只會讓症狀更加嚴重,他只希望大家不要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

因為校長的穿針引線,讓大家因為了解而接納,這才開啟他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這段最讓我感到催淚與動容。

校長不會因為說教,一味要大家同理與接受就好,這會讓大家只會埋下更多的敵意與不滿。但也不會因此眼不見為淨,希望只要一味消音或掩飾就好!他兩邊兼具,說出大家的感受,也讓男主角說出自己的為難與想法,最終校長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溝通的橋樑」。我覺得校長做了一場「聆聽與教育」的最佳示範。

我在教育現場,確實會看到這種情況。有的「特殊兒童」的家長,會一味站在自己小孩的立場「控訴」大家的冷漠與排擠,或者對大家「索討」同情,而不是真的讓兩邊溝通與聆聽。最終這兩種行為,都會導致雙邊互動與接受的困難。

我個人很認同男主角正面迎擊與不為妥協的精神。但是就是因為他把妥瑞症看成是一個需要對抗的疾病,所以他無時無刻都要很正面,要很戰戰兢兢,幾乎無法放鬆。包括,他為了不讓任何事情阻礙自己,所以他:

不和爸爸接觸。因為保持夠遠的距離,才能和好。

不和爸爸要錢。(感覺自尊強到覺得接受幫助就是一種自尊貶損)

第二次約會症候群。(因為他害怕被傷害與拒絕,所以先拒絕別人。以至於一旦他對女孩有好感,就會不再繼續下去。免得自己最後受傷)

因為男主角的自尊如此脆弱,以至於防衛如此強悍。導致他也面臨失衡的壓抑與痛苦。直到他和繼母的一段對話:

『你爸爸真的很愛你!.......』

『他從不接受真正的自我!因為他有個完美的兒子形象!.......』男主角說。

『......從不接受真正自我的是你!因為你確實是不正常。但你有教育的天份,你不是要克服妥瑞症,而是因為妥瑞症而成為你自己!........』

我看到這裡真的很佩服這位繼母的智慧。因為他看到男主角的「過度防衛」,來自他「內在自我」的對抗與理解,因此對父親行為有了這樣的解讀!

所以他因為繼母的詮釋,才真的接受了自己就是妥瑞症的事實,從此他才放鬆了對於妥瑞症的嚴防與對抗。而這樣的態度讓他終於在面試教職的許多挫折中,也能以較輕鬆的眼光地看待妥瑞症與生涯的挫折。

「希望」是很難戒斷的習慣,對男主角而言。他還是會因為妥瑞症而顯得過度努力生活,感覺自己就是不足或孤立的一部份。

但唯有接受失望也是生命的一部份,你才能自在看待外在環境的變遷與處域。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對自己自信不足或感到匱乏的時刻。不管是否有先天的疾病。但是對於妥瑞症而言,挑戰確實從來就不是輕鬆的事情!!

尤其在面對親情與愛情的時候。

當無法接受自己的一部份時,也會以「隔離」或「逃避」作為處理的方式。

男主角始終對父親很不諒解。認為父親因為自己的疾病而蒙羞與拒絕了他。

『.....我以你為榮!』爸爸一邊烤肉一邊對已經獲得教職工作的男主角說。

『我不覺得你以我為榮!我讓你感到丟臉!一直覺得你從來就沒有接受我!....... 』男主角也勇敢說出自己的心聲。他感覺父親並沒有真正的接受他,

『......有時和你在一起很難受,我討厭看到大家在餐廳裡看到你的眼神。

我一生都在修東西,但是無法修好你......

我感到很無力。(很深的無力感)

而這是我遺傳給你的!!(自責與罪惡感)』父親終於說了。

我看到這裡也是很深的感動。因為一個鐵錚錚而陽剛無比的父親,當他說出自己很深的無力,罪惡與自責時,他讓孩子看到男性「有淚不輕彈」「有話不敢說」的一面,但也因此「連結」了彼此的心。我想這就是和解的重要時刻。

我看到這裡雖然很感動。但是我要說的當父子經常總是敵對與無言的時刻,有哪個父親或兒子可以說出如此「真誠而深入的告白」?!!

我真的很懷疑有幾個人做得到。重點是也要看得見啊!!

當男主角愛上南西這個很有活力與特別的女孩時,他同樣也有愛與承諾的困難,因為他更怕的是:

『..... 她因為我逗她笑而愛上我。萬一她不再笑怎麼辦?!

萬一她不再想和我在一起怎麼辦........』

這同樣是對於自己的懷疑與擔憂。看似無可救藥樂觀與搞笑的他,其實很害怕被對方看到自己真實的一面時,會遠離其實脆弱與不足的自己.......一如感覺父母某種程度也拒絕了有妥瑞症的自己(即使這是男主角自己的迷思)。

『......是你不想受傷吧。不要讓妥瑞症把她趕走啊!!.......』母親在男主角面對愛情猶豫徘徊的時刻也說出智慧的話語。

我想男主角很幸運的是,他一路有個富有研究,包容與母愛精神的母親,有一個睿智與淡定的繼母,也有一個始終默默關心他的鐵漢父親。而且他們在「關鍵時刻」都會拉男主角一把。

看到這裡我還是忍不住地說,真的有這麼完美與智慧的父母嗎XDD

我感覺他們的父母好不一樣。也很真誠與勇敢啊。我也好羨慕啊啊啊

最後男主角終於因為「教書魂」的發揮與實踐,他努力要讓小孩不會因為不一樣,就失去教育與關懷的機會!

他在一票「正常的新血」中脫穎而出,而成為最佳教師!(大概就是師鐸獎的概念吧XD)

而他在得獎的感言上,說到他一生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但他更要感謝他一個「終身的老師」,就是~妥瑞症~這個「最難搞」與「最執著」的老師,讓他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因為妥瑞症讓他學會堅持到底,也讓他成為一個最有愛心與不讓任何理由阻止自己去愛生命這個禮物的機會!!

這電影確實很勵志與熱血。

如果妥瑞症不會讓男主角失去做夢與達到夢想的機會,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與藉口一直抱怨生命與生活呢?!!!

但是我在這電影中看到最感人的仍是,男主角勇敢接受自己有妥瑞症的那一面。而且很勇敢地說出來與面對。若不是這樣,我想他只會一直不顧現實地「埋頭苦幹」「吃得苦中苦,成為人上人」的「最佳苦瓜」代言人。而這樣就會失去了自我療癒,以及與現實連結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