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影評分享 (2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敦克爾克大行動』
 
昨天和老公一起去看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這部電影,看完後真的是有很深感觸。不僅是導演具有獨樹一格與極佳的詮釋能力,雖然沒有戰爭片會有的觸目驚心與血肉模糊,但絕對會看得你心驚膽跳,感受到強烈窒息與全面的壓迫感!

頓克爾克戰士可以說是德軍和英法聯軍沈默對峙八個月後的突擊戰,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襲與速度包圍英法比利時聯軍。德軍獲得決定性的勝利之戰,也是英法聯軍潰散的關鍵之役。當時德軍進逼四十萬聯軍來到法國敦克爾克海岸,如果不能及時撤退,必然會面臨被迫投降的厄運。在當時受到德軍強大的包圍,包括陸海空三軍的夾殺,加上英國軍艦無法駛入停泊,上空不斷有敵軍轟炸,水下還有非常致命的德國U型潛水艇與魚雷。英法聯軍根本就如甕中之鱉,進退兩難,就像電影中的某個情境,往前是血海成流,浮到水面會被燒死(因為海面充滿污油與擊落的火燒機),落在水裡又會被溺死,後退又會被殺死,可說是一片人間煉獄。

當時能做的只有將四十萬大軍撤退。可是在各種局勢很不利的情況下,連生存都顯得充滿未知的變數,受到即使想要奮戰但又顯得希望渺小、充滿無力、絕望的狀態所壓迫!所以撤退是為了前進,生存是唯一的勝利,希望是唯一的武器!所以當軍人返回故鄉時,發放物資的老人說『幹得好!』『我讓你們失望了嗎?』『活著就好!』在無情的戰火摧殘下,其實能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與殊榮。遑論其他。所以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在這種很艱困,受苦,充滿屈辱、矛盾、受限、毫無希望的時刻裡,所能看到的人性的各種面貌。

那個受到砲彈症候群所苦的軍人,當被救起時,他已經不是他自己,他充滿防衛、漠然與敵意,只有經過砲火轟炸的人才會理解那種痛苦,不然如何接納一片善意受到曲解與否定的委屈與難以置信??因為受過重傷的人,關心與信任的修護才真正是無盡的漫漫長路啊!!

導演透過陸海空,並且以不同的時間軸互相交錯,包括一週的陸軍,一天的海軍,一小時的空軍,極少的點點對白,鋪陳點染出富有張力與厚度的故事情節來。一個戰役的結果絕非由一個或少數英雄所能決定,而是由許多默默無名者與各方力量角力後的結果!所以這是一個充滿光榮的潰敗,也是一個屈辱之後的伸張!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祝你有個甜美的夢>是改編自記者出身的義大利名作家馬西莫格拉梅利尼2012年暢銷百萬本的傳記小說。故事描述馬西莫九歲喪母,之後成為知名體育記者,1993年成為戰地記者報導塞拉耶佛戰事等等的心路歷程。

這位知名的記者與作家,有著直白、寫實、不矯情、樸實無華的文字,看似投入卻始終保持冷淡距離,內心抑鬱,對感情更是怕東怕西,畏首畏尾的人。因為他內心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與巨大失落。因此失去愛人與投入的勇氣。這或許造成他有著足以擄獲人心的洗鍊文字,但內心永遠都是一個長不大的孤兒。

從電影內容看來,他的母親很可能罹患了重鬱症。因為他父親描述主角母親是個在乎別人遠勝過於自己,總是擔心家人超過擔心自己的人!這些特質看來都顯示母親是個很重視家人、他人評價遠勝過自我肯定的女人。而且最後從母親飽嚐巨大的絕望之苦,可以想像她內心確實有著壓倒性的恐懼擔心,所以才會太痛苦而選擇「自我了斷」!男主角九歲喪母之後,因為太巨痛,所以始終否認母親離開的事實。從此他為了對抗自身的孤單、寂寞、恐懼、哀傷、鑽牛角尖,於是內心進駐一個可怕的惡魔(是媽媽喜愛的角色。),完全服膺它的命令與左右,好去隔絕這些太痛苦的失落與創傷。同時也等於保護自己直到長大成人!但是或許是太專注於這內在的世界與秘密人物,而不曾與人談話,所以後來他罹患恐慌症,一般說來,恐慌症經常是太專注於內在的能量,必須要學習將注意力調適與轉移到外在世界去。當他看到舅媽寄來的母親遺物~火柴盒,一時勾起痛苦記憶,以至於恐慌症發作,他當下心悸到無法呼吸,心臟幾乎要炸開,覺得自己簡直要死了,後來因此才認識他的心理諮商師。從此慢慢打開心裡的秘密,與人對話。這是他長期以來,第一次遇到了解他的人,才說出埋藏多年的創傷與秘密。

另外九歲喪母。根據發展心理而言,這是一個勤奮努力vs自卑自貶的階段。然而若是罹患憂鬱症或為病情所苦的母親。因為母親情緒過於內縮,悲觀,負面,空洞,專注於自我哀傷或抑鬱的世界,就會無法正確回應孩童的需要,這種難以對孩子有適當回應,培養有一至性互動關係的母子關係,往往很容易帶給孩子比較負面性的內在工作模式或依附模式。而且會複製到未來的人際或愛情關係上。因為與重要他人的互動模式,是孩子建立與他人互動關係的模式與基模來源。所以這個孩童也聚焦在內在世界不可自拔,對於母親具有一面性、完美的依戀與投射,認為母親視線從不曾離開過他,事實上是孩子眼光從不曾中開過非常眼神非常憂鬱與空洞的母親。他太專注於鎖焦在對母親的「主觀式」的完美幻思,顯示男主角「內心幼童」始終很原始,很早期,而且不曾長大。因為他還充分運用了「分裂式」的防衛思考模式(認為客體或外在世界不是全好,就是全壞的存在),亦即認為母親是個完美的存在,而無法看到母親具有好壞參半的全貌與事實,因為這主觀式的感受與自我保護方式,這也是他始終走不出來的因素。因為這是他個人內在的幻思,為了保有對母親的一致性感受,避免被現實中壞的因素破壞了好的一面,所以不得不採取的生存之道。這也是為了要在很愛很匱乏、不足的情況下,為了生存下去,幼童會採取的心理防衛機轉。這種情況,除非將來有遇到真正了解他的人,而且可以理解與涵融他的痛苦與扭曲,甚至在時機成熟時,必須要讓當事人慢慢意識與看見事情的不同面貌(真相是有不同層次,也會有不同主觀感受),而不是持續執迷其中,但這過程的鋪陳與進退,可說非常複雜與不容易,這就是專業心理師所要從事的內涵。否則主角的感情會始終會重現早期的依附模式,帶來很多不利於現實互動的感情或人際互動。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爭論誰對誰錯,只會帶來更大對立!當體貼面對體貼,只會生出更大體貼!』~

男主角阿步寬在來台灣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夫妻相處之道:「要多把話說出來、多多溝通。」他表示日本文化讓男性常不會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說出對方的感受,總覺得對方應該明白或知道,反而造成隔閡,還是該多溝通達成共識比較好。

所以這電影確實很能反映日本相當壓抑的特質。男主角因為突然看到老婆在書頁裡暗藏的「離婚協議書」,從此不斷上演「矛盾交加」的「內心戲」,既很惶恐、不安,又不敢當面溝通,因為他天生優柔寡斷,永遠猶豫不決,一旦做了決定,也會覺得錯過的魚總是比較大尾,隔壁的花園總是比較綠!!所以他對「做決定」深感惶恐、不安,加上自己又缺乏足夠擺平的自信,以及攤牌的勇氣,所以不斷上演各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內心戲碼」!

其實中年階段,就是Erikson的繁殖創造vs頹廢遲滯階段。如果發展的好,就會富有創造繁殖力,進而提攜後進與傳承下一代,若是前面階段有些發展危機沒有順利度過,就會面臨中年的各項危機接踵而來。這個階段其實是所謂「三明治時代」,上有高堂、主管、老闆要顧及,中有伴侶、同儕的競爭與自我定位,下有子女、員工等的管理與提攜等等皆要面對,中年人也具有「膠囊化」特色,對於很多事情,會有自己來自經驗濃縮的一套看法,這種認知或行為基模往往很堅實(因為千錘百鍊啊XD),若是遇到重大危機,真的會面臨很多情緒的糾結與卡關,甚至面臨崩潰!加上這是第二次「自我認同」(第一次是青少年階段),如果自我價值失落或內在感到空虛,就會更努力想要抓住青春尾巴,努力為貼近與活出自己而「奮不顧身」,因為他不像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還有很多的可能性與希望,中年得自我認同,可能會試圖更貼近自我,想要超越一般世俗的價值(但不脫離世俗),找到自己獨特意義的價值與真正聲音!但也可能會試圖努力補償過去的失落與缺憾,所以有人會幡然改變(中年叛逆XD)。如從職場退出過一個截然不同的生活,就是為了要一圓過去所沒有實踐的夢想!

此時也是「外遇」或小三的高峰期,形同是第二次狂飆期,努力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試圖對過去各種失落的反動與補償。對於鄰近國家日本,很多婦女長期擔任家庭主婦,形同「偽單身」狀態,長期可能缺乏與另一半的互動與親密經驗,長期過著「無性」或「無話可說」的生活,往往會在老公領到退休金時,就送給老公「最後的晚餐」,順便送上離婚協議書。所以熟年離婚在日本反而頗為常見。最近日本來流行所謂「卒婚」,也就是除了離婚以外,仍有各種伴侶的形式,可能只是單純各過各的「室友」,也可能是各有對象,實際有名無實的婚姻(多元成家??),也可能是名存實亡的鄰居,分居也是一個常見的選擇......重點是做任何決定都是可以的,不管是合,是離,還是同居但各玩各的,或者單純做「有名無實」的伴侶等等....只要伴侶能坦誠以對與彼此溝通好就好!所以我想回應男主角阿步寬上面所說的一段話。伴侶應該試著「把話說出來,多多溝通」,同時接受有各種可能的組合,伴侶的形式,早已不只是傳統的「白頭偕老」一種選擇而已。這是日本繼「熟年離婚」後一個新的社會現象。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陪著我的小情人~二寶去看這部電影。

這電影好看嗎??我問二寶。

他不置可否。這是一部很難言說,但也是會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尤其電影從一開始美到不可思議,完全由「女人國」所組成的「天堂島」開始敘述。在現實裡這自然是個不可思議的「世外桃源」。怎麼可能有一個全由「英雌」組成的境外之地??但這其實是一個「半神半人」的島嶼。女主角黛安娜其實是宙斯的私生女。也是島主「亞馬遜女王」之女。為了避免被善妒與破壞之神~阿瑞斯(宙斯之子)找到,所以女王就隱身在一個由女雌與女兒組成的神秘國度裡生活。看到這裡我就想到這更像是為了避免被元配與手足妒恨所組成的金屋「藏嬌」之地啊XDD

我不想細談電影內容。避免爆雷。

簡單說來,黛安娜是一個「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完全不知男性為何,涉世未深,認為世界「非黑即白」的「天真女孩」。故事一開始就「倒敘」,說出她一開始如何想要拯救世界,然而當她越是靠近人性與世界,看似外表美麗的世界,其實黑暗就越清晰!因為人心複雜難懂的程度,絕非「非黑即白」可以論斷。這是她歷經巨大失落與千辛萬苦才學會的「成人禮」。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我去聽有關日本榮格分析師、哲學家,文化工作者的河核隼雄的相關演講。因為這是一個談兒童的專題演講。做為三個小孩的母親,我對於親職方面的演講特別感到興趣。
 
演講中有提到日本雖然是個看似很父權的國家,其實母子關係非常緊密,形成實際上是很母系的國家。而日本現在則是更嚴峻的狀況。現在產生很多想逃家的青少年(形成逃家文學),投入社團,進步幫派,那種包容性更是強大與全面的環境,更要青少年高度的效忠與高度控制力,黑道成為新的家庭概念。看似父系的結構其實是更母系。然而自立不是孤立,而是仍要與親人有所適當與合理的連結。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兩部國片很受到各方的注目與肯定。不純然是為了「為支持而支持」國片,因為確實皆大有驚艷之處,也代表了台灣電影有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與突破!

一部是紀錄片『日常對話』。

這部電影是描述女兒對媽媽的漫長對話,

看似都是很尋常的對話,

但有時候越是熟悉的人反而越不了解,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台灣導演黃惠楨拍攝的紀錄片,

談的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傷痕與個人,

也是我個人覺得相當真誠不諱的記錄片。

紀錄片說到自己和母親明明相依為命

可是彼此更像是彼此不瞭解的陌生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就是一場摔角!!何不盡情摔角,讓日月星辰都為之撼動而黯然失色!

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印度電影。對於「寶萊塢」的歌舞片,說實在我個人並無特別愛好。但這部一樣充滿勁歌與熱血的摔角電影,確實看得我鮮血沸騰,甚至一度熱淚盈匡,全身腎上腺素一路攀升,久久不衰!但熱血與激情過後,又會湧現許多的感慨、惘然等「後作力」啊。

男主角是印度的湯姆克魯斯,也是經典電影「三個傻瓜」的男主角。他不僅演技好,而且有腦、有胸,吸睛程度絕不下於小鮮肉!他為戲更是投入與犧牲到「搏命演出」,可說毫無下限。從肌肉男到大肚男等都是真實演出,不假借道具或化妝術。所以看了很有感也不意外!!

男主角是早期的印度「摔角天王」。他因摔角獲得榮耀光芒,尊嚴名氣。可惜沒有金錢,沒有國家的支持,所以選手能走多遠呢??最後只好放棄摔角的夢想(想到台灣運動選手的處境),只好把希望寄望於自「未來的兒子」身上。

當他努力「做人」時,全村的人頓時成了「包生子」專家。人人都出主意。不管如何,他都因「求子若渴」「照單全收」。可惜連莊四女,讓全村的人陷入無法「邀功」的窘境,更讓他自已一次又一次的落空與失望,到最後也只好接受命運殘酷的玩笑。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看了電影『分裂』。因為這是一部講人格分裂(或解離性身份障礙症,多重人格障礙)與心理諮商的一部電影,自然很引起我高度的注意。不過正如這電影會如此受到注目,除了是天才導演奈沙馬蘭的最新回魂之作,也因為男主角精湛的演出而備受注目。雖然電影從頭到尾都是非常驚悚詭異與驚心動魄,但老實說我是看得非常痛徹心扉......。

因為人格分裂一般說來,往往是因為童年受到身體或精神上很大的創傷,或者伴有重大挫折與壓力所帶來的結果。電影中男主角的第一次人格分裂,就在三歲時,受到有完美控制癖的母親的一連串家暴與精神虐待,成為人格分裂的重大前因。而三位女主角,其中一個叫做凱西的女孩(也是主要女主角),更是因為小時候疑似遭到叔叔性侵,所以演變成後來個性上很孤僻與疏離的特質。我想劇終包括凱西也會因為創傷而有形成難以預測的「結果」........一如男主角凱文,被內在暗黑而未知的力量所宰制吧!

導演奈沙馬蘭絕對是製造恐怖的高手!電影不斷被一股未知的恐怖氛圍所宰制,依如男主角被一股未知而可怕的力量所統御而不知!女主角凱西,看似是個令人同情又頭痛,經常「留校察看」的麻煩角色。但是她在面對「綁票危機」時,反而發揮了異常冷靜與沈著的特性,或許她習於隱藏自我,好觀察周遭的步調,「留校查看」只是為了避免成為被人煩的角色!因為她對人的疏離,隔閡與顧人怨,來自小時候持續受到叔叔的性騷擾與恐嚇威脅有很大的關聯性。

這也是凱西在劇中一度可以獲得男主角的信任,也是最後「死裡逃生」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她和男主角一樣,都有個非常殘破不堪,充滿創傷的童年。男主角說:

『只有經歷痛苦,才能成就偉大。不潔之人是哪些沒有經歷過被燒,被殺,被撕裂等苦難的人,不潔之人將無容身之處,可取之地!』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為苟延殘喘而迷失自己的生存意義。還有事情非做不可!』~幸野太太

這是電影中女主角幸野很具代表性的一句話。她面對人生各種打擊,包括女兒安澄被霸凌而動輒想要拒學,包括「我行我素」的無能丈夫突然離家出走,包括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最後好不容易請偵探先生找回來的廢男,竟然還帶著一個拖油瓶~在外面生的素昧平生的女兒~鯰子回來。

我想沒有人比女主角更加的辛酸與悲苦了。但是她總是永遠充分發揮了母性的力量,即使生命所剩不多,仍然一心一意味著家人盤算未來與不斷付出,可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如這部電影出現的湯屋,還有涮涮鍋,似乎都象徵了女性的子宮與羊水,充滿滋養、溫暖與包容力。可以把死灰殆盡的空間或關係,慢慢加溫到沸騰不已。所以這是一部充滿母性象徵的電影。但也是一部講多位被母性遺棄的悲傷電影。這是一部悲中帶喜的療癒電影。

可是我要說的是正因為隨著劇情的揭露,看到後來才明白,幸野太太也是一個被母親遺棄的孩子。所以她的堅忍不拔,其實有背後的悲哀與創傷。因為她一直有被遺棄的痛苦與恐懼,這也是造成她更加努力付出,唯恐落於人後,以免再次遭到遺棄的創傷者。這讓我想到自己的母親。他從小因為家境貧窮,所以五六歲就被迫讓人收養,而離開了親生母親身邊。這讓母親內心始終很不平靜,在感情上也一直難以真正有所歸屬。雖然她從不埋怨,生平也一直努力付出,不是因為從來沒脾氣或個性,而是因為有太多的害怕擔心,唯恐一生氣就被人嫌棄與放棄,所以她努力「不落人後」,而隱藏生氣也「不遺餘力」。因為一個沒有真正歸屬與信任感的孩子,他無法真正做自己,只能更努力做別人心中「更好的孩子」。這種長期的壓力與疲憊,應該是女主角得到癌症很重要的前因。加上現實一連串的打擊,包括先生「不告而別」,女兒又一直拒學的壓力,造成癌症一發不可收拾。正確的說,她的癌症,其實是很多原因造成。而這和遺傳、個性和環境壓力都脫離不了關係。

談到霸凌,這是一個很難解與「進退兩難」的困境。幸野「軟硬兼施」要女兒安澄勇敢的去面對,不可以逃避。因為一旦逃避,就會更難以面對。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喜歡月光照亮的天空,或者聖誕夜上的燭光,當你調暗時,我開始看見光線.....從未回應螢火
蟲的亮光,也不喜歡夕陽。當你調暗時,我開始看見光線。......』~「海邊的曼徹斯特」的電影歌詞。
電影出現這段歌詞時,乍看覺得很愕然,但很快就明白,這很真實地反映男主角這個「斷腸人」,
其內外的心境。
男主角~李,是個工友與雜工。負責水電維修,不時還得負責搬東西與接電線這些違反勞工權益的打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主角 布萊德.彼特:

「這更像是個普遍性的故事,關於愛、關於信任。信任你所愛的人,信任你的直覺,甚至信任你現在的工作,你的任務本身,這是我最喜歡這個劇本的部分。」

但我看到布萊特德.彼得的現實人生比電影還要精彩許多。與其說這是一部他主演的電影,不如說是一部他的愛情與婚姻寫照片吧。

故事背景是1942年法屬摩洛哥所發生的故事。這是一次大戰期間,關於「間諜」的愛情故事。與其強調他是間諜故事,更不如說他是愛情故事。因為如果從間諜片來看,恐怕會讓人大失所望。

故事好不好看「見仁見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晚,有它自己的一套規矩。我們在夜間生活。我是活在夜晚的男人。一段慾望橫流的暴戾時代,一場黑幫梟雄的夜行人生。』

男主角喬,父親是高階警官,難免也是個正義控,而這個兒子喬,在加入德法戰爭後,發現政府和黑道沒啥兩樣,只是一個有牌, 一個無牌,因為要求遵守的規則全是謊言,那是拿來規範與控制無權無錢的弱勢種族與死老百姓!!於是戰後帶著心靈的創傷(可能更早的創傷來自鐵面無私的父親??),由一個士兵變成一個穿著西裝外套的強盜。他縱橫在各種搶案的不法行為,白天難得睡得安穩,晚上更是不斷暗夜逃跑,永不回頭!

一個堅持不加入黑幫,避免掉入另一個充滿規矩與控制的世界的喬,儼然以為自己是命運的主人,這種莫名其妙的自信,直到愛上黑幫老大亞伯的女人~艾瑪之後,才瞭解自己早已經陷入「身不由己」的情境中了。他愛上不會裝模作樣的艾瑪,其實艾瑪不過是個沒有明天,只有醉生夢死,無法忍受任何的冷眼冷語的瘋狂之女!

喬本想為愛人鋌而走險,不料卻被出賣算計與狼狽入獄。如果不是鐵面無私的父親挺身相救,他人生早提早被判「出局」!

直到出獄之後,已經失去愛人與父親的他,既然一無所有,乾脆幹個轟轟烈烈,也打算為愛復仇,重振旗鼓!!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r mind will believe comforting lies while also knowing the painful truths that make those lies necessary 

And your mind will punish you for believeing both.」

當你知道那些事實是痛苦的,你的心會相信那些自己製造出來的謊言與幻覺,而且讓他們的存在變得很重要。

同時,你的心也會責備你竟然相信它。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can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they must be felt with the heart.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眼不能見、手不能碰觸到——它們只能被用心感受。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十九歲的青年~林恩,加入一個「師出不義」與「顧人怨」的伊拉克戰役,只因為他為了救出深陷危急存亡的蘑菇長官(剛好是光頭的馮迪索),而「近身格鬥」的英勇鏡頭,似乎帶給為戰爭感到絕望的美國人「一線生機」,因為他成了全國巡迴的媒體寵兒(小丑?),因為他成了為「保家衛國」的「聖戰士」,被瘋狂力捧的英雄天團,背後其實是「不正義之戰」的正義宣傳品!

媒體不斷褒揚的林恩其實經歷的卻是人生中最傷痕累累的一天!

娛樂界只想要從灑狗血的情節中,創造新的英雄,好獲得商業的利益,因為人人都需要英雄,因為現實太沈重??事實上他只是一個百味雜陳的軍人,不是個銅牆鐵壁供人膜拜的英雄!

一個非法的戰爭,一個情非得已的軍人,一個涉世未深卻憤世嫉俗的少年,一個只能透過異常冷靜(還是解離??)卻又被戰爭廝殺的創傷畫面所不斷入侵的林恩(此即創傷症候群),一個只求努力存活下來,一個渴望有親密之愛可以擁抱,卻只能拿槍「擁抱」來不及相識的敵人,一個在戰爭只求能存活,而血流如「紅色沙塵爆」的瞬間,其實渴望找到比生命更浩大,一個能超越自己的理由,才能繼續生存的困惑青年,瞬間卻被捧成是為國犧牲奉獻的「終極保鑣」?!!

有時候現實比戰爭還要殘酷。因為每個人內心就是個戰場,人人都需要媒體製造出來的英雄,來解救蒼涼與荒謬的現實!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去看了口碑極好的『你的名字』此片。不知道是因為太多人推薦,導致我期待過高,還是我已經進入「初老狀態」,其實我看了反而沒有太多感受。我覺得這電影強調靈魂交換,多元宇宙,強調雖然不知道名字但深深愛上一個人的悸動,我想這對於一見鐘情或來電的人來說,是在貼切也不過的感受。就是一種雖然我之前沒看過你,但是感覺卻好像認識生生世世的熟悉感.....老實說,我第一次和老公來電時,他也是有這種感覺,就是感覺很溫暖的很熟悉!而當時也覺得現實宛如做夢般朦朦朧朧,整個感覺是「很不真實」的幸福感!

這在心理學上有很多說法。包括你愛上的其實是與第一個「重要他人」的再現,所以說戀愛好像是認識「生生世世」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因為愛情是你與你最熟悉的「第一個」「親密關係」的重演,因此可說是「愛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你腦海裡而揮之不去,這樣說來電影內的設定就不足為奇了。如果要看你未來戀愛或婚姻的結果,大概看你父母的互動狀況就可以預測未來啦!所以我看這種電影,會在如夢境中朦朧的奇幻美中,看到的是很現實的未來版....結論是若是讀了心理學,大概就會覺得這種「神魂顛倒」的浪漫其實未必很浪慢啦XD

不過人可以說是時空的旅客,穿越時空來締造「彼此牽絆」的千千「結」,因為連結人與人的是「結」,時間的流動也是「結」,這全都是神的力量。我們所編的結繩也是神的作品,正是時間之流的體現。絲線聚在一起,形成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再次連結!這講的也是人與人的緣分,靠的就是透過時間形成的纏繞與糾結,變成一個緣份。只是這個彼此「結合」的過程,很需要擁有好好的彈性柔軟才能形成「結實連結」的「繩結」。

不過這對於青春少年(女),或者期待戀愛的成人,或許看了會有很多浪漫的期待。而且會覺得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等待被馴服的愛人,不管在現實是如何掙扎起伏,有了這樣的旖旎綺想,一切的辛苦都變得值得。

當談戀愛時,那種看到對方就「笑著哭,哭著笑」的神魂顛倒,大概也是你和父母之間的糾結關係吧?那種又愛又怕的感覺,確實也是「第一個」「親密關係」的再現!那這樣還要戀愛嗎?問題是,這不是你「說要就要」,「說不要就可以不要」,因為那真的是一種「身不由己」的「生生世世迷戀」啊!那就很重要的「某個人」,某個你想忘也忘不了的人,不管他叫做什麼名字,那早已刻畫在你「腦海深處」了。這下我不想再搬出心理學知識,因為你一但懂了這個,你就可以看破很多關係的迷戀的來龍與去脈。這電影看完只會一笑置之,與其說那是浪漫,更不如說是「自動化反應」啦XD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電影很喜歡嘲諷心理治療。這部電影就是發揮這種精神到淋漓盡致。

從一「個中翹楚」的精神分析師~哈醫師~突然因為職業倦怠?,於是決定「交換公寓」來逃離一「成」(塵)不變的生活。

哈醫師從他一塵不變的紐約高級公寓,就可以知道他冷靜內斂,穩重,深邃,把自己深埋在重重的理性封閉中,有時也會顯得陰沈,耽溺與封閉。

連他的愛犬都得了憂鬱與消化不良症狀,還有失眠。看來主人與狗也是命運共同體。彼此可以感染情緒與互通有無。

而巴黎公寓的主人~碧翠絲(索小姐)~是個活潑主動+殘酷冷漠,會誠實地拒絕他人,也會愛得毫無保留,坦白到令人啞口,總也是溫柔地令人難以抗拒的女子。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周大概是耍廢的最後一周了。因為緊接著研究所的功課緊鑼密鼓要開打了。恐怕我無法經常消磨於電影院享受「獨自放空」的美妙滋味啦!!

這周看了韓國的『屍控列車』,還有日本的『比海還深』,這兩部都有值得喜愛之處。屍控列車就像韓國泡菜,嗆辣而十足有感。「比海還深」就和日本民族一樣,內斂迂迴于無形,如一杯清茶,靜靜品味,才能咀嚼出層次與滋味來。各有各的好。雖然我更愛「比海還深」裡面很多看似平淡的對話,但是卻有很深的嘆息與看見.........

從小的作文,一定少不了「我的志願」這題目。而你是否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呢?!這是電影飾演廢男很出色的男主角深深的無奈的感嘆.......。

他希望成為一個知名作家,但後來只能努力于,又是竊聽又是闖民宅,還要「坑」業主與老闆來牟利,最後利用這個「小心眼」的時代來當個「惡質的偵探」,只為苟活與謀生.....

他期望不要變成只會借錢度日讓家人蒙羞的父親,但是他最後卻變成最像父親的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