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桃姐』觀後感~談『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的遲暮之年


今天總算看了『桃姐』這電影。看完之後,發現導演很擅長將最尋常、最口語、以最輕柔、精準、細膩的方式,表達最沈重的感情與傷悲!!看完只覺得這電影處處舉重若輕,可說是完美表達出『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一開始電影就透過桃姐在傳統市場購買生鮮菜餚的一絲不苟和堅持,但是也突顯出香港人的現實與勢利(不是所有的香港人喔,我也有很棒很可愛的香港朋友啦!!在此先澄清︿︿),故意在桃姐認真精挑細選蒜頭時將冰櫃的冷氣調到很大!!看到這一幕真是令人感慨萬千,但是也可以突顯出一生為人幫傭的桃姐的認真、無私與忠義精神!!


當然這部電影是真人真事改編,也是一位電影製片的真實故事。導演透過這部電影,將香港的市井小民、地窄人稠的寫實環境,所激盪交融出的各種的悲歡離合的人生情節,多有著墨,而且可以看出在這彈丸之地,有很多隱而不顯、悲而不壯的人情世故,也有很多的人情冷暖充分流洩其中!!


例如香港人口的迅速老年化,使得到處都有老人院或安養院的存在。可是這些機構其中不乏假各種名目收費、政府也為了要安置這些老年人,付出很龐大的經費,但是養老院的生活品質和居住環境更是狹隘簡陋得令人難以想像,好像將人關在雞籠子裡,別說是雞犬相聞,就連是咳嗽、打呼或哀聲嘆氣不時可以很清楚地聽到、、、不過仍然人滿為患!!來這裡的老人,有的像是洩氣的皮球,被子女互踢,棄而不管,所以可以互相取暖、分享,有的是彼此攻訐、互不順眼,也有的一天到晚只想臨老入花叢,天天借錢逍遙去、、、這是一個老年生活的縮影,也是一個現代巨大的社會問題,每一個人都無可避免會面臨到的老年與疾病問題!!

而桃姐是一個很認真、認命為主人奉獻一生的家僕!!她外表很好強,內心卻很脆弱與惶恐,在中風之際,她唯恐變成主人的負擔,所以執意要辭去工作住進老人院。可是她其實很在意主人的探望與關心,可是卻又假裝很堅強、很獨立自主!!葉德嫻將這種欲語還休、外強內乾的神態情緒演得入木三分,十分精彩!!而劉德華也恰如其份地視桃姐如親的那份感情,演得很含蓄、內斂、不著痕跡,卻又很有深的情緒與感染力,表現得十分道地!!所以他們雙雙得到金馬獎最佳男女主角,真是實至名歸!!

這電影說真的,很平淡,平淡到猶如白開水!!因為他不譁眾取寵,也不賣弄炫技,只是很平實地傳達出現在香港特有的老年與區域文化,還有早期的主僕之間那種既含蓄又濃厚、盡在不言中的感情。有的人可能會看到睡著,因為節奏相對緩慢,即使中間睡著,也無礙於對於劇情的理解與發展、、、但也有的人會看到眼紅淚流,總之很平淡,也別有滋味!!

電影無形中表達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傷,而劇終也有提到李商隱的無題一詩,可說充分表達出桃姐的一生、、、、、

李商隱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我和你相見是那麼困難,分別時更覺得難分捨。東風已經停息,百花都已凋零。春蠶到死時,方才吐完牠的絲;蠟燭點到燭芯成了灰燼,燭淚方才乾凝。


早晨對著鏡子,只是憂愁她烏雲般的鬢髮即將斑白,夜裏吟詩,應覺得月光帶著寒意。這裏到蓬萊山沒有多少路程,希望好心的青鳥能為我飛到你那邊探聽消息,互致別後相思之情。


蠶吐絲,專注而執著地完成一個繭,其實便是生命死亡的過程;正如蠟燭燃燒、綻放光亮,也同時是它毀滅自我的軌跡。李商隱的詩句,點出了生命本質不可言說的辛酸與美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fen0329 的頭像
    chifen0329

    我的媽媽咪呀~婚姻與親子急救站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