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諮商與治療好書介紹:《榮格與新時代》】

榮格與新時代

新時代(New Age)運動,這半個世紀來最富活力與魅力的心理健康與宗教復興運動,當代所有關切心靈成長及意識擴張的人沒有不受它影響的。

大概自1960年代開始,這個運動主要發展於美國,伴隨著對迷幻藥物的使用、反戰情緒及後現代理論的興起,一時間,印度教、佛教、道教 、埃及宗教、諾斯底教派、新柏拉圖主義、禪宗、蘇菲教派、巫術與薩滿、草藥針灸、替代療法、及印第安人的信仰等等,突然快速在美國流行起來。就這樣,世界各地的古老宗教和異端信仰,在數百年的沉寂之後,竟在新大陸展開了一場屬於他們的文藝復興。綜合言之,該思潮對西方古老的神祕學、東方宗教、心理學及生態理論有著極濃厚的興趣。但傳統的學術界與宗教界對這個運動卻是嗤之以鼻,很少嚴肅看待。

然而令人訝異的是,這場運動一反學者對它的預測,認為那是迷惘的一代所發起的鬧劇,新時代運動的暴起不僅沒有暴落,而且隨著時間過去不斷向外擴張,往所有工業化的國家前進並且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與信眾。更加弔詭的,是即使心理治療的理論和實務工作在這半個世紀中也有長足的進展,但顯然社會上有相當比例的一群人並未因此轉向正統的諮商工作尋求協助,而是選擇在上述這些非正統的管道裡尋求成長與治療。我們可以看到,新時代運動並非沒有發展自己理論的意願,雖然他們有不同的哲學跟信仰,但主要信服與援引的理論家不是別人,正是榮格。

榮格成為這場運動的代言人,但這場運動是否跟榮格本人的理論和信念一致卻是另一回事。本書重點即在討論榮格理論與新時代觀點的異同。作者指出,榮格與新時代都反對傳統的基督宗教,榮格相當看重直接的宗教體驗,這點是新時代擁抱的。但同時榮格也抱著極大的謙卑,認為達到神性的過程需要長久的犧牲,神聖性要求我們嚴肅對待,並發展出一種與祂之間的道德及夥伴關係。人不是神。個人的自我也不是該消滅之物。但新時代對「自我」(ego)卻有很深的逃避與厭惡,他們強調融合,拋棄自我重歸母體或神性的狂喜,這本質上是一種對母性原型的認同,而不是榮格一直強調的整合。辯證的遊走在兩極之間,從而擴展人的意識層面,是榮格理論的重點。但新時代更像分裂後的認同作用,拋下個人的陰暗面,急切地想要擁抱光明。

新時代相當強調人即神的觀點,在他們眼裡,自我本是神性的碎片,只待人們去發掘與認識。只要能認知到這一點,就能體驗到神性的超脫和愉悅。然而這點相當使人存疑,因為幸福的關鍵太過簡單,竟不需要特別的修練與努力,而對神性的認識也過於幼稚和自大,強調狂喜與愉悅的新時代很少談人的責任與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是強調對母神信仰或生命之源的回歸。這種只求快樂和愉悅的神性,到底是神性的?還是被扭曲的人性的?我們很難想像真正的大愛裡沒有他人的存在,僅存膨脹的自我。

在榮格的觀點裡,自我必須為更大的神秘而服務。這個觀點說明,自我和更大的神祕之間並不相等。但新時代卻反過來認為,靈性的神祕是為自我而服務。它就在那裏,只待你的發現和取用,在那裏優游,你就會快樂。你不用付出什麼義務,因為你就是它,所以你誰都不欠。用兩邊喜歡提的意象來說明,榮格認為,在人的生命中,受苦最終的象徵物就是十字架,它象徵著我們被帶往不同的方向而產生痛苦煩惱,也是人與神的受折磨狀態。但十字架本身就是矛盾的,它既是受苦又是神聖與復活。但新時代的意象主要是母性與海洋,它強調的是回歸原始,而不是成長發展,縱使它常常講成長,但它的方式卻往往是退化(這就是回歸的意思),而不是向上與擴展來達到更廣闊的意識。此外,新時代的主流也著重在享樂和得到平靜,從來不談受苦的意義。所以你可以發現,它援引的佛教觀念也主要是平靜的涅槃,而不談佛陀成道前所受的種種痛苦及修行。更不要說它把禪貶低為「坐禪」,而不是「生活禪」,在在給人逃避面對生活與責任的印象。它非常樂觀,把人看作可以無限發展的潛能,忽略了人在世間受肉體限制的現實,老話一句,把人當神的結果,是不花心思處理生活。

新時代最為人詬病的,是它與消費主義的結合。靈性的修持成為在大賣場逛街,你可以在這裡靜坐修一點禪,去那裡被靈氣療癒灌個頂,接著你會拿到證書,一階二階,逐漸往上爬,最後告訴你,恭喜成為又一個上師。曾幾何時,我們與高我的結合竟然也需要拿文憑認證了?個人的開悟與否不是那一張紙可以決定的,而在乎我們踏實的長久努力,及智慧與慈悲的結合。人們像洗學歷一樣,胡亂地拿各種證書往身上貼,這個行為本身就和追求靈性的目標矛盾。一個強調與母性精神結合的思想,一個強調靈性存有的運動,竟能同時存在上述這些大量的買賣行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更讓人不禁嗅到中世紀教會贖罪券的味道。

臺灣的民眾無法區別宗教、靈性、新時代、與心理治療的目標和意義。這一點,宗教界與知識界都難辭其咎。宗教界固不待言,新時代的種種是被看作異端存在的,這點在佛教與基督教都一樣,他們用末法時期和假先知來稱呼這類新興的宗教與靈性運動。知識界主要是不予理會和批評訕笑,儘管他們從來未能成功解釋這個風潮何以能吸引一批又一批受過教育,而且主要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教育程度較低下的民眾反而不受新時代運動的吸引,他們傾向認同傳統的宗教)。待他們發現時,處理的方式是希望能在高中生命教育的課程裡開展靈性教育,但對靈性教育的內涵卻疏漏保守,主因是新時代運動在市場已主導了大半的產品與話語權,學術界完全莫可奈何,除了打打高空外,根本上缺乏競爭的條件。

在第一線關切人類成長與福祉的諮商師們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學術界的困境,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挑戰教科書以外的事物,相信那些已經成為研究所考題的說法,比相信個案來得容易。冷淡而優雅地點頭,比親身體驗及思考個人的存有確實輕鬆多了。易言之,這是一種物質與靈性的分裂。新時代關注後者,而受傳統科學教育所訓練出來的治療師則還在焦慮的觀望,等待誰來給他正確的答案。結果是萌芽中的靈性運動很快地被消費主義吸引,並因為背離人類處境的心理學及心理治療所棄守的龐大市場而茁壯。只是茁壯後的新時代充滿了矛盾、速效與享樂氣氛,一陣狂飆後,多數人最後還是在現實生活與內在成長間困擾不已。

真正的療癒從來不可能速效。榮格心理學也很明白地指出了這一點,這也是榮格心理學很難流行起來的原因。但是打著榮格招牌的新時代卻不是這麼認為的,從他們熱賣的長銷書籍看來,成長總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消回歸本能,各歸其位,或者直接地體驗神性。這種過度樂觀的、粗魯的自信很適合發展,而且也總是發展在美國的土壤。即使是從心理治療史看來,你也會發現誇口無所不能、任何職業都能被他訓練的行為主義,和對人性抱持一廂情願看法的人本主義等,都有同樣的問題。

這種對回到、融入母親海洋集體性的強調,正巧是美國式個人主義的反動。過度強調個人的自由與責任、以及強調父性原則、苦難與救贖觀念的基督教,把我們內在的女性原則壓抑到潛意識中,成為整個社會不可接觸的陰影(shadow)。新時代運動的風潮不正是陰影反撲的結果嗎?這個物極必反的現象是用包容一切的宇宙母親來打倒嚴肅理性的基督父親,這種以新偶像來打倒舊偶像的方式是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整合和成長的。

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成長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它意味著涵容內在對立的兩極,辛苦地在兩極的激盪下產生有意義的對話,然後在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整合過程裡,逐步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偉大的整體。人不是神。在成為神性的過程裡若我們不能保持人性,那麼我們兩者都必同時喪失。在宇宙的無限眼光裡我們或許都是「一」,但以我們有限的肉身來看,我們都有「分別」。這兩者同為真理。

愛智者

(圖片取自:博客來)

分類神秘學書目介紹心理治療與諮商書目介紹發表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