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總共分成兩集。分別從「男女大不同」的觀點來看同一件婚姻愛情的種種。可以說是一個很完整呈現男女對於「婚姻困境」的各自解讀與視角。本來男導演只有拍成男生版的『因為愛情,在她離開之後』。因為拍片期間和本片女主角相愛與同居(星際效應中的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最後在女主角的巧思催生之下,也拍出了另一個女生版『因為愛情,在他離開之後』的雙視角電影。
有趣的是,電影還沒拍完,導演和女主角的愛情也結束了。但是留下的電影卻贏得許多讚賞與肯定。
我個人是很喜歡這電影。因為電影呈現的是在婚姻裡頭普遍存在的誤解與困境。但是拍得非常詩意與真實。而且男女主主角根本就是自然呈現,而非只是演出,所以非常動人與值得深思。
片名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Him)的Eleanor Rigby即是取自披頭四的經典名歌。歌曲內容描述在教堂墓地裡,有個叫伊蘭諾 瑞比(即歌名)的人就躺在斑駁且無人關心的地底下,這些無名小卒在大時代戰亂的烘托下,顯得更加的寂寞與無奈......。而本片女主角就叫做伊蘭諾。姑且叫小伊。她因為婚姻進入第七年,正值喪子之痛,雖然深愛老公小康(康納),但是只想要離開這個令她悲傷不已的婚姻之中....。(象徵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嗎XDD)
而小康也深愛小伊。但是突然之間小依就「人間蒸發」,從此「神隱」不知去向。他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兩個相愛的人從此不再相連.......他惶惶不知終日,他不斷地問自己的麻吉兼公司夥伴,夥伴最後也不想多說什麼,免得成為挨打的「證詞」,因為多說什麼也無益,其實小康完全無法接受「真正的答案」......小康去問本就很疏離與互不了解的爸爸,最後才發現他們是如此相像,卻仍難以面對!!他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去問岳母,可是也形同被拒于門外......因為愛情,只關乎兩人,無關他人。但似乎又深受他人的影響......。
對於小伊而言,她熱愛沒有目的的目的,享受愛情中的意外與驚喜。可是進入真正的婚姻當中,她才發現原來一切不如她想像的那樣子。她不了解愛情,為何可以在自己漸漸投入,而對方漸漸冷淡?!為何小康可以在兒子寇弟死了之後,竟然如此淡定與冷靜。只把孩子的衣服默默收入衣櫥,每天如常的生活?!!這在被悲傷淹沒的小伊眼中,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小伊是個標準的女性思維。對她而言,悲傷是如此真實與需要被傾訴與接納,可是對於男性而言,這種巨大悲劇,需要很多時間自我慢慢沈澱與消化,除非內在消化完畢,不然難以面對。這是男女面對悲傷與痛苦很大的不同態度。所以小伊會覺得自己形同被遺棄,被漠視,被忽略.....。
加上婚姻有幾個巨大「難關」,她幾乎同時遇上了!!包括第一個七年,包括生第一個孩子之後(夫妻關係會進入緊張,因為有孩子突然進入生活圈,妻子會將重心完全轉移到孩子身上。丈夫會覺得被冷落),還包括更嚴重的「喪子之痛」。這些悲劇同時臨門的結果,會造成女性極度的憂鬱悲傷而走不出來。所以小伊陷入全面的憂鬱狀態。她幾乎足不出戶,終日被悲傷與絕望所淹沒,她甚至會對於小康感到生氣與憤怒,甚至認為他對婚姻的態度是「假裝」出來的,因為小伊覺得明明就沒有愛了(因為完全被悲傷絕望所掩埋),為何他還能天天日復一日如常過日子呢?!這簡直是虛偽與假裝........
所以小伊鼓勵老公外遇,想要自動戳穿這種假象......可是對於小康而言,悲傷歸悲傷,但是愛還是不可以亂搞,還要相守在一起,只是不知如何是好。尤其他無法聆聽與了解小依的哀痛。所以最後小伊感覺再也回不到過去的美好,所有的回憶與美好像是被太空吸塵器般吸光一般,僅剩下無盡的悲傷與絕望!(這是憂鬱的標準狀態)所以不願意再繼續這樣下去,而寧可完全消失..........
對於各種悲傷與失意,最好的方式是「聆聽與同理」。可是這對於男性非常困難。因為男性解決哀傷痛苦等問題,是躲在自己洞裡,自我消化,硬ㄍㄧㄥ 起來為主。他不是將情緒外顯與外露的方式處理。他們很不擅長聆聽與同理,但是這會導致另一半更加的挫折與情緒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互相學習與尊重。不過小伊很幸運的是,她有個好姐妹,她有個教心理學的睿智父親,有個自由開明的媽媽,最後她還遇見一個很真誠不虛假的心理教授(也還好是個女性),由於他們的慢慢接納與同理,加上時間的療癒,才讓小伊慢慢走出巨大的傷痛之路。
我只能說她真的很幸運。如果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很容易陷入巨大憂鬱而走不出來。嚴重者是會對社交退縮畏懼,甚至想要自殺,或者整個人就進入「失常」模式,或者「亢進」模式(逃到沈癮在別的事物上,包含對工作與物質的沉癮)很久都走不出來。所以家人與好友真的是很重要。但是要俱有很好的聆聽與同理能力,不然會讓當事者更加憂鬱與退縮。可是一般而言若要聆聽這種巨大悲傷,不僅要有很好技巧去陪伴,同時也要有很大能量能撐得過,不然自己也會變得憂傷與無力(男性甚至會因為無力解決而顯得憤怒與防衛)!!所以也不是一般人都可以擔任這種「心靈捕手」的工作。我通常會建議去找優良或專業的心理咨商師(心理師)受專業協助較佳。
而女性一般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你若愛我,所以你要懂我!!」『希望你能讀懂我的心』而且往往是自己都不進行了解與溝通。我常常聽到女性認為另一半應該要如何如何對待自己,可是若是問她,你有和另一半溝通與說明這些情緒與需要嗎?!!他們的答案最常就是,
『他應該要懂啊!!.....』
『可是你不說,他怎麼懂呢?!』
『他要是愛我,就應該要懂我啊!!他就應該要這樣那樣對我啊 ........』
婚姻很多問題主要來自要有「溝通的意願」,以及有「正確溝通方式」。例如以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為主,而非以抱怨數落嘮叨為溝通方式。
可是女性常常不知道男性真的是很直線條(粗線條),而且有他們自己的邏輯與思考模式存在。這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推薦可閱讀「男性來自火性女性來自金星」的系列叢書)。尤其女性喜歡用隱微細膩的方式呈現自我,對男性而言,那根本就是「無字天書」。其實有看沒懂(雖然他們都覺得很懂對方)。對於女性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因為她再細膩體貼,其實也常常看不懂男性的想法與世界。不是嗎?!!
而小康面對酒館生意不斷賠錢,銀行不再貸款給自己,兒子寇弟的死亡,老婆的消失無形, 這些總總終於讓他壓力激增到最高點,陷入前所未有的壓力崩潰之臨界點!!男性很容易以「防衛與攻擊」作為自保的方式。尤其當他正面臨嚴重的失落與壓力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總是咄咄逼人,甚至成為同事眼中「最出色的混蛋」,但是也懂得包容他,因為他們知道他的痛楚難以宣泄。他甚至和好友扭打在一起,其中有對好友「恨鐵不成鋼」的氣憤,也有對自己種種壓力與不如意的投射!!(如果小康在能量健全的時候,自然會有包容力,而非攻擊力)
而男性的「攻擊防衛」包含了顯性與隱性模式。顯性就是呈現暴力,包含肢體或語言攻擊。所以中年危機的他總是很咄咄逼人,說話超機車。隱性攻擊就包含冷漠,疏離與否定,拒絕等種種負面模式。也就是他對於小依的冷落疏離無形中也是一種「防衛」的模式。因為對他而言,這些情緒有早已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男性的「防衛模式」其實有多可能性。一如電影之中,小康對於小伊情緒的冷漠疏離,
一來是自己男性內在的處理壓力習慣模式有關,
二來是當男性面對外在無力解決的痛苦哀傷,男性很容易產生防衛機制,尤其男性很容易把女性的抱怨與不滿當作是對自己的不滿,因此防衛。
三來是當男性壓力很大時,更容易防衛,不輕易敞開心房。一如電影中的小康,面對種種嚴苛考驗時,很容易以防衛取代溝通與面對。
四來也是因為他很像他的父親,會複製互動模式。對於如何和女性相處明顯缺乏「良好示範與模仿」。
因為他父親也很習慣「自我」的「舒適圈」,很習慣「攻城掠地」,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和另一半相處,最後搞得把另一半當作是「擺飾」一般。明明相處在同一房間,感覺彼此卻如來自遙遠的國度,互不相識。所以婚姻也一再失利失意。直到沒有人願意陪伴他為止。所以小康也不知道要如何和小伊溝通與聆聽,面臨兩性衝擊時,就是像爸爸一樣「逃避」面對另一半的情緒。這也是一種自然防衛,來自上一代的模仿。
所以說如果父母的婚姻很和諧美好,可以說是送給下一代幸福最好的禮物,原因即在於此。因為孩子「自然」會知道如何和另一半互動與溝通,才能時時修護好關係。而這份幸福的禮物和「功成名就」無關,和溝通與愛人的能力卻習習有關!!這是很需要學習的人生功課!!
我覺得小伊和小康在劇情接近最後,小伊終於能面對小康說出自己的悲傷。而小康在面臨了種種痛苦失落考驗後,他也終於懂得聆聽小依的痛楚。當小伊說出悲傷,也被小康聽見與接納時,她內在才真正得以擺脫這些陰影的束縛。所以他們又再度「見證」彼此是相愛的。只是這一天之後小伊仍然決定要去追尋過去失落的自我,也就是要完成過去的學業。而小康面對小依的再次消失,他也終於決定要走出陰霾,承繼父親的餐廳,從此振作,好好工作。
因為當第一次逃避之後,很容易形成不斷重複「逃亡」的歷史!!惟有真正去面對自己的脆弱,陰影,無知,無明,才能從中重生與茁壯!!
電影的最後真的非常感人。我覺得真的是充滿詩情畫意與想像空間。而且我很喜歡它的配樂。很觸動與貼合人心。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療癒電影。談愛情,談婚姻,也談關於認識自己,認識「如何愛」的一門重要藝術與哲學課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