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諮商研究所讀書與上課心得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庭雕塑(Family Sculpture)技術介紹 張麗鳳(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系博士班研究生)

載於諮商與輔導月刊,2005 11 月。239 期。15-21 頁。

一、定義 家庭雕塑意指在空間中擺置家庭成員的肢體,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員扮演導演,來決定

每個人的位置,所形成的生動場面代表這個人對家庭關係的象徵觀點(翁澍澍、王大維, 民 88)。也就是由個別的團體成員將家庭成員(或以團體中其他成員、物體來代表家庭成 員)放到某一位置中呈現肢體(physical)與距離的型態(spatial configurations)來反映雕 塑者眼中家人的關係,或在某一特定時刻他們與其他每一家庭成員的關係,這個結果以生 動戲劇化的方式顯明家庭影像結合非口語的距離、姿勢與表情,這種距離的隱喻(spatial metaphor)象徵家庭親近、疏離、包含與排斥(inclusion and exclusion)、倚賴與獨立、易 接近(accessibility)與不易接近(inaccessibility)等主題,幫助個人檢核對家庭關係已存 的觀點,以擴展對自我與家庭動力的覺察,及對經驗的再詮釋。這種對家庭關係具體的描 繪,比口語的描述或未詳細說明的想像較容易使個人儲存(store)、補救、產生關連與行 動,並經由現在的行動強調改變新的可能性(Constantine,1978;Lawson,1988; Luann,1991)。

二、發展背景 家庭雕塑是一種表達性的技術由經驗取向的家庭諮商中浮現出來,而經驗取向的家庭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要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你我也都可能深陷其中(就算你比我聰明100倍!)。

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影片的名字叫做:Kumare:The True Story of a False Prophet(庫馬里:一個假先知的真實故事)。這是一部僅84分鐘的紀錄片,在2011年美國的 South by Southwest 電影節上獲得了最受觀眾歡迎紀錄片獎。

用一句話來概括整個故事,就是:一個普通人究竟如何能成為「大仙」,並獲得信徒?

- 電影海報 -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克先 /台灣大學社會系

 

楔子:一宗被「合理」解釋的慘案

在引發全台人心惶惶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滿一週之際,在中國山東省招遠市也發生了一件令人驚駭的公共場所殺人事件:一位在麥當勞單獨用餐的女子,因為拒絕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遭到六個人持續毆打至死。從當時旁觀的群眾上傳的手機畫面可以看到,一名孔武有力的男子,用椅子和鋼製的拖把猛擊女子的頭部,該女子掙扎尖叫了四分鐘卻無人相助。事後,許多人不禁要問:「有什麼深仇大恨,讓他們這麼殘忍地打死一個陌生人!」

後來知道,施暴者主要由一家五口構成,包括兩名各為18與24歲的年輕女生及一名未成年的男孩。這種犯罪者的構成特徵,相信即便是最擅常罪犯側寫的FBI讀心神探,也頗難當即斷定整樁事件的來龍去脈。然而,事件發生後兩天,有關單位在媒體上公佈的訊息,很快解答了眾人的懸念:犯罪人是中國政府歷來嚴加打擊的邪教組織「全能神」的成員(註一),因認為被害人是「惡魔」才打她。觀者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地明瞭是邪教洗腦所害,才讓這些想來應該十分溫和的人,包括傳統上被認為較不會使用暴力的女性或小孩,以如此兇殘手法殺害陌生人。

shandongevilreligion

【為何三位年輕人,會無緣無故殺死一位不認識的少女呢?邪教的洗腦嗎?】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提爾模式三代家庭圖

繪製家庭圖的目的為:

1.借由三代的家庭圖能對父母、自己事實上的生長背景

  及過程的呈現,也就是發現實際父母人性畫像及

  自己的人性並除去早年錯誤的概念。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社)美國媒體與民調機構選前均預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當選機率極高,全國性支持度一路領先,但選舉結果讓民調專家們滿臉豆花。

紐約時報(NYT)選前最後預測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當選機率為85%。

網路媒體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的預測機率更高達98.3%。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評估.希拉蕊.柯林頓已穩獲275張選舉人票,威斯康辛、密西根與賓夕法尼亞等3州已是囊中物。

統計網站FiveThirtyEight認為,希拉蕊.柯林頓的當選機率為66.9%。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上教育最成功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周孝正教授:以色列絕對是個好國!
 

 

同學們,今天我準備調整一下原有的課程,就當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談談個人看法,我的第一個觀點是,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不要輕易下自己的結論;第二,我個人的知識和經歷告訴我,以色列是個好國家,這也是我今天講課的主要內容。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通過剛剛**同學的介紹,就可以明白智力有先天遺傳的因素,也有後天家庭的因素。我接著要說的是有關教育對於智力的影響。

教育真的會改變智力嗎?!

我先夠過一個「知名實驗」來說明教育如何影響智力。

1966年Rosenthal和Jacobson,1966,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國小十八個班級,先做智力的前測。然後「隨機抽樣」,把20%分成實驗組,80%分成控制組。然後研究者告訴實驗組的導師說,這些「資優」的學生在受過教學後,智力會明顯提升。後來經過八個月後,在做智力的後側。發現實驗組成績竟然都優於控制組。而事實上,這些實驗組的學生,畢非真正的資優生。而是因為老師對於這些學生有更高的期待與正面觀感,學生也因為老師的正面期待而更投入學習,因此使得學生成績獲得很好的進步。這就是很有名的必馬龍效應。

由以上實驗可以知道,光是老師相信學生個個是資優生,即使這不是個事實,最後也會讓學生變得更優秀。所以老師也是孩子智力發展很重要的孕育者與推手。你相信他是可造之材,他就會變成真正的人才。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最討厭的女人

為什麼女人如此痛恨「不靠自己努力卻能得到幫助」以及「心地不好卻能被疼愛」的女人?

女人如果對一個男人恨之入骨,多半有很清楚的原因。武俠小說裡謎樣的蛇蝎女子,天涯海角追殺的那位,莫不是從前有過一段情。那恨,不是出於愛,就是出於失落的愛——愛過我卻拋棄我。愛著我又愛別人。或是無論如何都不肯愛我。

 除了男人,女人也會討厭女人。而女人如果對一個女人恨之入骨,原因經常說不清楚,旁人也很難瞭解。那種憤怒可以讓女人說出跟平常不一樣的,極為酸楚或毒辣的話,旁人(尤其是男人,特別是自己喜歡的男人)最好不要露出難以理解或不以為然的神情,否則這憤怒會更加膨脹,若是男友或丈夫竟然試圖為「那種女人」辯駁,恐怕會招來一場情緒核爆的大災難。

我發現引發如此災難的「那種討厭的女人」,幾乎都被形容為某種特定的類型。因氣憤而顫抖的女生,罵的往往是一樣的點: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分析讀書心得

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

1生之本能:libido性慾力,成長,發展與創造

2死之本能:攻擊驅力,死之意願,自傷,傷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治療師有三個位置:分別是

一:當夫妻各說各話時,治療師可以分別理解與說出他們真正的想法,而不是捍衛某個人的立場

二:說出他們共同的感受。如你很努力想要維持關係,但都沒有得到滿足,而且感到挫折

三:你們這樣吵下去,長久的不滿會造成的影響,例如對孩子早成的影響,這樣好嗎?!要從更大的脈絡所造成的影響與結果,提供思考

2:在諮商的過程中,會有自己對己期望的自責(即自己帶進去的包袱),導致空白與焦慮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進行研究法之前,要先了解背後的意識形態或哲學思考脈絡。要明白背後的思路是什麼與及為什麼。而不是研究法歸研究法,卻不知道意識形態與思路為何。

研究是什麼?~是搜集資料+深入探討。

老師放寶可夢的影片。

『寶可夢到底存不存在?!』

不存在~大家說。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六晚我發現小寶未洗澡就跑去睡。
由於他白天玩了一整天流了許多汗,
所以我就堅持要他先洗澡再去睡覺。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堂的變態心理專題研究,老師必須參加重要會議(公務人員是否要做測驗以篩選精神異常者),所以今天讓我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電影。這電影的短片我剛好放在個人FB上,自己看得一度眩然,真的很感動!而且也引起很多臉友的迴響(其實我的臉友不多。只是難得一個轉po的短片能引起較多的回應。因為我發現大家的注意力隨著資訊的爆炸與無所不在而越來越短啦XD)。這真的是一部很值得觀賞的電影。可以讓我們對於「不同的人」仍能保持培養「同理心」,而非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且「同理心」這概念,很容易僅僅是知識上的理解,但在執行或應用時常常短路或丟掉,而這部電影可以做較多深層的聯結,讓人「感同身受」。雖然我覺得男主角很多地方都太正向了,感覺他在「抵禦」或「對抗」某個很深層的敵人,以至於正向到「用力」的過火了!這讓我會覺得是另一種「理智化」的「防衛機轉」。所以催淚的過程中,後來難免會讓我覺得心疼大過於認同!

男主角就學以後,就經常被當作怪咖與神經病,受到許多排擠與孤立。他上學之後只有一個「終身的密友」,那就是妥瑞症這個大腦神經異常的疾病。妥瑞症就像打噴嚏一樣無法受到控制,男主角甚至常自嘲自己就是一隻會吠的狗。因為他會不自主地抽蓄,還有不自主地發出怪聲,只能自嘲形同「狗在吠」。

可是這在當時完全不為大家所理解,所以老師會發出「猙獰」的臉孔,同學會發出異樣與排斥的臉孔,連爸爸的耐心都被磨光。而且父親就和大家有一樣的狐疑與生氣:

『只要自制一點就好!』

『希望你不要胡鬧!!即使一天也好!』(但妥瑞症就是無法克制這些行為。尤其當大家更努力要控訴這症狀時,反而當事人會因為被排擠的焦慮,發作的更頻繁與嚴重。)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電影很喜歡嘲諷心理治療。這部電影就是發揮這種精神到淋漓盡致。

從一「個中翹楚」的精神分析師~哈醫師~突然因為職業倦怠?,於是決定「交換公寓」來逃離一「成」(塵)不變的生活。

哈醫師從他一塵不變的紐約高級公寓,就可以知道他冷靜內斂,穩重,深邃,把自己深埋在重重的理性封閉中,有時也會顯得陰沈,耽溺與封閉。

連他的愛犬都得了憂鬱與消化不良症狀,還有失眠。看來主人與狗也是命運共同體。彼此可以感染情緒與互通有無。

而巴黎公寓的主人~碧翠絲(索小姐)~是個活潑主動+殘酷冷漠,會誠實地拒絕他人,也會愛得毫無保留,坦白到令人啞口,總也是溫柔地令人難以抗拒的女子。

chifen0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