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美好    
電影『人生多美好』~談腦性麻痺的真人真事故事

這電影是真人真事改拍。最令人讚嘆的是,男主角的演技好到讓你根本無法相信他不是真的腦性麻痺者!!

腦性麻痺者很容易因為溝通與學習的障礙,也被視為智能障礙者。而男主角馬特歐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他不僅被視為智能障礙,而是他從小就被判定為完全無法溝通,毫無知覺的植物人。(只能說鑒定有其科學的必要,但也有其盲點)

由於電影是第一人稱,也就是透過馬特歐個人的旁白來自述成長過程。所以可以看到一個頭腦清楚的腦性麻痺者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包括:
他夠過觀察鄰居百態來學習社會學科,
透過累計吃幾口飯,來培養數學能力。
也透過從不輕言放棄的爸爸,學習設計與科技學科。

他最喜歡的是人體解頗學。因為透過身為裁縫師的媽媽為人量身定做時,就可以看到他視之為上帝的傑作~一對豐胸。乳房和星星可說是他眼裡最棒的風光。

很有趣的是,因為他的疾病,父母反而給他很多很多的愛。包括他把爸爸當作是魔法師一般,因為爸爸會自己製作輪椅,會教他看星象,也會陪他說話。他爸爸說一段很有哲理的話:
『大家都以為星星是靜止的。其實它從來是動個不停的。
只是因為人們站在地面去看,所以才不知道真相為何。』
我看到這段很感動。因為爸爸的話,讓他對於星星格外有感情。似乎也象徵著他不為人所知的狀態。可惜貪杯的父親後來也因為酒醉墜樓而身亡。只是他爸爸的形象與話語始終活在他心中。

一般人可能會以為腦性麻痺者無法談戀愛。可是在電影中,他就談了兩場戀愛。一段是和鄰居純純的戀情。一段是和療養院志工的『深入』之愛。雖然那位充滿愛心的志工,似乎更多是為了顯示對父親的失望與抗議,所以總是愛上游民或馬特歐來讓有身份地位的父親蒙羞或掛不住面子.....。最後的結局自然也讓馬特歐嘗到心碎的滋味。

在這部片子當中可以看到波蘭療養院的狀態。我覺得比起台灣似乎人道與進步許多。因為療養院更像是運動營,或者度假村,或者是一個『慢活』的大家庭,其實裡面的愛情和一般人沒有兩樣,連死亡也是像首進行曲般如常地演奏著.....。

他不愛療養院。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不是智能或精神障礙者。直到他遇到另類語言治療師之後,他人生才終於有了轉折。

他因為有了溝通的媒介,他終於向自己的家人說出花了二十六年才說出來的話:
『我不是植物人!!』
這一段真得很讓人感到催淚。因為溝通對他是如此的困難,他跨越了多少漫長的等待與辛苦,26年後才得以證明自己是怎樣的人。

不過我必須說,由於他的腦性麻痺,讓他吸引父母所有的眼光與愛,但是也造成手足很多的匱乏與漠視。甚至手足缺乏童年的關懷外,還要額外被迫長大去背負照顧重症者的負擔。所以這種弱者也形成另類的『強大』壓迫,作為家人的苦常常也是有口難言。這在電影當中只有點到為止,也就是姊姊很生氣媽媽永遠只關心在乎馬特歐。這或許也是形成姊姊很急於找伴結婚,又不免很快失婚的因素(因為感情與照顧向來很匱乏)。

由於父母無法永遠照顧重症孩子,最後也會造成孩子有嚴重被遺棄之感,甚至不免心裡有恨....。可是孩子又何嘗明白,照顧身心障礙者的辛苦確實有著不是一般人所可以了解與承受的巨大壓力。我認為他們的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接受早療,也要多讓他和外界接觸,多給予一些適當的刺激與互動,讓他能適時地成長,這樣才不會一味依賴父母,最後造成父母重擔,也讓手足關注力嚴重失衡,還有造成孩子的嚴重依賴。

因為馬特歐有了溝通能力後,他反而找到自信與歸屬感。他後來一度雖然回到老家,景物依舊,已經格格不入。最後他感覺有治療師與溝通互動的療養院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這完全是家人始料未及的。也是馬特歐意外的人生轉折。

只能說愛與包容很重要。但是能溝通與互動的世界才是真正美好之所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